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兴先生是个坚毅、执着、进取、颇富才华的人。我们相识相交20余载,这个印象很深刻。他的这些个性和才识也都显露在他的文学和书法作品之中,这是必然。
“文如其人”“书如其人”者,我认为“其人”即其人格加学养,并非单纯指“人品”。我还认为书法家“学养”为上,而“学养”中文学修养为重。欧阳中石先生曾郑重说过:“文学修养是书法家的字内功”。
于兴先生执着于文学和书法的研究和创作,自然相得益彰。
他执着于文学。已发表300多万字的散文、诗歌、小说和纪实文学作品,出版了8部文学著作,且有两部长篇小说已成稿,是谓高产。其真实情感、曲折阅历、丰富知识和执着精神令人赞叹。
他亦执着于书法。5岁开始临贴,由柳体、赵体楷书入手,后习“二王”、黄庭坚、孙过庭等,尤其得益于黄字之长枪大戟和宏阔气势。他又能潜心研究书法理论,多为书画家评介和立传,陶染其中,互补其里。
书法所选择言辞是书法家思想境界的又一反映。书中诸如“一洞凌虚佛自在,万方多难我重来”、“得山林幽趣,览古今异文”、“真水无香”以及岳飞的《满江红》、毛泽东的诗词等等都可见他挥洒于诗书境界之中的心境和气脉,唯此方显书法艺术的魅力和书法家的自在。
《雅俗共赏》被置于封面,这是于兴先生的追求,亦是我的追求。欧阳中石先生曾说过:雅俗共赏是艺术的最高标准。吴冠中先生也曾说过:专家拍板,群众认可才是最好的作品。我想,一切文学艺术作品无不如此。作家、艺术家且莫嫌弃百姓“不懂”,百姓不知其所以然,必知其然。真正好的文艺作品必能感染读者和观众,引起共鸣。君不见,古今中外所有名篇大作无不雅俗共赏而为人类所共仰。诚然,有不少探索中的作品雅赏俗不赏,或谓俗赏雅不赏,其中必有缺陷,作者当究其所以然。
愿与于兴先生在雅俗共赏之路上携手求索。
2010年12月于拔俗斋
[上一篇] 曾翔的“丑书”堪称“师古求新”——《“丑书”不丑》系列之九
[下一篇] 浅说李秋平书法之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