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散文作品 > 游七步沟——王浩的作品
游七步沟——王浩的作品
作者:张炳吉


  八月六日下午,我和众文友乘坐的大巴车行驶在去七步沟的山路上.七步沟景区位于太行山东麓中南段,河北省武安国家地质公园境内,是4A级景观,因佛教文化中“七步莲花”而得名。窗外绵绵的细雨中两面山势陡峭险峻,植被厚重翠绿,被雨冲洗过的山峦,比画中的景色更美。没到目的地,七步沟亦让人心生期待。傍晚到达景区的旅游中心,夜宿于此。

     次日晨起,走出宾馆,只见东方霞光万丈,群山青翠叠嶂,空气中带有湿漉漉的甘甜,难怪有人说七步沟是个天然的氧吧。在这绿氧吧里爬山,一呼一吸之间,已起到清肺作用。

      诗云:天门仰望彩云开,石鄧千级次第排。早饭后,我们一行22人,在河北省散文学会秘书长傅志伟老师的带领下怀着坚定的心去爬南天门。五台山有条1080级台阶的大智路,许多人去五台山都会去大智路磨练一下心智。我随众文友登南天门也有此意,因为这近3000级台阶的路程比大智路更具有挑战性。

        八月的七步沟满眼都是绿。原次生林遍布石阶两旁的山峦和低谷,有野生的核桃树,栗子树,楸树等等,有的稀有树种连导游都叫不出名字。导游说七步沟有种马鞭草科植物叫莸,在马武寨发现后,填补了省市该植物分布的空白。划满刀痕的漆树更是比比皆是,树干粗大,刀痕多成V状,很早以前,这个地方因盛产漆树曾经叫漆铺沟。茂密的丛林中,清风习习,枝梢的蝉鸣声,给久居都市的我们带来天籁之声,我已经很久没有听到蝉声了。在这样幽凉的环境里行走,比走五台山的大智路要美妙的多。

      一路,台阶蜿蜒向上,时陡时缓。几百个石阶下来,久未锻炼的我,每上一级腿似灌铅,见众人速度不减,也不甘落后。一个拐角处,有棵结着红色果实的树入了眼帘,我摘下一颗,高吟:红豆生北国,此地最相思。惹来一阵笑声,说我篡改古诗,欢声笑语中消除了些许爬阶的疲劳。 

        南天门是石灰岩历尽千年的风化、风雨的侵蚀,天然形成的石门。站在天门,便有了荡胸生云层,一览众峰小的感觉。人只有不断的攀爬,才能看到山脚下看不到的风景,才能使自己的视野更开阔。极目远眺,青山绵绵在脚下,白云悠悠可牵手,一瞬间,神驰身外,不知天上人间。

       情侣峰紧挨天门,有两座山峰相距很近,对峙而立,酷似一男一女头像,像窃窃私语,又似互诉衷肠。右边还隐约显现着一个女人头像,傅老师话带戏谑,说这头像是个标准的小三,如今小三已成为一种社会现象。莫非此山还有前瞻性!

      一辈子,你可以不登山,但心中要有座山,有种高度。爬山不仅仅是攀登,更是体力的征服,精神的征服。

     从山上下来,坐观光车到白云禅寺,节约了时间,行动上也有张有弛。白云寺依山而建,三面环山,背倚青山如画屏,寺前清溪千古流,是块不可多得的风水宝地。寺蓝瓦红墙,入寺门有汉白玉扶栏,据说唐代末年就有高僧在此修行,至今香火兴旺,是佛家众信徒的向往之地。今日,号称“中华奇僧”的云海法师就静修于此,可惜无缘见到。美女作家飞扬跪坐在大雄宝殿内的蒲团上,闭目默念,心念即是善念。她一路说要祈福鲁甸。

       我很喜欢烧大腿煮青石的故事。安秋生老师郑重地讲这个传说的时候,每位听者都从他的话语中感受到他对七步沟深厚的感情。安老师是河北省的知名作家,来到曾经名不经传的七步沟做文化顾问,需要一番勇气,今天七步沟有如此规模和知名度,除了投资者的眼光和胆识,安秋生老师可谓功不可没。

      站在罗汉洞前已是午后时分,炙热的阳光洒下来,每个登山者身上都是汗津津的。洞前有条狭长的山路,迎面走要侧身相让。洞不大,约200平米,凉爽宜人。古时的七步沟常有猛兽出没,毒虫伤人,居高临下的洞穴是天然的避风巷。洞前有一泉眼水声滴答,千年潺潺不绝,这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吸引众多的得道高僧,历代都有在此隐居的,修行的。所以洞内有如来,观音,十八罗汉等塑像。我怀着肃穆的心走出洞门,门外一把旧椅上酣睡着一只肥壮的猫,来来往往的脚步声、说话声都没有惊扰到它的美梦。

      如果说七步沟的青山可以健脾,水却是悦心的。梦溪湾的泉水沿山坡叮咚而下,过石阶,穿山谷,随遇而安的流淌着。我们的心也随着溪水蜿蜒着、缠绵着,看着这清冽的水,心中喜悦,往下走,腿竟然轻快许多。

     当我的思绪还沉浸在梦溪湾美丽的爱情传说中,水突然不见,转过山谷,一条飞花四溅的瀑布突然映入眼帘,水从高高的山崖飞流直下,那迸溅的水珠,泛着金光,落入峡谷,形成旖旎如画的百瀑峡。百瀑峡三面是山,中间一潭碧水, 湖水澄澈的能照见人面。褐色的山崖,朱红色的楼阁,白色的石拱桥都倒映在水中,清风掠过,波光粼粼,重重叠叠,心惊叹起来,这就是如诗如画的天镜湖了!

        七步沟的美景很多,一天时间游览是走马观花,像马武寨,滑雪场等等许多著名景点因时间原因没有去成。七步沟有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蕴,有秀美的山川溪流,在太行山中独树一帜,有机会我一定会再来。

 

[上一篇] 英雄喋血勇猛善战——记抗日英雄许秉钧

[上一篇] 树痂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4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