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学波是一个从山里走出的青年诗人。我去过他的家乡,还写了一篇短文章,我曾经为那里纯净美好的春光歌唱。但在我读了陈学波的诗歌以后,我感到我的文章是那样的浅薄。陈学波的诗行里那种对故乡一草一木,一花一果,一石一瓦,一屋一舍,一晨一夜的情感抒写都是那般的沉郁浓烈。这些诗几乎涵盖了生活细节的方方面面,充满了生活的情趣和对时代的思考,在轻松幽默的语境中,给读者以哲学的启迪。
收入《偶遇》(四川民族出版社2020年3月版)中的诗篇有100多首,多数是精短的,最短的诗只有五行。整部诗集分为五个专辑,从不同方向对生活展开抒情,但都紧贴生活场景,融入生活画面,在生活中擦亮诗情。
许多诗篇,直接在家乡的风物中选取素材,用素描和淡抹的手法抒写情感,用不同的视角展示生活的色彩,颇具生活气息。无论写《椅子》《筷子》《种子》,还是写《两只蚂蚁》《蚕》《三只猴子》《没有尾巴的老鼠》,都写得生动、有趣、轻松、睿智。“一只蚂蚁朝着自己的方向/走着自己的路/另一只蚂蚁/也一样朝着自己的方向/走着自己的路/绕过一棵大树/偶然的它们相遇了/阳光洒在头上/它们互相碰了碰触角/看了看对方/便分开了/还是朝着自己的方向/走着自己的路/两只蚂蚁/多像昨天和今天的/我和你。”(《两只蚂蚁》)这种对生活故事的思考,点亮了诗歌的灵性。 还有像《夜》里这样的诗句:“不要一味指责黑暗/先在你的脸上点亮一盏灯。”《流星》里的“为争夺上帝的权利/魔鬼甘愿落入地狱/在通往天堂的路上/所有人必须各自为战”。正是这些带有理性哲思的诗行,让诗性充满光辉。
诗言志,诗言情。在这部诗集里,我们不仅可以读到作者对生活的认知和思考,还能在炙热的情感里,感受到对人生的追求。《品茶》里这样写到:“有谁知道一片茶叶的/心思/暑往寒来/这一片叶子把自己/晒干、收缩/成一团往事/那些悲欢离合、儿女情长/是如何随风飘散/烧一壶水/摆开茶具/洗掉它不为人知的污浊/我愿侧耳倾听/一段娓娓道来的前尘。”还有像《姥爷》《姐姐,悲伤的时候别再想起我》《残月》等诗篇,都把情感的交织同人生的历练融为一体。在选择表现形式上,注重了累积、铺排和放纵的梯次呈现,留下了空阔的想象空间。像《雾里看花》里的“我在镜中看到疾风/吹落芳蕊……我在镜中看到我/寻找春天的雪花……你不是你自己/你只是众多面孔的表情。”像《九月》里的“未老先衰的九月开始脱发……笑不露齿红石榴的九月/还咬着春天的那粒红豆……雨涟涟阴沉沉忧伤的九月/在遗失梦想之后/竟意外的在异地他乡……秋高气爽宽心大肚的九月/高山流水去了远方……虚度年华一事无成的九月/用一个又一个下午和老汉们下棋……”在一处处人生的风景里,作者是在展示心灵的流淌,也是在让诗情自由的流淌。在我看来,80后诗人追逐的诗境,总是乐于清净和单纯。用轻松心态面对复杂的世界,让每一处风物都自然和诗情融合,形成了新时代的一种新诗风。
作者从山里来,游走于都市的缝隙中,在艰难的生活拼争中,写出了太多的理性思考。这些思考,总是用生活之外的东西表现出来,让读者追索和回味。《等一句诗》这样写:“生活是一首诗/你在这诗中排列成句/我也是这诗中的一句……这首诗里如果没有你/就只有我自己/也许是孤单的诗也许不是诗……”这是爱情诗吗?这似乎不是!在生活中到处都可以找到诗,也许是快乐的,也可能是忧郁的,还有可能是浪漫的,但在作者的生活里是孤单的。但无论作者如何表达,都经历了作者的思考。诸如作者在《过客》中说:“又有谁不像我一样/是宇宙列车中的过客/又有几个人能如霜中野鹤/留下高洁的竹叶。”对生活深刻的认识,不能只停留在表层,要能在更远的景象中找到人生的源头。作者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所以有许多启智人生的妙语,像金灿灿的波光荡漾在读者的心间。
我们可以从《偶遇》这部诗集里读到并不完整的诗意,更多的是片段和照片。但在这些诗里,你能听到呼吸,有力的生动的呼吸。还能看到照片的底色,那般的清纯,像溪流像原野。也能看到景象,奔跑的执着的,喘着粗气的人影。因为这些诗,来源是生活,描绘了生活的情趣。这些诗对生活进行了思考,让人们读到了生活的底色。
我不知道诗集为什么取名《偶遇》?但我认为,这是作者生活与诗的偶遇,也是诗与思考的偶遇,更是诗与心灵的偶遇。因为偶遇是生活和诗共同的灵感。任何美好的诗,都与心灵相通。但愿陈学波能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写出更美的诗篇。
责任编辑:李洪涛
[上一篇] 乔红的妙笔
[上一篇] 《复活》读后感/张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