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散文作品 > 心中的红楼(下)——红色百年
心中的红楼(下)——红色百年
作者: 马占顺
       与李大钊同样从北大红楼走出并为中国早期革命作出伟大贡献的,还有陈独秀。据说当时流传着这样一首诗:“北大红楼两巨人,纷传北李与南陈。孤松(李大钊笔名)独秀如椽笔,日月双悬照古今。” “五、四运动”后,陈独秀离开北京南下上海。1920年初,李大钊与他扮作下乡讨账的商人,将其秘密护送出京。在路上他们留下了“南陈北李,携手相约建党”的佳话。
       1922年,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在北大第一次举行了公开的演讲。李大钊作了题为《马克思经济学说》的演讲。这极大地扩大了研究会的影响。研究会还召开过一次为期两天的辩论会,主题是《社会主义是否适宜于中国》,李大钊担任评判员。辩论会结束时李大钊用唯物史观来阐述“社会主义是否 事宜于中国”。
       辩论会后,其影响力也由校内影响到校外乃至全国。
       1924年,中共北京地委创办机关刊物《政治生活》,将编辑部、发行处设在红楼四层。
       蔡元培是在1916年12月26日,接受了民国大总统黎元洪签发的北大校长委任状,于1917年1月上任的。蔡元培一上任就邀请开办《新青年》杂志一年有余的陈独秀出任文科学长。陈独秀并无教学经验,蔡元培却看重他的才华和在青年中的影响力,三顾茅庐。为让教育部顺利批准陈独秀任职,蔡元培真是费尽心思。
       在蔡元培看来,年龄、学历与资历都不是任职北大的必要条件。除了陈独秀,他在短短一年内还聘请了尚未拿到博士学位的胡适、年仅25岁却在新闻界崭露头角的徐宝璜、没有大学学历甚至准备出家的梁漱溟等人。发掘新秀之余,他始终坚持“兼容并蓄,思想自由”。因此,当时的北大既有主张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人物陈独秀、鲁迅等,也有“旧派人物”辜鸿铭、刘师培等。
      1950年,北大在红楼一层布置的“毛主席在校工作处”和“李大钊先生纪念堂”。
     1961年3月4日,北京大学红楼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964年,国家文物事业管理局委托文物博物馆研究所恢复的毛泽东工作过的阅览室。
      红楼南面的汉花园自1959年拓宽成大街后,一直是车贾云集的繁华之地。1965年,汉花园大街与沙滩合并,北大红楼是整条道路的标志性建筑。文革期间,将汉花园大街改名为“五四大街”,并沿用至今。
      2002年4月,依托北大红楼建立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正式向社会开放,对外开放的参观区分北京大学红楼一层和院内平房展厅两部分,复原了李大钊办公室、毛泽东工作过的第二阅览室以及学生教室等。。
      2016年9月,北京大学红楼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

      2019年9月4日,北京大学红楼二层完成旧址复原和陈列布展工作,并正式对公众开放 ,复原了原校长办公室、文科教员休息室、日刊处等场景 。

      离开红楼,心中的一股热浪在翻腾。什么是不忘初心、什么叫勇担使命。这里、这红楼里有我们每一个共产党人寻找的答案!

     2021年3月1日

责任编辑:赵献刚

[上一篇] 我的运动生活

[上一篇] 儿时记忆——打草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4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