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文艺名家 > 忆省长诗人林声
忆省长诗人林声
作者:金笛


        我和著名诗人林声的交往是很久以前的事了,但今天回想起来,仍然觉得就在昨天,一件件往事仿佛历历在目。
       记得我在八九年参加了首届“芒种”诗歌大赛。我的诗歌《鱼头和鱼尾的故事》在芒种诗歌报上发表,而我的那首诗和辽宁省副省长林声的诗偶然碰在了一起,在一版面上发表,而我当时是一家文学报的主编。
       我很想认识他,就写了一封信寄到了辽宁省人民政府。当时我也没有考虑他能不能回信,脑海里一个省长肯定是很忙的,哪有互不相识的就回信呢?但是过了不久,他就给我回了信,并且还给我寄来他的诗集《灯下情思》。从这以后,我们经常通信,我请他担任文学报的顾问,他欣然答应,并且在信中说:“我一定要为你的报纸摇旗呐喊!”这句话,我始终没有忘记。多么伟大的诗人啊,在日理万机的繁忙工作中,竟然为了一个小报去摇旗呐喊,这种精神使我感慨万分。
        九二年我去了北京,在一家杂志社担任编辑。在每年的“两会”期间,他总要来北京开会,他当时住在京丰宾馆。一到宾馆就给我打电话(后来我写了一篇文章《京丰宾馆访林声》刊登在上海一家文学报上),我马上“打的”赶往京丰宾馆。由于当时开“两会”,一般的记者还不能随便进入采访。我只能给林声打电话,他亲自到大门口接我。上了楼后我来到他的房间,他拿出家乡的特产招待我,还亲自为我削了一个苹果,一定要吃完。这是我一生中吃到最甜的苹果,至今仍没有忘记。我望着他慈祥的笑脸,突然想到了父亲这两个字,他还拿出两本书题了字送给我,我看了一下,一本是与李铁映写的,一本是与宋健写的,我肃然起敬,感觉这两本书似有千钧之力沉甸甸的。
       第二次,他来北京开会,是坐了他自己的专车,一路开到北京来。但在玉渊潭大门口被门卫挡在了门外,因为有规定:外省市车辆一律不准进入院内。他只能给我打电话,后我骑上自行车直奔南大门,他的司机说:“我们一开始走东大门不给进,后来又来到南大门,也不准进。”司机又说:“我跟门卫解释,他是省长。门卫说,省长也不行。”在北京这个地方,天子脚下,皇城根下,他就是不买你的帐。听说有个市长在长安街吐了一口痰,环卫上前要罚款,随从说:“他是市长,就原谅一次吧。”环卫说:“市长更不行,要加倍。”所以在北京和地方上就大不一样了,当时只能认输。我和门卫解释:“他是我们杂志社的顾问,你就让他车进来吧。”门卫这才放行,这样车就开进来了。我把自行车放在后面,也坐进了专车,林声望着偌大的园子,景色错落有致,不禁赞叹:“这地方真美丽,北京城里竟有这样的好地方。”当时我们的编辑部就在小钓鱼台,和钓鱼台国宾馆一湖之隔,我们在望海楼宾馆小叙,并且一起拍照留影。我向总编建议,是否可以让林声担任我们的一般顾问,因为高级顾问均为人大副委员长和政治局领导。因为我们杂志是中国社科院主办的,层次很高,林声非常高兴,总编也表示同意聘请。这样我们就把手续办完了。中午快临近了,总编请林声吃午饭,他却执意告辞,因为中午他有客人在宾馆等他,而且是北京的客人,所以我们也就没有挽留。
       这也是我最后见到林声,他在走出宾馆时,对我说:“以后可以到沈阳玩,我随时欢迎你。”但我因为工作较忙,脱不开身,一直没去。他的秘书也给我打电话,并且有一次请我去大连,我都没去,以后我回上海,就再也没有见过林声。他曾经对我说:“他最好的朋友是韩美林。”当时我也不知道,韩美林是谁。现在才知道,韩美林是一位著名的艺术大师。奥运会中国福娃的设计者。
到了上海以后,每年春节我们都还互寄贺卡,他寄来的贺卡都是他自己亲手制作的,精美绝伦,而且也有书信往来,但他现在已年迈高龄,行动不便,我也不好意思去打搅他。只是心里默默惦记着这样一位老诗人和我的友谊。
       林声是一个非常平易近人的高级干部,他的人品,诗品都是我崇尚的。我心里想什么时候打个电话,但是一直没有拿起电话的勇气。只是觉得这么多年,我没有作出什么成绩可以向他汇报。我只有默默地祝愿他,永葆青春,诗风不老,写这篇小文,以示存念。




[下一篇] 一张名片——想起牛汉

[上一篇] 腹有诗书气自华 ——访河北省诗词协会会长王学新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4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