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文艺名家 > 与宋凤洲先生品茶
与宋凤洲先生品茶
作者:王浩



         宋凤洲,1954年正月出生。河北正定人,本科学历。原某军校电视编导专业、书法艺术课程优秀教员,副教授。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国家博物馆画廊艺委会委员、客座教授;中国楹联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楹联学会书法委员会常务委员;河北省楹联顾问;河北省楹联书法艺术委员会主任;河北省现代美术研究会副会长。

      曾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中国书法艺术大专班,结业于天津美院美术创作短训班和北京大学书法艺术研究班。得到欧阳中石先生等多位名师指导。书法从唐入手,上朔魏晋。擅长楷、行书。1984年和1986年两次被北京军事博物馆抽调参加展览版词书写工作。40多篇论文和多幅作品分别在《人民日报》、《解放军画报》、《书法报》、《中国书画报》、《河北日报》、台湾《书友》杂志、《中国军事教育》、《电化教育研究》等媒体报刊中发表。入选《当代中国书法艺术大成》、《中国历代书法家人名大辞典》、《二十世纪中国著名书画家》等百余部书刊。上百幅作品被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毛泽东诗词研究会、军队高级首长以及日本等国内外各界人士收藏。





    


 艺术评论



 

在河北艺术界,宋凤洲先生属于博学多才的人,绘画、设计、摄影、医学、易学都有涉猎,金石篆刻也有所为........。当然,他最有建树的是书法。”。

       久慕先生之名,经朋友引荐,去先生的工作室拜访。敲开门,一个面带微笑,不胖不瘦的中年男子把我迎了进去。听说宋凤洲先生不仅是位退休军人,还有副教授头衔,做人十分严谨。今日一见,双目炯炯,和蔼可亲,但言谈举止间仍不失军人风范。我环顾着干净、雅致的室内,敬慕之情油然而生。
      宋先生这工作室约六十多平米,用红色雕花木屏隔成两间,外面是喝茶闲谈之地,里面摆有一个大大的案几,铺有毛毡,供先生习字。南窗,西窗的雕花古朴典雅,有浓郁的民国风情。朋友说这里的一切都是先生自己摆放、设计。                                                                                                                                          宋先生招呼我们坐下,去厨房净了手,拿起几上的紫砂壶,微笑着问我喝什么茶,红茶?清茶?我对先生的细致不禁莞尔,说什么茶都可。先生说:你纤瘦柔弱,喝红茶吧!先生从北墙的博古架上拿过来一个精致的茶盒,说:“好茶待好客,这茶我还未喝过。”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先生最贵的茶,肯定是先生最暖人心的茶。


      好茶不仅形好,色也美,香气更是迷人。我毕恭毕敬的接过先生倒的茶,轻啄,茶味甘而温,咽下,似有缕缕清香沁入心扉,水一杯杯沏下,空气中开始弥漫淡淡的茶香,赋予了这壶茶更深的意蕴。
      我说:“先生,琴棋书画诗酒茶,您最爱那种?”先生说:“我最爱书画,其次才是茶。”在氤氲的茶香里,我请先生论书法,先生说:“书法首先像茶,是一种文化,在古代是用于记录作用,在实现其记录的基础作用之外,还体现着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历史以及其所处时代的特征,是综合而不孤立的;书法更是一种艺术,书写不仅可以进行文字交流使用,同时也可以兼用抒情和欣赏,和绘画、音乐等艺术门类一样,有传情和审美的作用;书法更是一个人的人生之缩影,见证着一个人的经历、学养、气度与秉性。所以,杨雄谓有书法为“心画”,书品好,必先人品高之说。书法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功能不仅仅是点画的法则,结体的逻辑,章法的合度,更是一种文化品味,所以,要打造文字之外的意境,提高书家的文化内涵,才是书家的终极所在。”我知先生的导师是书法名宿欧阳中石先生,欧老曾赠他菊花诗:“不逐春光斗紫红,东风过处敛芳容。何必卖笑分高下,独傲秋霜看落枫。”这既是对弟子书品人品的肯定,也为他指明了学书做人的方向,宋凤洲先生的斋名为菊香园主人。如今,宋先生倡导书品人品,渊源使然。

      茶圣陆羽在《茶经》中所言:懂茶之人必定是“精行俭德人”。宋凤洲先生学识广博,满身才艺,忠直诚厚,淡泊名利,早已驰名于文圈艺坛,他的不随波逐流,在燕赵书画圈人人皆知,除了公益活动,其他团体活动他很少参加。趁宋先生倒茶,我起身去品赏先生的字,“身外之物本可无,获多获少随时足,昌德敬业唯当有,立品不高流入俗。”“一命二运三性格,四择风水五读书。穷达可变德行济,因果相生不应忽。”“浓茶淡水深情谊,老友新朋贵客宾。”先生诗词底蕴深厚,见解精辟,字骨气洞达,方正清健,可谓诗书一体,珠联璧合,高古中流露出禅意,一派正大气象。像先生这样的书法作品,用原创诗词手稿,在当今书坛高标独立,耐人寻味,不但受到文艺界的认可和推崇,还具有很高的艺术品位和收藏价值。

      红茶通常比绿茶更浓,席上春风茶语,品茶其实就是品人生。青青茶叶,素手采摘,妙手炒作,烘熏成品,都是磨砺的过程。先生的 书法初学柳公权,转学欧阳询、王羲之等,以唐楷和晋代行书用功最勤。在几十年的习书实践中,其师法晋韵唐法宋意,临碑摹帖,感悟理解历代大家书法之骨气洞达,气象高雅、意境优美,并逐步形成了个人质朴高古、挺秀典雅的艺术风格。字精深、文雅、俊美,刚正不阿,兼具庙堂之气。楷书是我们最熟悉的字体,也是最吃功夫的字体,最不易写好,先生的楷书法度森严,神采飞扬,把中国汉字之美和楷书特有的大气端庄通过笔端传递给世人,其恪守法度,线条生动,章法新颖,给人以美的视觉享受。

       好茶有好形,更有好颜色。一壶茶过半,一页书未完,茶色仍然很浓,我的思绪在漫延。我问先生:“为什么文人书法能走的更远?”先生说:“你看这壶中的茶,饱含水分越多的茶叶越容易沉下去,相反则浮在水面或东摇西逛。光写字不读书是书匠,文人书法的旨趣是尚文的,雅致的,是以国学根基和诗文修养为基础的,一幅好的书法作品倾注了作者情感,彰显书者的思想内涵。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为何被称为天下第一帖,千古流传,因为《兰亭集序》本身就是一篇文采风流、气韵生动的美文。”

      先生品茶,气定神闲,讲话严谨,有条不紊。原来,宋先生除了书法家的身份,还是一位优秀的书法教育者,他讲课严谨细致,文采飞扬,还自创了一套知行结合的灵活的教学方法,写下了大量的书法理论文章。他要求学生潜学前圣,有“先当书奴”的精神,把临帖看成学书的基础和捷径。强调“学书未有不从规矩而入,也未有不从规矩而出”,从而下笔有源,彰显自己的风格,才能“水到渠成,瓜熟蒂落。”  先生以德润书,以书养德,将学书、做人、正心、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

      品茶是高雅之事,我是俗人,一直望而却步。今日,先生执壶煮茶,我何其幸也。在当今浮躁的书法界,先生的特行独立,独善其身,多么弥足珍贵。和先生品茶,体味书法,品味茶道,我不仅学习到如何做人,还体味到的是一份澹泊,一种修养,一份置身于世外桃源的好心境。

      我家务缠身,每日庸忙,和先生匆匆一见,甚至没有亲眼目睹先生执笔泼墨,以我的水平,写先生,笔拙心笨,难免挂一漏万,但我对文字心存敬畏,对先生的书法作品心慕神追。

      聚贤斋主刘庆刚有诗:“宋词唐诗魂,凤藻龙泉吟,洲雎栖渚沚,菊香园主人。”这对宋凤洲先生是很好的诠释。也我对先生的初识印象。

 





作品欣赏



      






   


[下一篇] 心灵原乡的深情挥泼 ——辽宁国画家王梅芳作品浅读

[上一篇] 翰情墨韵 ——走近书法家冯栋梁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4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