注册 登录
首页 >  行走天下 > 游定州古塔及孔庙
游定州古塔及孔庙
作者:在路上

      11月7日上午,我和同事一行五人相约回我的老家定州游玩。
      我驾车在国道上飞驰。黄色的树叶就像是一群顽皮的孩子,乘着秋风从树枝间纷纷跃下。成群的黄叶卷挟在秋风中,快乐地追逐着前面的车辆,我则协同好友,快乐地追逐着那奔跑的黄叶。
      然而,我追逐的不是黄叶,而是一种久以掩藏于心底的人文的呼唤。身为定州人,没有亲临过定州古塔,没有览游过定州文庙,不能说不是一个大大的遗憾。而今天,终于有机会了却这桩夙愿,怎能不快乐呢。此时我的心情,甚至有些急切了。
       我们直奔了心中的那座古塔。古塔的雄姿之前我只是在遥望时领略过。30年来,无论是某一个偶然的早晨,还是随便哪一个黄昏,无论是迎着晨曦,还是逆着夕阳,每一次眺望都会使我生出一种亲自登临的渴望,而今天注定要成全我的这个梦想。
      当我踏进古塔所在公园的一刹那,我的眼睛就被矗立于当前古塔彻底收服了,我的视觉感受到了平生最大的一次震撼:它的美是真正的拔地而起,没有一丝一毫的拖带,83.7米的身高,是一个傲岸的伟丈夫;它的美是真正的雍容绰约,塔身完美的弧线成就了它秀丽挺拔的体态,象一位历尽时光的冲磨而风韵不减的美妇;她的美更是一种饱含仁爱的安详,历尽天灾地劫而稳稳的矗立千年,以佛的容度关切着脚下的芸芸众生和万亩良田。我默默地仰视着古塔,我的思绪直攀千年的宋初:整整一千零一十年了,我恍惚中感到,开元寺僧会能前往天竺取经归来的风尘还在,宫人宣读宋真宗诏书,在定州开元寺建塔纪念的声音依旧。
       然而,令我视觉感受震撼的不止古塔的外貌,其内部结构的精巧亦令我叹为观止。
       塔身的横截面是一个八角双层“回”字形结构,就像是一个大塔环抱着一个小塔,呈现出塔内藏塔的奇观。这样的结构既有助于塔身的坚固,又有利于科学合理的利用塔内的空间。开元寺塔建成近千年来,共经历地震十余次,清光绪十年(公元1844年)6月,塔的东北角从上到下塌落下来,内塔显露于外,但整个塔身依然挺拔屹立。塔心与外塔之间,由八角形环廊衔接,环廊外侧,东、西、南、北四面设券门,其余四面辟棂窗,自塔顶向塔外眺望,唐、沙两河,千里沃野,逶迤太行,尽收眼底。环廊两侧设有壁龛,龛内有壁画及泥塑,可惜已遭严重破坏,其精美细腻只能靠游者的想象了。还有,就是塔内的楼梯,不同的塔层,楼梯的结构亦有不同,极富变化,且变化的让人感觉极富智慧,其中之妙,不可描述,实为遗憾。
      走出古塔,情绪上依然有一种难以抑制的兴奋,在塔前拍张合影,留作纪念吧!
      古塔给予了我视觉的震撼,然而它毕竟只是一种生冷的历史遗存,使我心灵感受触动的则是两棵千年古树。

      相隔不到二里,便是定州文庙。到庙里瞻拜孔子及诸贤的塑像之后,我们便流连于两棵葱葱郁郁的古槐前。史料记载,1093年,苏轼调任定州太守,祭拜孔庙后手植双槐,后人称为“东坡双槐”。时至今日,东面那株新枝向两侧伸展,如凤凰展翅,故名其为“舞凤”;西面那棵则挺拔高耸,如神龙游天,故名为“神龙”。 两棵古槐树龄已达九百余年,然枯干新枝,绿荫罩庭,令人不禁唏嘘慨叹。
      静默于古槐“舞凤”前,端详这位自宋代历越时空,穿闪而来的“老者”:深褐色的土地铺展其下,红墙青瓦的屋舍映衬其侧,而白色大理石雕栏又护佑其周。粗壮的主干已经枯朽,历经风雨的剥蚀,突兀嶙峋,似乎已经碳化的表皮,如油漆泼墨一般。而自主干旁出的两杈新枝,亦如桶口粗细,虬枝蟠曲,肆意伸张,新绿满枝,浓荫覆地。这一墨一绿,既蕴藏了千载文化厚重的积淀,又彰显着千年人文恒久的活力。
      双槐历经风雨,千年不枯,已是奇观,是否得了苏轼的灵气,不可验证。然而,千载而下,战祸灾荒,朝代更迭,兴建迁拆,栽种焚伐之事在这个不大的城里几乎每天都在继续,而双槐得以不焚不伐,又是一种怎样的魔力在护佑它呢?
      当年苏轼知定州,于宋元祐八年(1093年)十月二十三日到任,次年闰四月十五日离开。他在定州仅仅半年多的时间,惩治贪官,整饬军务,修缮军营,赈济灾民。正是苏东坡的这一系列举措,造福了此方百姓,给世世代代的定州人民留下不尽深情和无限追忆。淳朴的百姓,要用他们最纯朴的方式,把这段历史保存得鲜活而完整。无论是雪浪斋还是雪浪石,无论是东坡槐还是稻秧歌,有关苏轼的一斋一亭,一木一石,一诗一文,一策一政,一叩一拜,一言一行,在这里的民间都得到了最广泛的流传和最大程度地保护。半年之于千载,一树之于万木,一人之于亿民,就这样在历史的天平上平衡了。
      我忽然悟到,双槐之所以常青,是得到世代定州百姓的看护与卫佑,是定州百姓对苏轼百般敬仰与爱戴的另一种表达。从这个角度上讲,文化就是播散于民间的深情,而文化这坛好酒也只有窖藏于民间,才能历久弥芳,显现其不朽的魅力与活力。
      我用手心托住一片新叶,希望穿越时空的深邃,与当年苏轼植树的双手气脉相连。




[上一篇] 那日曾被鱼啄

[上一篇] 旅行日记之——黄洋山国家森林公园与清凉寺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4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