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散文作品 > 村南的老井
村南的老井
作者:吕瑞杭

        现在的人们大多用上了自来水,打开龙头,哗哗的外溢,随取随用,十分方便。离开家乡的十几年里,再没有去看过故乡的那眼老井,可老井在我心中的位置却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忘却。

 水井是家乡人赖以生活的必用品,也是一个村子最古朴最核心的标志。有了井水的润泽,村子里才能六畜兴旺,生机勃勃,人们才能繁衍下来。

 我的老家在村子的最南边,村南有一口较为古老的水井,四周皆由石块砌成,敞口的,直径大约三米的样子,水井的台阶由几块石板砌成,便于人们平放水桶。由于年代久远,水井的石缝里长出许多密密麻麻的水草,受到井水的滋润,水草长的异常茂盛。

 我小时候曾经很惧怕水井,又怀疑人们天天来水井里挑水,怎么老不见干涸呢?于是我多次探头探脑的向井里张望,大人们会不耐烦的说:“一边去,掉到井里就淹死了。”因为我曾经见过淹死的小鸡,于是每次到水井边,就会小心翼翼,生怕有个闪失。

 我大概十四岁的样子就可以独立挑水了。在老家,一个孩子可以独立挑水了,就认为是个成人了。不像现在的孩子要举行成人礼啥的。刚开始打水时,望着那一眼看不到底的水井有些害怕。一开始掌握不好用担仗打水的技术就用井绳打水,看着大人们轻松的一摇晃,水桶就可以灌满水,很是羡慕。我站在井口,任凭左摇右晃,水桶始终不能灌满水,要不只是一点点,要不就是水桶始终口朝上。气的有时把水桶碰的叮当响。慢慢的看着大人们的样子学会了摆倒水桶了,可挑水走路摇摇摆摆,到家里,水桶里的水已经晃荡掉了三分之一,因为水越不满越晃的厉害。挑水多了自然摸索到其中道理了,担仗要随着水桶一起颤动,才能保证挑满水桶回家了,心中充满了满满的幸福。年轻气盛,家里的水瓮需要六担水才能挑满,最后压得我的肩膀红红的,但减轻了家里人的负担,累也高兴。再加上邻居的夸奖,心里自然更是美滋滋的。

 老家的水井里很诱人,就连一些麻雀也在石缝里安了家。倘若早上第一个来挑水,冷不防飞出几个麻雀,把人吓一跳。等你挑水走远了,它又飞回到井里,那里可能还有它们的伙伴或者儿女在等着它们。我那时候曾经有疑问,水井里很多石缝,麻雀会不会找不到自己的家,而掉到井里?大人们的回答解开了我的疑问,就像咱们村几百户人家,你每天放学回家都能找到自己的家一样。

 春天里,人们用牛车拉上井水把种子种到地里,种下了一年的希望;夏天里,人们在水井旁洗衣,冲凉,洗去了一身的疲惫;秋天里,人们习惯用井水饮牲口,不凉不燥,养育了他们的朋友;冬天里,人们忙着挑做年糕,享受着它的甘甜。

 印象里村南的那口老井,水质甘甜,无水垢。炎炎烈日里,人们把井水提上来痛饮一番,清凉爽口。大雪冰封的日子里,提上来的井水冒着热气,人们洗衣、做饭不扎手。也不知道哪年留下的规矩,说这口井的水做豆腐香甜,磨出的豆腐也多,年底挑水都排成了一条长龙,等待着回家做豆腐。不管白天,还是黑夜,人们纷纷挑水,可井水始终不见下降,总能以甘甜相待,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它不管春夏秋冬,不管张家李家,不管平民干部,总是来者不拒,童叟无欺。这种大无畏的精神值得人们去赞叹,讴歌。

 村南的这口老井是哪年挖的,已经无人考证了,也不知道给家乡多少人带来了甘甜。

[上一篇] 永远的愧疚(作者 :明月茫茫)

[上一篇] 树痂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4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