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散文作品 > 说柳
说柳
作者:吕瑞杭

初春,家乡人爱说:“五九六九,沿河看柳”。刚进入二月,柳树就吐出了柳穗、柳叶,鹅黄色的,在风中摇曳。柳树是春天的笑脸,是报春的使者。诗人笔下的“二月春风似剪刀”就很有说服力。

儿时顽皮,春天总爱在攀援到柳树上,和一群小伙伴折一段柳枝,旋转柳皮,抽出柳骨,做成柳笛,再折一把柳条编成柳帽,戴在头上。大路上麦田旁,鼓起腮帮用力吹柳笛瓮声瓮气的柳笛声,声声振耳,惊飞了鸟儿,惊动了农夫。颤悠悠的柳帽摇摇晃晃,像唱戏的官帽,威风凛凛

柳树是春天最迷人、最潇洒的物种。喜欢柳,就是因为它很普通。水中、河边、沟道里都有它的身影。它不爱站在高处耀眼,用当今的话说从不战C位;它不开鲜艳的花朵,不引人注目;它不吐诱人的芬芳,不闻香下马。柳很勇敢,河水淹不死,寒冰冻不坏,盐碱杀不透……“有心栽花花不活,无意插柳柳成荫”便证实了它极易生存。

“吹面不寒杨柳风”是的春暖花开,百花齐放,惹得游人放纸鸢,到处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等诗句证明,柳树深受诗人的爱戴和歌咏。

民间喜欢“折柳”送别。“折柳”一词寓含“惜别”之意:在我国的古代,亲朋好友一旦分离,送行者总要折一支柳条赠给远行者。“折柳”一词寓含“惜别”之意 。我国“折柳送行”的习俗最早见于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里的《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古时柳树又称小杨或杨柳,因“柳”与“留”谐音,表示挽留之意。离别赠柳表示难分难离、不忍相别、恋恋不舍的心意。其实,“折柳”一词也寓含“怀远”之意。张九龄“纤纤折杨柳,持此寄情人”;李白“攀条折春色,远寄龙庭前”;李白《宣城送刘副使入秦》“无令长相思,折断杨柳枝。”有期盼行人早归之意。

旧时,清明节男女头上戴柳、车马轿上插柳还有一说,是为了踏青迎春,象征吉利,"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说的就是这回事。插柳在重庆则别有一番传说:明朝末年,张献忠率领的农民起义军攻近重庆时,一妇女抱长男而逃,丢幼男于不顾。张使人问其故,女答曰:"长男为别人委托,幼男是我亲生,我不能为要自家儿子而丢掉人家儿子"。张听后倍受感动,遂对她说:"义军不杀百姓,不用逃跑、害怕"。并顺手折一柳枝交给她。让她通知乡亲们:"门前插柳,说明不是贪官污吏,决不相害"。所以,重庆家家插柳,沿习至今,还有一条街叫"杨柳街"。

曾经,见过许多地方都用栁,观赏是一大景观,此外,柳条可以用来编制筐子因柳树喜水,柳木可以做案板、马勺,还可以做打井垒石下的压盘。

好端端的柳,窃以为古人有时也用在不恰当之处。不仅将柳与“残花”联系在一起构成“残花败柳”,更有“花街柳巷”之说,感到很意外,有点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也不知道这好好的一植物得罪了何方人士,竟遭此厄运。我也曾将柳树赞誉为顽强的“生命之神”,也算是为柳树打抱不平,尽了绵薄之力。

柳,春天里,婀娜多姿,妩媚动人;夏天里,郁郁葱葱,人们喜欢在柳树下乘凉;秋天里,柳叶变黄,一地黄金;冬天里,柳枝刚毅,柳条依旧笑寒风。

责任编辑:赵献刚

[上一篇] 我的运动生活

[上一篇] 夕阳里 那诗情画意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4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