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呢,我要与大家来谈一下喝酒。为什么要谈喝酒呢?主要是,我们每逢聚会、过节相聚等,在饭局多多少少都会喝酒,我也不例外,但是,喝完酒后,让我感触万千,所以我想与大家谈一下喝酒。
酒,这个东西,你说它好,它也好,你说它不好,它确实还真不好。怎么说呢,喝酒,你喝多了呢,会呕吐,会难受。当你呕吐的时候正儿八经就是你难受的时候。有时候你把酒喝了,似乎觉得你没醉,但是你的行动上完全不听头脑指挥,行动乱了,但是呢你的头脑却很清晰。看起来跟平常人一样,但实际却是已经沉醉不知归路了,这都是喝酒的一个正常的表现。说起来,喝酒等于说是花自己的钱去消费,最后把自己喝的很痛苦,说白了就是用自己的钱让自己难受,所以喝酒从表面上来看似乎是一个很快活的东西,但是呢每当酒后呕吐的时刻,便会明白花钱找难受的道理!这似乎有点搞笑,好像很讽刺,你看你自己花钱去喝酒,这本是多么享受的事情,可是喝完酒后自己已是晕头窜脑的、东倒西歪的、走起路来左晃右摆、说起话来满口胡言乱语。你说这看起来是不是有点悲伤、有些搞笑。谈起喝酒,我想说:
首先,酒是什么?
酒是以粮食为原料经发酵酿造而成的。它的化学成分是乙醇,一般含有微量的杂醇和酯类物质,我们食用白酒的浓度一般在60度(即60%)以下(少数有60度以上),白酒经分馏提纯至75%以上为医用酒精,提纯到99.5%以上为无水乙醇。我国是最早酿酒的国家,早在2000年前就发明了酿酒技术,并不断改进和完善,现在已发展到能生产各种浓度、各种香型、各种含酒的饮料,及工业、医用酒精。
其次,为什么要喝酒?
酒,是有酒的文化,我们喝酒,其中重要的是交流、探讨、学习其中的酒文化!
在中国,酒神精神以道家哲学为源头。庄周主张,物我合一,天人合一,齐一生死。庄周高唱绝对自由之歌,倡导“乘物而游”、“游乎四海之外”、“无何有之乡”。庄子宁愿做自由的在烂泥塘里摇头摆尾的乌龟,而不做受人束缚的昂头阔步的千里马。追求绝对自由、忘却生死利禄及荣辱,是中国酒神精神的精髓所在。
同时,世界文化现象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西方的酒神精神以葡萄种植业和酿酒业之神狄奥尼苏斯为象征,到古希腊悲剧中,西方酒神精神上升到理论高度,德国哲学家尼采的哲学使这种酒神精神得以升华,尼采认为,酒神精神喻示着情绪的发泄,是抛弃传统束缚回归原始状态的生存体验,人类在消失个体与世界合一的绝望痛苦的哀号中获得生的极大快意。
在文学艺术的王国中,酒神精神无所不往,它对文学艺术家及其创造的登峰造极之作产生了巨大深远的影响。因为,自由、艺术和美是三位一体的,因自由而艺术,因艺术而产生美。
因醉酒而获得艺术的自由状态,这是古老中国的艺术家解脱束缚获得艺术创造力的重要途径。“志气旷达,以宇宙为狭”的魏晋名士、第一“醉鬼”刘伶在《酒德颂》中有言:“有大人先生,以天地为一朝,万期为须臾,日月有扃牖,八荒为庭衢。”“幕天席地,纵意所如。”“兀然而醉,豁然而醒,静听不闻雷霆之声,孰视不睹山岳之形。不觉寒暑之切肌,利欲之感情。俯观万物,扰扰焉如江汉之载浮萍。”这种“至人”境界就是中国酒神精神的典型体现。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杜甫《饮中八仙歌》)“醉里从为客,诗成觉有神。”(杜甫《独酌成诗》)“俯仰各有志,得酒诗自成。”(苏轼《和陶渊明〈饮酒〉》)“一杯未尽诗已成,涌诗向天天亦惊。”(杨万里《重九后二月登万花川谷月下传觞》)。南宋政治诗人张元年说:“雨后飞花知底数,醉来赢得自由身。”酒醉而成传世诗作,这样的例子在中国诗史中俯拾皆是。
酒的魅力,不仅诗是如此,画亦如此。
在绘画和中国文化特有的艺术书法中,酒神的精灵更是活泼万端。画家中,郑板桥的字画不能轻易得到,于是求者拿狗肉与美酒款待,在郑板桥的醉意中求字画者即可如愿。郑板桥也知道求画者的把戏,但他耐不住美酒狗肉的诱惑,只好写诗自嘲:“看月不妨人去尽,对月只恨酒来迟。笑他缣素求书辈,又要先生烂醉时。”“吴带当风”的画圣吴道子,作画前必酣饮大醉方可动笔,醉后为画,挥毫立就。“元四家”中的黄公望也是“酒不醉,不能画”。“书圣”王羲之醉时挥毫而作《兰亭序》,“遒媚劲健,绝代所无”,而至酒醒时“更书数十本,终不能及之”。李白写醉僧怀素:“吾师醉后依胡床,须臾扫尽数千张。飘飞骤雨惊飒飒,落花飞雪何茫茫。”怀素酒醉泼墨,方留其神鬼皆惊的《自叙帖》。草圣张旭“每大醉,呼叫狂走,乃下笔”,于是有其“挥毫落纸如云烟”的《古诗四帖》。
再之,当代人对酒文化又是如何延伸的?
酒,这种文化,在中国延续了上千年,中国不仅是一个酒文化大国,也是一个酒的历史的大国。对于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节奏的加快,在酒文化、理念、用途上有着重大变化。
在喝酒上,重点有这么几个方面:
第一,在亲朋好友聚会上。
亲朋好友很长时间都没有见面,有幸一聚会,在饭局,不得不碰几杯酒,同时在聚会中,难免也会遇到一些新的朋友,那么在第一次见面,怎么又能不喝几杯致意好友呢?其实,这就是所谓的,在饭局上通过喝酒的方式来认识交流、相互沟通、增加感情、拉拢关系。
有的时候呢,在喝酒上,大家有一个共同认知,就是感觉彼此关系好,彼此就得多喝几杯,总是以为酒喝的越多,感情就越地道、够义气,关系就越深情、厚谊。其实不然,我认为这种观念是一个误区,我觉得关系的好坏并非是用喝酒多少来衡量的,真正的关系好,不在乎你在酒桌陪他喝多少酒,只要意思到位,心意表达到了,礼仪尽到位了就好了。但是现实不然,酒桌上,很多人都普遍的认知:你要想你的心意到位,意思到位,那么你的酒必须要喝到位,所以呢,在这里,你喝酒与你表达你们之间的交情、友谊,是与现实又很大差距的。就从这个方面来说,有些人酒量不行,有的人酒量很好,酒量大的人与酒量小的人一起喝酒,酒量大的人喝个几杯都没事,但是酒量小的人可能喝个一杯就差不多了,但是呢为了陪他,你不得不煎熬着把酒往肚子里灌,这是非常尴尬的事情。有时候你跟别人吃饭,人家举杯敬你酒,你说还能不喝?你不喝,难道你不给人家面子吗?你喝了,但是你酒量又不行。所以来说,这种延伸的酒文化、观念,我觉得是有待改善的!那些在饭局上酒量不大的人,面对敬酒,他干脆直接不喝,其实我觉得这个做法是很聪明的。因为酒桌上那么多人,你三两杯的酒量,也就只能陪个三两个人,一旦喝起来,其他人你不喝,似乎是不给人家面子,道理上总是有点说不过去,但是都喝的话,酒量肯定扛不住。所以选择不喝,是明智抉择!
第二,在工作等洽谈需要上。
因为工作,与客户、合作伙伴、公司领导等有一些饭局,是在所难免的,在饭局上,需要喝酒更是不可推辞的。假如你是一个公司的领导,公司来了合作伙伴,然后大家一起吃饭,你说你作为一个公司的领导 与合作伙伴一起吃饭,你难道不陪人家不喝两杯吗?倘若对方爱酒,但你呢因为不能喝酒无法向对方陪酒,对方看起来似乎有些不像话。当然你要喝起来,或许三两杯就趴下了,到头来本身是你要招待别人,到头来却是别人来给你收拾酒摊子!
如果你是员工,领导爱酒,你们一起吃饭,让陪领导喝杯酒,倘若你说喝不酒等回绝的话,一来伤了领导的面子,二来领导想喝酒都没个人陪,要是领导一个人喝起来,自然喝不起劲,也没啥味儿,不得不尴尬收场!
当下社会,在商业应对的场合下,我们需要喝酒。不管是在官场,还是社会,大多在酒场混的不错的人,都是朋友多、交际广、关系硬、有头衔、有实权......他们不是领导就是某个方面、团队重要的人。在酒桌,能喝酒,就有说话的权利;能喝酒,就有扩大交际的圈子;能喝酒,就有谈事的机会。如说,当时俞敏洪为了开展英语培训班宣传工作,能顺利的在外边贴广告,特别请了公安局的人喝酒,那时候他一个劲的陪公安局的领导、工作人员喝酒,直到最后把自己喝的不省人事被送医院才罢休,后来公安局的人看到他那么拼命的陪他们喝酒,最后俞敏洪贴广告宣传的工作顺利开展。正所谓:在办公室解决不了的事情,在酒桌十之八九都能解决!可见喝酒与办事的重要性。
第三,在调节情绪变化上。
有时候,或高兴,或悲伤。你喝酒什么都不为,就是为缓解一下压力,调节一下心情,缓解一下疲劳,借酒消愁,喝酒壮胆等。当心情不好的时候,试图通过酒来浇愁,舒缓自我。如说那些失恋的人、因为某些事受伤、想不开的人,总是喜欢、习惯着通过喝酒的办法来安慰自我。当然呢,通过喝酒到底有没有舒缓情绪的作用?表面上喝酒会让你的神经达到一个兴奋,刺激大脑,让你昏昏沉沉,让你的头脑有达到兴奋,故而像是有调节心情的作用。实则不然,兴奋之后,有时候可能会忘乎所有。其实从科学上来说并不能缓解你的压力、调节心情。它只会更加的伤害你的身体。
再之,酒有什么伤害呢?
酒,是个好东西;酒,也不是个东西!高兴的时候他能助兴,而悲伤的时候,它能为你解忧;酒是坏东西,如果你认为他能为你带来勇气,那么这种勇气不堪一击。如果你认为酒能证明你的忠诚,朋友,当你喝下的时候,你已经开始背叛了。你背叛的是你的健康,你背叛的是你的生命,你背叛的是家人对你的关爱。酒会伤谓、会刺激大脑,让你神志不清,会让你耽误很多事,也会让你出很多事……
酒,是一个变化多端的精灵。它炽热似火,冷酷如冰;它缠绵如梦萦,狠毒似恶魔;它柔软如锦缎,锋利似钢刀;它无处不在,力大无穷;它可敬可泣,该杀该戮;它能叫人超脱旷达,才华横溢,放荡无常;它能叫人忘却人世的痛苦忧愁和烦恼到绝对自由的时空中尽情翱翔;它也能叫人肆行无忌,勇敢地沉沦到深渊的最底处,叫人丢掉面具,原形毕露,口吐真言。喝酒让人容易麻痹,不清醒从而进行失去理智的行为。
酒,是一种即让人诱惑又恐惧的水,你若喝掉,虽快活一时,却伤及一身,疼及半世!
最后,我们又该怎么面对喝酒呢?
说到喝酒上,还是要回归到酒文化、酒理念上!喝酒,在中国乃至全世界,每个地方都有着不同的喝酒之道、喝酒文化、喝酒习惯。酒,相当于茶一样,茶有茶道,有茶文化。喝酒呢,其实就是在饭局上逐渐形成的一种礼仪。酒桌上,干杯喝酒,其实喝的不一定是酒,而是感情、交情、关系,喝酒中,是有喝酒的话语,有时候,你若能说会道,或许能减少很多酒的剂量,这就是喝酒之道!有些人不喝酒,但他可以用水代酒,以茶代酒。他为什么要代酒,因为他用这个东西把它当作酒来借酒回敬人家,其实也是对人家的一种尊重。
尽管喝酒有很多的危害,但是我们一定要看清场合,分清情况,不必要的情况尽量少去碰酒,毕竟它也算是一种毒水!酒有时候不能不喝,但是千万不能一喝上瘾。开车不要喝酒、工作不要喝酒、考试不要喝酒等等很多重要的事情,千万不要喝酒!
酒这个东西,虽然有很多伤害,但是也有很多作用。总之,我们在喝酒时,一定要把握住度,该喝的时候就喝,不该喝的时候我觉得千万不能喝。必要的情况下,随机应变,尽量在酒桌试图用语言的魅力减少喝酒的杯数。喝酒后,尤其是喝大了情况下:一开始喝的时候,像喝水一样,只不比水多了些辣香的味道,但是喝酒后,或许头脑里面什么都记得,但在行为举动上,就不听头脑指挥了,走路一歪一歪的,视觉或许也会慢慢模糊;也或许喝完酒后,睡一觉起来过去一切的事情基本都记得,唯独喝酒的事情却被忘却!这就是所谓的:喝多了、喝的断片了!想想真的很可怕!
酒,是一种文化,喝酒,喝的不一定是酒!我们一定要剖析喝酒之道,学习喝酒之话,学会利用酒道处理事情,而不是把拼酒当作一种人生底气!
学会珍惜生命,适度饮酒;畅谈人生,品酒论道!
简介:阮中华 ,青年艺术家,《意不尽网》总编。原名:阮班勇,字:永远,号:阮源流长。1993年生于陕西省安康市白河县。中国当代青年艺术家、词作家、设计师、自由撰稿人。现为陕西省青年文学协会会员、《三秦都市报》通讯员、《史飞翔工作室》签约作家、《意不尽网》总编。
阮班勇自幼受父亲影响,酷爱书法、绘画、文学,曾随当地美术教师赵莉、陈定根、马太德、吴孝军老师学习基础绘画,并受当地民间艺术家刘传文先生指导学习国画,受民间艺术家柴隆鼎、阮英胜先生指导学习文学、书法,后又师从叶岐生、张文隆、祝金刚、贺大年、阮成森等老师学习中国画,师从杜战峰、邱文理、骆天民老师学习书法。文学上多受田冲、史飞翔、孙亚军、杜育龙、秦鲁子、章帆等老师指点。
文学启蒙作《家乡的变化》,代表作有《路》、《慎重》、《行伤》等。国画代表作《白河春意》、《陕南山水•系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