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散文作品 > 老坑
老坑
作者:董宏

这是一个在二马村村南废弃多年的大土坑,在调查中询问了好几位上了年纪的老人,这个老坑究竟存在有多少年了谁也说不清。都说在他们很小的时候就有了。老支书说从很早以前,村里农家修房盖屋,只要用到土,都会在离家不远的地方起土垫地,久而久之在村里就形成了很多土坑。这些土坑的形成,一来天下雨了,这些坑自然就成了排水的好去处,二来呢这个坑在谁家门口,谁家就会自然的在大坑里栽些树,比如槐树、大杨树等等。树长大了,为整个村带来了绿荫,净化了空气。

乡间的空气比城里的空气清新多了,没有一点儿杂质,仿佛是用清水洗过的一样。勤快人家便在大坑里栽种莲藕,这个坑变成荷塘,夏天来了,池塘里开满了荷花荷叶甚是好看整个大坑里荷塘随着那柔柔的晚风翩翩起舞,给村里又增添了几许夏的独特的风味。

据村里的老人讲,以前农村的环境好,有些地方打水不方便,为了节约用水,除了做饭外,农民浇菜、洗衣服什么的基本上都是到土坑里担水用。还记得小时候村里的土坑里水还很清澈,远处几只小鸭子,嘎嘎嘎地悠闲地在池塘中游弋。到了雨水季节,在几个大坑中青蛙的叫声更是连成了一片。雨过天晴一大堆小伙伴都喜欢到被太阳晒得暖暖的水坑里洗澡解暑。当然,除了解暑,比赛摸鱼也是必不可少的,如果真摸到大鱼了,还能改善伙食,别提多有乐趣了。

不过由于农村的土坑大都是农民后天挖出来的,缺少活水注入,有时候赶上天气旱了,免不了要干涸。等到土坑里的水彻底消失,泥土还未干的时候,不少大人们就会拿着铁锹到里边挖泥鳅之后彻底干涸了,农民也不慌不忙,因为只要下几场雨,村里的雨水就会汇聚进来,重新把土坑填满。按理说这时候土坑里应该是什么都没有了,毕竟都干涸一段时间了,鱼虾也该绝迹才对。但事实上却并非如此,土坑里重新挤满水后,要不了多久农民就会在里边发现有小鱼在游动。如果里边的积水能持续一两年不干涸的话,很快水里就会恢复到和之前差不多的鱼虾成群的状态。

现在这样的情况很少出现了,近几十年由于农村的环境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有些农民缺乏自觉,还把大量的生活垃圾直接倾倒进水坑里,特别是那些塑料袋,农药瓶,不穿的旧衣服等等,些物品的污染也导致了很多鱼类逐渐的消失所以即便注满水,也不会有鱼了。对现在农村的年轻孩子来说,这是种损失,他们再也体会不到农村80年代后当初在水坑中玩那种乐趣了。这两年农村在搞垃圾清理和环境整治,希望能起到作用,让农村的水坑恢复生机

魏县大马村村乡二马村脱贫道路上找到了一项能带的当地经济发展一个项目,甚至是一项经济支柱产业,这一项目在脱贫政策的推动下,成为本村多方共赢的“香饽饽”。那就是由邯郸建设银行出资扩建的微工厂。

还说那个大土坑,二马原来有砖厂建于20多年前,建砖厂之前这里就是个大坑,由于大坑在村外,所占地块为集体用地。后来政府为了减少土地占用,强行将砖厂关闭。关闭后,这块地成了当地农民和管理部门的一块心病——面积大,利用价值不大,且改造成本高。由于长期闲置,荒草丛生,给生态环境带来隐患。

现在如何有效的利用废弃的土坑,成了村两委班子平时研究最多的一项话题。决定将原来租赁在农家的微工厂进行整体搬迁。地址就选在废弃的大土坑。

村办企业能安下心来发展,得益于建设银行的大力支持,建行工作队进驻二马村后配合当地政府将原来的土路修了、道宽了、又出资将大坑填平了,地基已经打好在不久的将来一个崭新的新厂区拔地而起,对留守在家的农民和各村妇女铺就了一条就业渠道,既不耽误工作又不影响家务,还有不菲的收入,可算是两全其美。”这是原来的村支书说。

原来的大土坑变成了‘聚宝盆’,精准扶贫,巩固提升,是当前扶贫工作重中之重。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邯郸分行以党建促扶贫,以小康路上不落一人为目标,以就业产业全覆盖为抓手,鼎力扶持的扶贫微工厂已成规模,重点解决了部分贫困户家门口就业,有力的解决了贫困户的经济负担。扶贫微工厂已成为解决农村留守人员就业的主要途径。二马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经过反复研究论证,决定向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邯郸分行求援,帮扶扩建二马村扶贫微工厂。

“新的微工厂扩建后,可以增加几十个就业岗位,账算下来,等于让村民足不出户就能多收入好几万元。”说起这些二马村党支部书记高学光的脸上挂满了喜悦。

  “好政策换来多赢效应。农民得到实惠,村集体经济也多了几十万元收入,不但拉动了就业,还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大马村乡乡长翟俊龙说。

  巧落一枚“子”,走活满盘“棋”。政策拉动释放多赢效应的背后,更多是这些勇于开拓者。严谨的探索与创新——村民委员会提议、村“两委”联席会议商议、乡镇(街道)党委审批、党员会议审议、议案公开、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决议、结果公开……二马村委会民主议事程序工作法应运而生。

探索之路未有穷期“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利用废弃大坑解决用地矛盾,就像解开了一个‘结’,让一筹莫展的困局豁然开朗。这一切深入推进改革的探索实践分不开。在推进微工厂改革试点中,二马村大胆尝试,锐意进取,探索实践了一系列创新性举措。现有扶贫微工厂是在个人家庭作坊的基础上兴建起来的,场地是租用农家院100平方,缝纫设备只能使用76台,其中解决贫困建档立卡户68人就业,利润丰厚,形成了固定销售模式。每位就业人员每月可获得2400—3000元。扶贫微工厂为村民全年创收利润约250万元。大力推进‘扶贫微工厂’建设,使半劳力、弱劳力在家门口就业,实现了贫困户增收、村集体增益、微工厂增效、产业增强‘一举四得’。”大马村乡书记段小明告诉笔者

首先,贫困户实现了无障碍就业、多形式增收。“扶贫微工厂”多属劳动密集型小企业,适合留守妇女、老人等弱劳力群体在家门口就业。一般人员每月能拿到2000元左右,年纪大一点的能收入1000多元。除了平时下田干活、进厂打工外,可借助扶贫资金、加工设备等入股,享受“股份合作”扶贫政策,每人每年还可获得500元分红收益。其次,“微企业”实现了低风险生产、多渠道增效。“微工厂”实行来料加工、订单生产,从生产到销售几乎“零风险”。企业既可拿到政策补贴,又能降低用工成本,经济效益大幅提升。

现有规模已不能满足生产需求,生产产品的箱包主要销往河北省石家庄市辛集市商贸市场,非常畅销。现在积压客户订单现象严重,而且建档立卡户有充足的劳动力。因此为解决更多的建档立卡户就业,以扶贫微工厂拉动全村经济,积极发挥起带头引领作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改租赁为拟建二马村扶贫微工厂。          

就在新工厂图纸找专业人员设计、打地基、绑钢筋、灌装水泥打圈梁,热火朝天地建设期间,上级国土资源部门找上门来,说是通过卫星拍照认定这块地属于耕地,二马村在使用这块的时候,没有得到相关部门的批准,所以暂停建设。尽管多次与上级沟通,但是得到的答案仍然是“不同意”。就这样被迫停建,一个半拉子工程不得不中途停建。一次非同寻常的“摘牌仪式在二马村悄然拉开了。

    补齐发展短板,提高农民收入,是农村经济改革的重要目标。尽管已经初现成效的老坑不让用来建工厂了。那我们也要另辟蹊径,找准的路子要坚持走下去,否则,将半途而废。但是经过一次次的努力,寻找新的工厂选址工作还在不停地进行着。探索之路,未有穷期,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协商与村民达成了一致,让有闲置土地的村民提供土地,进行长期租赁,村民不要租金,只是以股份入股的形式到年底进行红利分红。这样不但降低企业成本,企业就这样“短时间、低成本”地拿到了土地使用权。

那些老坑,还在一声不吭地,沉睡在村的四周,在新农村建设中感受乡村的新气象,感受农耕文明跳动的脉搏;感受中国最浑厚的呐喊;感受那片土地的厚重;感受那片土地浸润的血汗;感受中国农民最纯朴的执著与坚忍;感受中国农民为摆脱贫困所经历的苦痛与无奈。

责任编辑:李洪涛

[上一篇] 我的运动生活

[上一篇] 孝道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4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