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与几个朋友相约去看了一场丝弦新编历史剧《大唐魏征》,勾起我对丝弦家乡戏的留恋与眷情。
(一) 石家庄丝弦是在元人小令和明清俗曲的基础上衍变形成的,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1953年,在老艺人刘魁显创办“玉顺班”和“隆顺和剧社”的基础上,石家庄市成立了丝弦剧团,至今已有60余年的历史。2006年,石家庄丝弦由国家正式命名为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石家庄市丝弦剧团作为丝弦剧种专业院团,多年来创作挖掘了大批优秀剧目,几度出省进京和出国演出,屡屡引起轰动。《空印盒》《白罗衫》《調寇》《花烛恨》《李天宝吊孝》等久演不衰。周恩来总理曾经五次观看本团的演出并题词。1957年,丝弦表演艺术家王永春先生率团进京演出,在中南海怀仁堂演出传统剧目《空印盒》,受到周恩来,朱德,邓小平,陈云,李先念,陈毅,贺龙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并与全体演员合影。1960年,长春电影制片厂将《空印盒》拍成电影戏曲故事片。遗憾的是,在“文革”时期,石家庄丝弦被无端指责为“鬼调”而被“逐出京城”,电影《空印盒》被禁演,剧团被解散,丝弦表演艺术家王永春被迫害致死。直到改革开放恢复建团后,该团积极培养新人,挖掘传统剧目,先后创作并演出《赶女婿》《武城王》《红豆曲》等一大批优秀剧目,获得多种奖项。还分别于2017和2018年,成功举办了两次“五路丝弦剧目交流展演”活动。这次由本团主创并演出的新编历史剧《大唐魏征》入选河北省第11届戏剧节优秀剧目并推荐参加文化部组织全国百部戏剧盛典展演活动。
(二) 当年一出《空印盒》,难忘高音老调魂。 恨不尽除 娄 阿 鼠,一春枉过又一春。 我的幼年是由姥姥带大的。姥姥不识字,但是爱看戏儿,什么丝弦啊、秧歌啊、梆子啊、坠子啊、嘣嘣啊,大戏儿小戏儿她都爱看。姥姥常常带我去看戏儿,逢人就说我是她的“拐棍儿”。姥姥的记性好,在我幼时的记忆里,许多戏曲故事和人物都是从姥姥那里最先知道的。记得那时候,晚上在院子里听姥姥讲老戏儿(故事),孩子们一围就是一大群儿,听得可入神儿了!我们家就住在石家庄影院旁边,为了看上一场电影,常常约几个小伙伴儿去帮电影院打扫卫生。尽管弄得灰头土脸的,完事后可以白看(免费)一场电影也是极大的乐事。丝弦戏曲影片《空印盒》,就是那时候不知看过多少遍的老电影了。如今,这么多年过去了,不仅对其剧情印象非常深刻,熟记不忘,更是对丝弦戏那种极具特色的唱腔深爱不移,偶尔兴起还能够哼哼几句哩!
(三) 鲜艳唐装盛世春,明君诤相几缤纷。 丝弦悲曲哭天地,台上古今是何人。 这次观看丝弦新编历史剧《大唐魏征》,由衷是又一次的感动和震撼。 “丝竹一曲今携古,弦管八音地抱天”。石家庄丝弦是家乡的地方戏,又是个流传方圆不太大的小剧种,却常常能在百姓家事和国家大事所谓“大题材”上涉猎建树。这出《大唐魏征》,无疑是又一次继承和大胆的尝试与创新!喜欢魏征不仅因为他是我们石家庄人,这出戏更是在故事编排、人物刻画、唱腔道白,灯光舞美和演员的入戏表演上都感人致胜,堪称艺术精品,实为可贵! 我是一名戏曲门外汉和普通观众,亲历了演出结束时那满堂的观众经久不散的大场面,鼔掌声、喝彩声连连不断,观众们纷纷拿出手机拍照,有的甚至跑上台去与演员拍照,演员们频频谢幕达十数次。。。这样的场面已经少见多年了,在场的每个人无不受到喧染,无不心湃激动!
(四) 一方弦索甩高腔,打鼓敲锣走太行。 唱戏搭台邻里事,家事国事为谁忙。 如今,石家庄市已经建有专门的丝弦剧场了。剧场就在原来丝弦剧团的旧址上,虽然不大也不够华丽,但毕竟是唯一的丝弦非遗剧种专业剧场。1957年,周总理为石家庄市丝弦剧团的题词“发扬地方戏曲富有人民性和创作性的特长,保持地方戏曲的艰苦朴素和集体合作的作风,加强学习,努力工作,好好地为广大人民服务”已经制作成巨幅铜牌悬挂在剧场前厅正面墙壁上,非常亮眼!让我们为家乡的丝弦地方戏戏喝彩吧,诚心祝愿石家庄丝弦剧种不断地创新发展,多出精品,多多为家乡人民的文化生活添彩服务做贡献。 (付之然 2019年7月4日于书香园)
责任编辑:李洪涛
[上一篇] 我的运动生活
[上一篇] 大辽河中(连载5)/兆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