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文坛动态
文坛资讯
本会动态
征稿评奖
文坛趣事
原创作品
诗词
散文
摄影
美术
书法
小说
人物风采
文艺名家
群星灿烂
民间高手
行走天下
民俗文化
民风民俗
传说故事
记住乡愁
历史文化
创作漫谈
作品评论
创作理论
采风理论
关于我们
申请入会
本站声明
本网简介
本会机构
本会章程
本会简介
建议意见
会员服务
采风基地
本站推荐
哲理短语
采风专题
首页
>
散文作品
> 磨豆腐
磨豆腐
作者:王景爱
小时候,不喜欢豆腐。极其的不喜欢。包括豆类的衍生品。仔细想来,或许是年幼的舌尖,刁钻任性吧。怪的是,骨子里却对制作豆腐情有独钟,快乐趣味着那些个技艺和程序。隔着厚厚的发了黄的岁月,回想来,恍如昨日,犹新鲜亮。现在的孩子们,恐其不知什么叫磨豆腐,秃噜豆钗儿,点豆腐吧。
年前,磨豆腐,是从前乡下人家最为隆重的事宜了,像是一项浩大的巨大工程。费时费力费心思。没有一两天的功夫,恐是难以完成。于是,全家老少总动员。秃噜豆钗,泡豆瓣,推磨,磨豆浆,上箩过滤,点火烧滚,点卤,包装,挤压成型......十几个程序下来,累得人仰马翻。看着躺在筐里一方又一方、洁白如玉的豆腐块,一年的辛苦流汗,算是有了回报,那些个向往中的幸福,就攥在手中。累算得了什么。用当今的话说,累并快乐着。
豆腐,是在石磨上磨出的,秃噜好的豆钗儿,经水泡发,一勺一勺倒进磨眼,人力推动石磨旋转研磨,才磨出豆浆。我就是喜着那推磨转圈,咕噜噜,咕噜噜,好听又好玩儿。运气好的话,赶上毛驴拉磨,更是精彩中的精彩,戴着捂眼的毛驴,你随口得儿一声,或是拍它一下屁股,它很是听话地转起圈圈,一圈一圈,不知劳累,替代了我们推磨之苦,呵呵。
如今,石磨早已退出历史舞台,偶有远足,逢了石碾石磨,第一时间跳过去,空着磨盘推上几圈。呵呵呵,快乐地仿佛穿越了时空。
也喜欢烧火煮豆浆,我家做豆腐,我就是火头军,父亲是做豆腐的把式,在我还没有记忆的的时候,靠父亲卖豆腐,养活了我们,我们才得以度了那个困难时期。火烧到锅里的豆浆将滚为滚的时候,就该点豆腐了,这是做豆腐的关键阶段,父亲端着舀饭勺,勺里盛着卤水,缓缓地滴进锅里,瞬间,神奇的变化出现了,豆浆慢慢浓稠,凝固成软软的脑状絮块-----豆腐脑。每每站一旁,聚精会神地瞅着这神奇之变。觉得像是变魔术。好玩儿又疑惑。长大读书后,才知其中之道了。
豆腐点好,接下来,装包入筛进模具,盖板压石,静静等待十几个小时后,豆腐才算真的做好了。
做好的豆腐,任你随便怎么烹饪,炖,炸,蒸,煮,卤,都是好滋味。这是我老以后老以后才得出的结论。
呵呵呵,我笑笑,小时候可不是这样的。难以消受苦苦涩涩的豆腥味,咽不下的又硬又散的渣滓饼子,还有锅底的那层豆网网,实在不敢恭维。却见父母哥哥们吃得那样欢欢,母亲见我不动筷子,起身从肉瓮里拿出一块肉,切给我,哥哥伸出筷子,母亲当即梆回去。妹妹不吃豆腐....如今,想想母亲的偏爱,想流泪。
岁月的无情,调剂了人的舌尖,揉平了人的棱角,也教会了我们怎样去感恩,去报答。
豆腐于我,现在生活里,已是不可或缺的美食。
来源:
采风网
编辑:王景爱
点击量:691
发表时间:2018-02-13
审核人:王浩 副总编
[上一篇]
树痂
[上一篇]
滴 血 槐 花
评论
登录
/
注册
栏目导航
诗歌作品
散文作品
书法作品
美术作品
摄影作品
小说作品
行走天下
热门
侯树辰诗选——三月诗韵
侯树辰诗选——欢度晚年
贾建祥:秦皇驿道南平望(二)
宋增志:古韵椿香谷家峪
石家庄海外版中共抗战文献展拉开帷幕
雷锋 雷锋
《贺韩诗选出版发行》十二首选三(36)
看《一个哲人的精神洁癖—说荀子》
看何香久的《寻访旷世大儒纪晓岚》
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经典传承工作分会与赣州...
最新发表
念人:雨后的湛江(散文)
五绝 初夏雨后
《辞海》里夹着一张32年前的《长春日报》
书法作品
沿着 103 国道看运河
血色黄昏去采风
七律 神二十飞天咏叹
七绝 山中夏日
是他们焕发出民乐的青春(之二)
合肥大笔王书画院开展“书画名家献爱心,高...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5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已有采风网账户,请绑定已有账户
没有采风网账户,需要新建账户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