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作品评论 > 美国常青藤女诗人姚园的诗路花雨——金笛访谈录
美国常青藤女诗人姚园的诗路花雨——金笛访谈录
作者:中外艺术家

姚园的评论摘选

姚园不管在写什么,都会将思想带入进去,带入得十分自然,似乎是不经意。而那些思想在阅读的时候总会让人眼前一亮。

功夫藏于内,风华展于外,我不知道是姚园的灵悟还是姚园的先智,她没有受到任何模式的框佑,极为自觉地接受各种文学的先进信息,完全形成了自己的创作特色。

——王剑冰(《中国精短美文精选》主编,鲁迅文学奖评委 )


姚园是活跃在当下华语诗坛的一位实力派散文诗人和编辑家。作为美国天涯文艺出版社和《常青藤诗刊》总编,她为世界华文诗歌和散文诗的交流与沟通、繁荣与发展作出了较大的贡献;作为一个有所建树的散文诗人,姚园更具有独特的才情、明敏与颖悟,在她的作品中融入了美妙的诗情画意和丰富的生活感知,成就了一篇篇能真正体现其现代情感与心灵经验的精品力作。

姚园的散文诗创作,情文并茂,情透纸背,有情有思,有声有色,避免了抒情与叙述的单维度化,解构了使人们心灵粗糙的普适性话语,注重文本的美学托举与心理层次的色彩缤纷,真挚地剖露了一个敏感多思、奇妙独到、丰富细腻的内心世界,诗中绵延着漂泊的爱与痛、即与离、真与幻、梦与醒、轻与重、冷与暖等二重对应的、相互贯通的、有机的连在一起的、直接诉诸身心经验的生命形态,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自由、优雅、沉静、本色、纯美的诗人形象。

姚园散文诗创作的艺术成就不可低估,她着眼于主体审美情感与心灵经验的丰富性,致力于探索人在现代时空中生存感受的复杂性,她从爱与痛、梦与醒、轻与重等多个审智范畴切入,以辩证的文本和题画诗,与生命体悟、感觉、潜意识、情绪、知性等心理图式建立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并在对立统一的矛盾体中建构了艺术的张力,呈现出多姿多彩的诗写流向和多维度的价值取向,其情感的浓度、精神的力度、思维的深度和语词的亮度相映生辉,在心灵与时代的临界点上汇聚个性化、生命化、多样化的灵性、智性和诗性,为散文诗如何实现心灵的看护与精神的持守,提供了有益的艺术策略。

——崔国发(淮南师范学院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新诗研究所研究员)


姚园在处理、转换人的各种复杂情绪状态时,表现出一种与众不同的智慧。让人品味出一个成熟女子美妙的情绪美感和由这种细密的女性心境生发出來的无穷无尽的韵味,进而还可意外斩获一种莫可名状的精神享受。

——林楠(加拿大神州时报总编辑、作家)


姚园是一位才女,是艺术美的创造者。但仅仅把她视为才女是不够的。她还是一位世界华文诗歌和文学田地的志愿者、浇灌者、担当者。

——王幅明(河南文艺出版社社长,散文诗作家)


姚园是一位善于通过着意组合、创造新意象的诗家,她拒绝陈陈相因,总是想为汉语诗库添进一些新的东西。

英国的文学评论家以赛亚·柏林说过:“帕斯捷尔纳克拥有一种超过他同时代作家的天赋,那就是他所创造的世界中每个人身上鲜活的品质和生命的律动生动地传达给读者。……他所说,所写的每一件事都富有诗意,他的散文不是散文作家的散文,而是诗人的散文。”移来评价姚园的散文,也未必不合适吧。

——秦兆基(文学评论家,作家)


姚园的诗句是凝练的,带着几分抽象思维;她的语言用隐喻打开了世界,对人的存在和人生经验能够上升到形而上的层次去思考。这就使她的诗即使在抒情中也能表达出一定的哲思。

——梁元(旅美诗人)


反复解读姚园的题画散文诗《一朵微笑的内涵》,我们发现了诗歌经典的美还活着,并且还可以创新融合为散文诗最现代的新境界。

——林晓波(诗人、评论家)


女性写诗写散文散文诗是优势,尤其像姚园这样的诗性女性。她和她的作品就像一杯酒喝着给力,就像一条河沉静地优美的流淌,就想跳进去扎个猛子不上来。
    如果没有特殊的场景特殊的经历和特殊的情感历程这些字词所携带的情感的“毒药”或者说感情的酒精所抵达作者期待的意境是写不出来的,这种浓浓的不事张扬渲染的绵里藏针的低调恰恰是能反映出作者一种强烈的情,这些字词都将朴实无华浓浓的乡情爱情或者说祖国情包裹的很严实。我读了好几遍。写的真好。我虽然没有这种亲历和经历,但也有漂在异乡的经历,这种思念难以割舍的感情我深有同感。

——冰岛(诗人、评论家)


我相信姚园在夜深时写下的“一根浮萍,从青涩到金黄,有时并不需要夕阳,河流也能流出一道大地的伤口。”里面一定有对她自己根部的怀念,这种怀念当然属于乡愁,但又超越一般意义上的乡愁。她以中国女性的气质和巴渝女子的柔美在陌生的土地上行走,不丢失,并且敢于用心中东方文化的表达对周围的事物说话。

——周庆荣(《大诗歌》主编,散文诗作家)


远在遥远的西雅图的姚园,作为海外新移民诗群中的一名核心人物,笔涉新诗、散文诗、散文等领域,尤长于新诗与散文诗写作。至今已出版十余种诗文结集,堪称硕果盈芳。重要的是,她能让人见字如面,见字如心。她袒露的,是让自己的笔墨、自己的性灵在天地间腾挪摇曳,是鼓着透明的心秀在万物中穿梭,是灵魂起舞的真切回声。

在姚园身上,真正重要的,也许是这个时代并不多见的自由精神气质和理想主义情怀。对此,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作为海外新移民诗人作家中独特的“这一个”,姚园将为我们捧出更多精彩的力作。

——庄伟杰(旅澳诗人作家,评论家,华侨大学文学教授,研究生导师)

`


姚园访谈录


访问者:中外艺术家总编  金笛

被访者:美国天涯文艺出版社、美国《常青藤》诗刊总编、诗人 姚园


金笛:姚园 您好, 您是什么时候开始写诗的。


姚园: 具体的时间已很模糊了,只依稀记得是九十年代的某个冬日的午后,有一缕光斜斜地从玻窗投影到地板上,好像在对我述说着什么,我不觉然地抓起了一支笔,录下了内心那一瞬的怦动。


金笛:您第一次发表作品在什么刊物上。


姚园:第一次发表作品是在巜美华商报》的副刊上,那是刚到美国不久,现实的世界与想象的世界似乎有着一些一时难以逾越的落差,那种状况下好像特别容易感伤,特别容易一触即发,再加上春节的步伐又越来越近,提笔写下巜新春有感》不过是刹那的事。也藉此感谢该报的社长(原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周续庚老师对我那时初出茅庐的高度肯定。


金笛:您什么时候离开大陆去了国外?


姚园:九十年代中期,先是到的英国,然后辗转到新加坡,再后就是美国了。一步步走来好像不过是顺应了似乎谁都抵不过的命,这冥冥中的呼唤吧。


金笛:国外的环境对您的创作有什么影响。


姚园:在国外生活,抑或思考的方向和感知与一直在一个老地方习惯性生活会有某些方面的不同。很难说哪一种更好?每一个人或许都有适合自己的生活空间与方式。于我而言,我喜欢云游四海的生活,我喜欢从不同的行迹去观察审视这个世界,我会在发现与被发现中被生命的一些轻与重围困,因此陷入一种莫名的伤感。但我感恩我有这样的生活方式,至少它对我写作对我从多个角度认识、思索人生是有利的。


金笛:您对国内的诗坛有什么个人的见解和建议。


姚园:这似乎是个大问题又似乎是个小问题。我在西雅图创办《常青藤》诗刊已十一年了,与国内诗人、诗坛自然有不少的接触,如今诗坛从参与上看,好像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但若就写诗本身上说是寂寞的。我不想去说可能或者已经存在的问题,因为有些东西改变不是靠语言而是行动。这个世界本就不存在真正的公平和合理,为达到自己目的什么类型的“戏”在现实中上演,在哪个行业好像都不可避免,人是最复杂最难解的东西。至于建议嘛,对我这样长期在国外的人来说,说什么或许都是站着说话不腰疼,虽说是旁观者清,但毕竟离国内的生活远了,乏了国内的那种灵活。


金笛:您个人的事业和创作今后会有什么设想和变化。


姚园: 我个人事业,从目前来看,好像没有什么特别的构想,我不属于那种不停折腾的人,但也不是那种安于一成不变的人。计划往往不如变化快,走着看吧。

不过我个人的事业与我们出版社、刊物从某个角度来说又是相连的。我们美国天涯文艺出版社将继续坚持与纯文学共呼吸,继续为世界各地秉承文学梦的执着者出版各类文学书籍;我们《常青藤》诗刊将继续一手擎起我们中国文化的灿烂,一手挽起西方文化的精华,继续坚持智性、灵性、真情、唯美等主张,为更多文学虔诚者提供赋诗、作文的自由乐园。

创作嘛,可能会在诗歌、散文诗、散文上打转,也可能写一些为了理想不懈追求者的传记,譬如画家、音乐家等。写作已是我生命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今生今世不会离分了。感谢写作生涯中,大大小小奖项对我的鼓励与激励,感谢各种报刊各种年选主编不间断地刊发收录我的作品,感谢写作让我的过去,现在乃至将来的时光具有别样的意义和盈满不同的色彩!

我由衷的在路上笔耕着,“我相信最美的风姿在人的内心。人们内心深处的那片微妙的森林,才是最值得流连忘返的地方。”(摘自《西雅图掠影》by 姚园)


金笛:最后您可以谈一下您比较熟悉和欣赏的作家和诗人。


姚园: 从最初写作的彷徨到现在的淡定从容,不得不承认这些年我自己有着不是一语带过的变化。感谢光阴让我从看山是山到看山不是山,是山之上的神圣,从看水是水到看水不是水,是水之深处的纯净与情怀。我为现在的自己在偶遇一群海鸥时,依然发出孩子般的惊喜、欢呼而庆幸。我还是最初的我,只是不会像年少时轻易被他人的想法左右。而我更喜欢或者说懂得赞美他人了,我在诗里面写过:“赞美会使一朵花开了再开”。对我欣赏的作家诗人,我更不会吝啬半分。我相信与他们在文字里相遇也是一种缘分,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他们更像我的老师、朋友,我对他们怀着更多的是敬意与感恩。要让我列出他们的名字,恐怕是一个队伍呢。且允许让我最偏爱的站在前面,他们是博尔赫斯、梭罗、马尔库斯、普鲁斯特、蒙田、杜拉斯、阿兰.德波顿、茨维塔耶娃、聂鲁达等等。


金笛:谢谢您接受我的访谈,再见。


姚园: 谢谢金笛先生的访谈,但愿我的回答不至于成为一首催眠曲,呵呵。


`

姚园,女,重庆人。羁旅英国,又居新加坡,现居美国西雅图,为美国《常青藤》诗刊主编,中外散文诗学会副主席。近年来,在国内外报刊上发表诗歌、散文、小说千余首(篇),并有作品入选《当代诗人诗选》、《中华散文百年精华》、《2010年中国精短美文精选》《中国散文诗90年(1918-2007)》、《中国年度散文诗(从2007到2015年)》、《中国散文诗精选(从2008到2015年)》等数十种诗文集。被选入《国际诗人名人录》。有诗被收录进中学新诗阅读教材。被写进大学教材--《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教程》。曾获全球征文比赛一等奖、第三届中国最佳诗歌编辑奖,以及多项其它文学奖等。主编海内外第一本油画配诗集《藤上风》;第一部跨国性华语诗文精选集──《当代世界华人诗文精选》;《21世纪世界华人诗歌精选》。已在海内外出版社出版十余本文学书籍,其中散文诗集《穿越岁月的激流》荣获“中国当代优秀散文诗作品集”。 2012年出品海内外第一盘散文诗配油画的DVD高清专辑──《《流淌在时光之外》。


[下一篇] 事业的行者 生活的歌者----袁风遥《长歌短赋》序

[上一篇] [玫瑰情诗皇后]冰花的诗歌之路 (金笛访谈录)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4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