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作品评论 > 暗哑的呐喊
暗哑的呐喊
作者:张伟东


喑哑的呐喊——评张生全长篇历史小说《宋末大变局•四川风云》

  

      近些年来,历史题材小说,逐渐成为作家创作的一个亮点。 张生全,笔名三叠弓,是继二月河、唐浩明、凌力等名家之后,从天府之国东坡故里杀出来的一匹黑马。 作者在接连推出长篇历史小说《蒙哥大帝》、《不倒翁冯道》和《超级版图》之后,又完成了鸿篇巨著《宋末大变局•四川风云》的创作。此书在国内主流评论界引起了较大的反响。贾平凹评价此书“让冷的铁有了温度,让乱的世有了秩序;拨开历史的迷雾,显露出了那条通往当下的路。”阿来评价此书“给历史以尊严,给宋末以风骨,给四川以气象。”

      历史小说,是衡量一个民族精神高度的重要标尺。读罢《宋末大变局•四川风云》,深为书中描摹的蒙古大军入侵、大宋山河变色、改朝换代的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所震撼。这是一部以宋末战争及宋蒙两朝政治变局为题材的新历史小说,主要描写了南宋末年,名将余玠入主四川,和四川义士一同打造山城抗蒙体系,抗击蒙古侵略的史实,小说全景展现了蒙宋两朝在历史转折处惊心动魄的历史变局和不可逆转的历史走向,表现了余玠、俞兴、阳枋等众义士,在拯救危难中承受的大委屈,表现的大智慧,做出的大牺牲。作者以高超的艺术手段和极强的艺术感染力,生动地再现了宋末复杂诡谲的历史风云和人文景观。

       历史小说,如果单纯是以罗列史实为主,读起来就会让人觉得冰冷、枯燥、乏味。把握不好,很容易削弱小说的可读性。我读《宋末大变局•四川风云》,感觉故事是温热的,人物是鲜活的。因为本书不是在简单直接地讲述宋末的历史。作者充分发挥了自己独到的重构能力,并辅作品以大量的社会风情描绘。人物的塑造和事件的演绎,都是在大量查阅史料,实地走访的基础上,对故事情节进行了合理化的虚构,唤回历史人物的生命,让血液在他们的身上流动起来。 作者从生命本体的角度切入历史,向读者提供了不同于“正史”的另一种话语文本。传统意识的历史小说,指涉的对象通常是历史的真实性,而新历史小说指涉的对象是生活逻辑的真实性。这个世界是作家根据历史流传性而想象、虚构出来的世界。 窃以为,不管是哪一类型的历史小说,要么写得有意义,要么写得有意思。占住一条,就算是成功了。张生全的这部小说,两条都占了。说到意义,也正如贾平凹和阿来在评价此书时所说的,作者在展示历史真实的同时,让历史指向了今天,指向了当下,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说到有意思,是因为作者把一个个有趣而惊艳的奇谋与诡计都藏在跌宕起伏的精彩故事里面。小说借鉴了剧本写作的特点,多条线索、多个事件、多重人物穿插交织,情节丰沛和生动,节奏有起有伏,矛盾冲突交错,叙述以对话为主,给人以极大的阅读快感。

      作者精密的铺排描写,典型生动的人物刻画,使得这部小说有了一种迷人的气质。 说到中国历史上的大宋朝,大家可能只记得那个重文轻武的国家对外吃了不少的败仗,胜仗却记得不多,还习惯和特定人物联系在一起,比如北宋的杨家将,南宋的岳家军。但是在《宋末大变局•四川风云》这本书里,作者主要描绘了余玠、王坚、俞兴、张武、杨文等读者不是很熟悉的历史人物。他们众志成城,打造山城抗蒙体系,多次给了蒙古铁骑沉重的打击,并且直接为后来王坚、张钰修筑钓鱼城,打死不可一世的蒙哥大帝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蒙古征服金朝、征服西夏、征服花剌子模,横扫欧洲叠加起来也没用上多少年的光景。而灭个南宋却耗了他们半个多世纪时间,最后还还赔上了一个大汗。 

       这部小说,从表面上看是个悲剧,实际上暗涌的是作者崇高壮烈的英雄主义情怀。作者不惜笔墨精心描摹出了令人称道的大格局和大气象。洋洋洒洒近百万字,厚厚的上中下三卷本,书的厚度即历史的厚度。翻开来,各色人物鲜活,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一种独特的影视剧般场景推动的写作手法,语言灵慧生动,让人读出了画面感。眼前仿佛看到了有蒙古铁骑浩浩荡荡,金戈铁马,风卷尘沙,兵临城下。为了守住民族大义,血性、不屈的四川义士们在洒尽最后一滴英雄血前,抬头向上苍发出喑哑的呐喊!

[下一篇] 美在关系—— 陈茂才榜书作品“仙台山”赏析

[上一篇] 《水浒》中的“失常行为”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4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