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散文作品 > 凄婉如诗的《呼兰河传》
凄婉如诗的《呼兰河传》
作者:月亮


2012年的暑假,有一次去朋友家玩,看到有本《呼兰河传》,随手翻翻,觉得文字很美,就借了回来读。

先是从半路看了的,因为书的主人在那里放了一枚书签,正好把我领到戏台子前,戏正写得有趣,所以一看就迷进去了--进入一种文化风俗,进入质朴的二十年代的呼兰河镇的人群中。

文章长篇幅地不紧不慢地描写着自然环境和大院子里细碎的生活细节,看了很远也没看到主角,没读到情节。倒是也有人,却是一群看不清眉眼的街坊们平凡而琐碎的日常生活场景图。

 

一直读到后面,读到了团圆媳妇,才嗅到一点小说的味道 。但往后,小团圆媳妇死后,歪嘴豆腐媳妇死后,也就没有什么人物和情节了。觉得这儿一笔那儿一笔的散文一样,舒缓轻淡且也写得贴切入画,真现了当时。而且文笔着实优美。所以也就一口气看了下去,直到结尾。最后才想到,整个呼兰河的风土人情就是主角,整个呼兰河的民生就是书写的对象。像是记实,又有批判,也有情感和沉思,所以是小说,是为呼兰河作传记,所以书名叫《呼兰河传》

读完后面的,也便回头补读前面的。一样的诗画一样的语言,享受着,感受着,丝丝缕缕的如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的苍凉情绪。

读《呼兰河传》有一种感觉,跟以前读过的《人之树》一样,如散文诗,如史诗。后来看了矛盾的评论,说,《呼兰河传》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谱。真是说出了我的感觉。所见略同呵。

 

最近,我又在书店看到这本书,像是见了老朋友一样,我又重温了这部著作,再次走进寒冷的呼兰河小城,看一眼生活在那里的那群平凡而又无知的人。他们照着几千年传下来的习惯而思索而生活,跳大神,唱大戏,放河灯,他们总是把希望寄托在鬼神身上,一年四季他们老老实实地接受苦难加注在身上的考验,风霜雨地,受得住的就过去了,受不住的,就寻着自然的结果。

 

比如小团圆的媳妇——一个年仅十二岁的童养媳,因为活泼,不像媳妇,所以受到婆婆的责打,一天打八顿,这打持续一个冬天,不管白天黑夜,为的是让她懂规矩!后来女孩给他们折磨得快发疯了,他们就听跳大神的话,给她洗热水澡,用滚水,昏过去用冷水浇醒,再洗。洗了三回,小团圆媳妇身上的“鬼祟”不知洗掉了没有,小团圆媳妇——那个刚刚十二岁的小女孩反正是被活活折磨死了。

这么悲惨的故事,是作者以她也是12岁的记忆和视角来写的,写的朴素而和婉。那个懵懂的不谙世事的“我”,满怀着对于广阔世界的好奇和烂漫的童真,用一双清澈的眼打量着四周的一切,打量着苦难而无知的人们。也打量着给她无限自由无尽童趣的后花园,在那里,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他若愿意,长到天上去也没有人管……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一切都是自由的。

 

童年永远是最纯真最美好的岁月,那个有着作者童年生活的地方尽管充满无知,愚昧、苦难、悲凉甚至绝望,但是她还是用最平和的语气描述着一切,以一颗包容的心将一切不美好都包容了。

而同时,她以温婉而有力的文字,对传统意识和文化心态进行无情的解剖,向着民主精神与个性意识发出深情的呼唤。

从卷首语了解到,作者萧红是三十年代的文学洛神,是世界上最优秀的当代女作家之一,与当时的张爱玲齐名。她以童稚化朴素率直的视角,女性特有的凄婉细腻的笔调,散文化的小说结构,通过追忆故乡的各种人物和生活画面,展示了她童年时代小城呼兰河的风土人情,再现了东北农村的落后愚昧的社会生活,揭示了旧的传统意识对人性的束缚和戕害,表达了她对家乡人民苦难境遇的深切同情。

总之,我非常喜欢这部小说,作者散文诗般的笔调给我以美的享受,我第一次知道小说还可以这样写。她对儿时烂漫生活的描述勾起我对故乡童年生活的回忆。文中的故事也引我深思,告诉我们生活的真谛和人生的意义。

 

作者早已英逝,而她的高洁的灵魂,同凄婉如诗的《呼兰河传》一起,永远涤荡在人间,警醒世人。


王月霞写于2013年

责任编辑:清风

[上一篇] 我的运动生活

[上一篇] 空中课堂随笔 ——战“疫”,我们在行动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5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