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散文作品 > 我心目中的时代榜样
我心目中的时代榜样
作者:马永欢

  我从大理飞向郑州,又坐车奔驰卢氏县,整整一天的奔波。当卢氏县城的灯火初上时,奔流文学院第七期作家研修班的会务组组长孟玉玲对我说:“马老师,今天辛苦了。”我说:“不辛苦。”真的,好像不感觉累,也许缘于我第一次到河南省,第一次到卢氏县,第一次参加这样的高级别的作家研修班学习,更是缘于无意识的寻觅我心目中的时代榜样。我总认为,我们云南大理永平县的高原历史文化之源,是来自于中原文化的。

一 行走土坯房

  我同作家研修班的学员,在卢氏县委宣传部的一个“干部导游”引领下,行走土坯房,行走县委政府办公大院。抵达前,我想,行走卢氏县委政府大院有什么意义?不都是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吗?据我的人生经验,一个县城的建筑现代化的高标,看什么?看县委政府的办公大楼。

  车抵达大门前,我们倾听“导游”的说辞,比如,“县委在土坯房里办公,已经六十年了!总是想把每一分钱用在人民身上,特别是在脱贫攻坚的新时代中,这就是土坯房精神。”我们不仅听,还要看。

  我们走进大院,树立的一块红色铜牌镌刻着“公生明 廉生威”。我想,类似这样的熠熠生辉的招牌,我看得多,半信半疑,但愿是实至名归,成为新时代的一面旗帜。公生明,犹如太阳,太阳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公平的,因此,太阳在我们的眼中,总是透明的。廉生威,这是千年历史的一块明镜,一个领导干部自己廉洁了,干净了,部下及群众都会举起大拇指,点赞!一小院一小院的土坯房,我们这些学员就像儿童一般,睁开好奇的眼睛,举着相机或手机,拍照,不停地拍照,兴高采烈地拍照。这数不清的红色的土坯房,我感觉是熟悉的又感觉是陌生的。熟悉,我小时候,经常到我们县城的部队营房游走,看稀奇,看露天电影,然而,印象最多的就是高低错落的土坯房,一层,砖木瓦房;陌生,大约十多年前,我印象中的许许多多的土坯房不见了。不见的时间久远,忽然,在千里之外的异乡看见相似的土坯房,就感觉陌生似的,于是,自然而然地在脑海中寻觅记忆中的土坯房,在陌生中找回熟悉。然而,不同空间、不同时间的土坯房,只是在建筑方面具有相似性,抑或相同,但赋予的精神是不一样的。当然,有的土坯房就没有赋予任何精神,土坯房就是土坯房。然而,我眼前的红色土坯房就赋予一种红色精神,所以,被卢氏县命名为土坯房精神!

  我在行走中,仿佛看见了新时代的土坯房精神,那高耸入云的大树,那一片又一片的青青的小草,那枝繁叶茂的绿荫,那绿叶间盛开的紫红色的阙兰花,那一丛丛雨后节节高的青竹。

二 倾听报告

  报告厅,座无虚席,卢氏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张海军坐在主席台上,激动地向我们介绍报告人的先进事迹。掌声响起!

  他拄着双拐杖,从主席台下,一步一步仿佛艰难的而又乐观地走上主席台。报告厅鸦雀无声。掌声响起!宣传部副部长张海军已经作了介绍,他叫卫飞舟,读小学时就已经出现脑瘫,胸部以下已经成为残疾!但他身残却志坚,在贫困面前,在生存面前,他乐观地自强自立,在新时代寻觅适合自己的脱贫致富路。他找到了。

  坐在主席台上的卫飞舟,用真情叙述了他创业的点点滴滴。2016年6月,他创办了一家电子商务公司,在主营卢氏县优质农副产品网销的同时,代培全县致力于网商创业的群众。短短一年时间,他就先后培训了620余人。他还采取与当地各大种植基地签订供销合同、与农户结帮扶对子的形式,积极探索网商“公司+农户”的销售模式,到贫困农户家采购农副产品,带动了51户贫困户脱贫致富。

      感动的事迹感动着我们在坐倾听的心,掌声再次响起。我想,卫飞舟成为卢氏县脱贫攻坚中的时代榜样,是实至名归的,是县委政府的正确决定,因为他虽然是一个残疾人,但身残志不残,在县委政府的关心下,通过自己的智慧,通过自己的努力,自己找到了致富路,自己富裕了。但,前进的脚步不停止,继续前行,帮助别人走脱贫致富路。这样的新时代的榜样,不在天边,而是在我的眼前!

  李刚在他的儿子扶持下,拄着双拐杖,艰难而又微笑着,一步一步走上主席台。掌声响起!据宣传部副部长张海军介绍,他是位残疾人,他年轻时遭遇车祸,导致高位截瘫,经过多年努力已经康复。他和他的妻子凭着一股韧劲,在山上建了鸡棚,养了山鸡。但脱贫致富的路上,有风雨也有阳光。他的儿子患有肾积水,一个贫苦的家庭简直成为雪上加霜,是村里典型的贫困户。然而,当地党委政府看到了李刚家的困难,一直将他列入重点帮扶对象。2016年,李刚还享受到金融扶贫的优惠政策,获得贴息贷款5万元,建起养鸡场,一家人的生活从此都有了着落,日子也越过越好。

  李刚的动人的报告感动着所有倾听者,掌声响起!他感激地讲了一个难以忘怀的故事:“那一天,卢氏下了一场大雪,交通受阻。家里辛辛苦苦养的将近1000只卢氏鸡,眼瞅着已经长成,却运不出去。靠着山鸡养殖,我们一家一年能赚1万多元。但为给孩子治病,家里借了亲戚朋友不少钱,现在还没还上。一边是山上鸡棚急需扩大规模,另一边是患病的继子急需救命钱。正在着急之时,《老家的味道》栏目组在卢氏采访时,得知了卢氏县五里川镇贫困户我家的事儿,便拍成节目,呼吁大家一起帮忙想想办法。节目一经播出,网友纷纷留言,有的说自己愿意出钱购买,有的献计献策帮李刚找销路。得知我家的卢氏鸡遭遇销售难题,当地党委政府也高度重视,积极协调,镇上的电商服务中心与我签订了《卢氏鸡活禽产品销售服务合作协议书》,约定免费为我代理销售达到出售标准的公鸡,销售价格不低于当地市场价。同时,镇农业服务中心还帮助我检查了鸡舍,避免暴雪后发生坍塌。还有多家省会的爱心餐饮企业表示,等天气好转,打算前往卢氏县批量采购卢氏鸡,并且已经和李刚进行了电话联系,我家的鸡不愁卖了。谢谢所有的热心网友以及爱心企业,和所有转发的朋友们,帮我们家解决了困难,也给寒冷的冬日带来了温暖!”

  宣传部副部长张海军再次介绍,现在李刚家走出了贫苦,一家人生活得很幸福,鸡养得五千只,每一天的鸡蛋,数不胜数,经济收入一天比一天多,富裕了,他家走在小康路上。李刚还把一个家庭的小院打扫的干干净净,种养了许多花,“我每一次走进他家,都感觉十分的美好!”

  身残志不残,李刚的脱贫攻坚,实现了一个家庭的美丽的梦想,再次感动着我这个从云南大理而来的远方寻梦人,寻找到了我梦中的时代榜样!

 宣传部副部长张海军说:我们县委政府拿出几百万元,对在脱贫攻坚战役中涌现的真正的榜样给予奖励!”我想,把这奖励奖给像我眼前的卫飞舟、李刚,以及郭青海、杨勇等乡村干部中的真正的榜样,我相信,任何人不会有意见的,而且这些榜样将经得住历史的考验。张海军还说:在县委政府表彰大会上,卫飞舟、李刚拄着拐杖,一步一步不平凡地走上颁奖台,县委书记站起来,一直到把一份无比荣光的荣誉授予他们,书记才坐下。此时此刻,台上台下自发地响起雷鸣般的掌声!时代的榜样无处不在!当卫飞舟拄着拐杖走下颁奖台时,一个劳动模仿瞬间把卫飞舟抱下颁奖台,此时此刻,掌声响起!时代的榜样又在涌现。我倾听,我感动,被感动的无数个卢氏县的故事感动着。

三 漫步广场

  一个晚上,我和河南省的两个作家漫步广场,一个是信阳市的作家赵思芳,令外一个是卢氏县的作家张彩虹。张作家当导游。我用相机的镜头丈量广场的面积,也好像无法丈量,我说:“真大,一望无际。”此时我想起了在报告会上,宣传部副部长张海军说的卢氏县有38万人口。我感概,大县有大县的大格局。

  新广场新风尚,有的在跳舞,有的在玩平衡车,有的在散步,有的在湖边坐闲,等等,不一而足,广大市民都在和谐的广场中享受幸福的时光。我看着太多的人群,心想:“为什么有这么多的人?仿佛整个县城的人都出来,分享四十年来改革开放的伟大成果。”答案自然浮现,宣传部副部长张海军说过,县委、文明办联合搞了一个新举措,以奖励的办法鼓励大家来广场享受夜晚好时光。我想,这个办法好,这个奖励新,新时代新风尚需要物质奖励培育的。马克思不是说过吗,物质变精神,变成一种好风尚。

  华灯初上,我们看见远山闪烁的山灯,此起彼伏,令人动容,我仿佛置身于银河天地间。是的,我置身于星光照耀下的洛河河畔,徜徉在新时代的广场上,体验深呼吸的卢氏的魅力。这魅力,就是我心目中的精神魅力,就是我心目中的时代榜样!

  我心目中的时代榜样,不是展示在宣传栏上的人,也不是虚构的人物事迹,也不是暗箱操作而浮出水面的红彤彤的荣誉证书,更不是拉选票拉来的,更不是哪一个领导主观武断的,而是看得见摸得着实实在在的榜样。就像一个被广大读者喜欢的作家,既要让广大读者喜欢自己的人品,更要让广大的读者喜欢自己的作品,并且,要持之以恒地努力地,抵达“以不朽之文传不朽之人”的思想境界。

  每一个时代有每一个时代的榜样,而榜样又是多元化的,比如,在新时代,我心目中的榜样就有:卢氏县委的土坯房精神;宣传部副部长张海军扶贫攻坚的一言一行,在报告会上,他默默无闻地不知多少次为报告人换茶水,当好人民的公仆;卫飞舟、李刚身残志坚,在脱贫攻坚的战役中,不是等靠要,而是带着残疾,乐观地自强不息的砥砺奋进,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脱贫致富路。自己脱贫致富了,但不忘党和政府的关心之情,不忘报恩之情,因此,他们以实际行动报恩一个家庭,报恩一个社会;郭青海、杨勇等乡村领导干部,以“舍小家献大家”的无私奉献精神,带领乡亲们走勤劳致富、走共同富裕的金光大道。我感悟,什么是领导?就是一种精神的引领,就是一种无私奉献的引领,就是一种“公生明, 廉生威”的光辉引领;卢氏广场,群众载歌载舞,欢天喜地,这一生动活泼的新时代画卷的“画家”是谁?是县委政府,是宣传部文明办等人民的公仆。人民的公仆的真正内涵,在卢氏,我深呼吸到了,感受到了。奔流文学院第7期作家研修班的会务组的组员以及领导,忙忙碌碌,而且微笑服务,风生水起的点点滴滴的画面,在我眼前浮现着,在我心底铭记着。当我与会务组副组长游磊在微信上交流时,才得知,当大家都吃饭了,他才开始吃。我想,他是把自己当成“主人”,而把所有就餐的作家、领导等人员当成“客人”。还有,我是一个回民,关于我的吃饭问题,游磊老师作了最温馨的安排。我到外面清真饭店吃,《奔流》编辑部给我生活补助。他的这种精神不就是主人公的公仆精神吗?我们所要提倡的公仆精神,不就是时代的精神吗?这种时代的精神的具象,就是时代的榜样!

  作者简介:马永欢,男,永平职中教师。云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北省采风学会会员,《东方散文》《回族文学》等多家刊物微刊专栏签约作家,《永平回族》主编。作品在《散文百家》《北极光》等报刊上发表,出版9部著作。作品入选多种选本,荣获采风网2018年度“银牌作家”称号,荣获大理州2013年度公开出版图书奖等多项奖项。参加第八届全国回族作家、学者笔会,《踏雪寻梅》首发式在《东方散文》遵义笔会举行,奔流文学院第七期作家研修班学员。文学成就载入《中国回族文学通史》,《永平记忆》等5部著作被中国现代文学馆收藏。

                                            责任编辑:李洪涛

[上一篇] 太行深处探古寨

[上一篇] 树痂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4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