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韩联社先生送我三本书,一本《历史的忠告——史海殷鉴录》,一本《孤鹜已远——与古典诗人的灵魂对话》,一本小说集《清明前后》。这三本书,体裁虽然不一样,但都体现出作者强烈的文人情怀。所谓文人情怀,是指一种来自于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精、气、神,一种携带者中华悠久文化基因的劲头。是的,劲头,正是这股劲头,让韩联社的作品充满了怡人的魅力。
还是先说说“历史”类的书。新近的这本书叫“历史的忠告”,副标题叫“史海殷鉴录”,就十分鲜明地告诉我们,作者写作本书的目的就是古为今用,就是要以史为镜鉴。其中体现了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忧国忧民正是历代中国文人的最大情怀,无论是屈子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还是杜子美的“安得广夏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抑或是范仲淹的“先天下忧而忧,后天下乐而乐”都是这种文人情怀的具体体现。韩联社作为当今的知识分子,直接承接了我国传统文人的这一优良传统,以笔为旗,以史为镜,直切肯綮。这在一个普遍浮躁的时代尤其显得难能可贵。作者在每篇之后所写的“史鉴君曰”,明显借鉴了《史记》“太史公曰”和《资治通鉴》的“臣光曰”的体例,并发扬光大,剑指现实,针砭时弊,其心团团,其情拳拳,可鉴日月。比如在“汉光武帝刘秀”篇之后的“史鉴君曰”,就写到:“观察今日之环宇,强势崛起伴着雾霾指笼罩,经济繁荣伴着民生之多艰,兀地令人长太息也。追想当年汉光武帝之渺渺踪迹,清史有情,引人遐思。当今煌煌官场,官员多如过江之鲫,其现状可堪忧虑也。其一,不敬天地,不敬百姓,目中无人,妄自尊大,乱政滥政,搞得治下乌烟瘴气。其二,毫无底线,胆大妄为,弄权枉法,贪污腐败至于千万亿万,鱼肉百姓至于草菅人命。其三,悠悠万事,唯官为大,跑官要官闹官,无所不用其极,可悲可叹之状,笑煞世人。其四,不思进取,得过且过,懒驴拉磨,哼哼呀呀,懒和尚撞钟,磨磨唧唧,哎哎!凡此种种痼疾,为害甚烈,亟需灸治,拿来汉光武帝这面历史镜子照一照,无异于一剂良药也!”类似的文字还很多,限于篇幅不能一一列举,我觉得,这些文字与正文同样精彩!当然,这种总结性的文字之所以精彩,一定与正文讲述的历史故事的精彩密切相关。能不能把史实作为一面鲜明的镜子,要看作者能不能站在时代的高度来回观历史,能不能具有从历史的蛛丝马迹中抽绎深刻思想的能力。正像作者所说的,他为本书的写作定了三个标准:“史料性、思想性、可读性。三者融会贯通,方能触类旁通,启迪人生。”我觉得,作者很好地实现了自己的这一意图。作者博览众史,扒梳史料,颇见功力。许多地方力排众议,新见跌出,很有学术眼光。作者给自己定下两个基调:“一曰‘穿越历史’,二曰‘穿越人性’。”前者是说要尽可能回到历史“现场”,试图还原历史真相,给历史人物于客观的展示;后者是说,要从“人”的角度出发,以充分的理解和同情来看待历史人物的是非功过。如此,所叙历史和人物才有可能客观、全面、真实,进而其镜鉴意义才能有价值。
如果从文学的角度看,韩联社的这本书其实也是一部很“文学”的作品。语言灵动,很有趣味。与其说是一部历史著作,倒不如说是一位文学家对历史的别样理解。联系到他2007年出版的《孤鹜已远——与古典诗人的灵魂对话》更像是一部文学著作。实际上,文史历来不分家,《史记》不是被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吗?有人把中国小说的起源归之于史传传统,也是有道理的。我觉得,韩联社的文人情怀包括了对这一传统的继承。而史传传统归根结底也属于中国古代以来的抒情传统。这一伟大的抒情传统就是捷克汉学家普实克与留美华人陈世骧、王德威等人提出的“抒情传统”。这一抒情传统的主体就是传统文人的“自我”。我们在韩联社的作品中时时可以看到这一桀骜不驯、特立独行,而又高蹈孤独、忧愤多思的抒情主体——文人自我。
小说集《清明前后》暴露了他作为文学家的秘密。这部小说集是一部具有较高艺术水准的作品集。其中的许多篇章,比如《镜子里的莎士比亚》、《都市的忧郁》、《清明前后》、《楼上楼下》、《麒麟城》、《1958年的爱情》等都是不错的艺术佳品。小说所描摹的生活面相当的开阔,乡村都市,机关社区,既有乡镇干部、底层群众,亦有文人墨客、都市丽人……各色人等,在韩联社的笔下各具情态、栩栩如生。《镜子里的莎士比亚》、《都市的忧郁》犹如《围城》,写出了都市文人在欲望旋涡里的困惑、无奈、挣扎、尴尬和忧郁,《清明前后》则写了乡镇干部真实的生存状态,写出了他们的苦乐烦闷,以及克服困难,真诚干事的姿态。小说以真正现实主义的笔法,塑造了许多很接地气、很生活化的人物形象。比如张啸天、谢雨桐、蒋蝶灰、左秋棠(《镜子里的莎士比亚》),宋健男、沙晓梅、牛克思、残荷水(《都市的忧郁》),武梦麟、孙怡芳(《清明前后》)等。
实际上,小说可以看做是另一种形式的历史。与历史作品一样,韩联社的小说,也同样洋溢着强烈的文人情怀。作品中的抒情主人公其实是无处不在的。他不动声色地在观察、评判、褒贬、臧否着人物和世情,其中的忧患意识、干预介入姿态、文人雅趣等殷殷可见。
总之,今日的韩联社表面上像个网络达人,与时俱进,时尚随和,但其内心深处的忧患意识、抒情品格、文人雅趣,使他本质上属于一个传统文人。那种挥之不去的文人情怀像胎记一样,永远烙刻在他的灵魂深处。
2019年9月7日
责任编辑:清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