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一年级下学期的语文教学中,在第131班(汽修班)的语文教学相长中,我感觉德国作家赫尔曼•黑塞的《获得教养的途径》一文,是别样的,也是深刻的,像2021年春天的花朵,是值得静心解读的。
1
“真正的修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的目的,一如所有为了自我完善而作出的努力,本身便有意义。对于教养也即精神和心灵完善的追求,并非朝向某些狭隘目标的艰难跋涉,而是我们的自我意识的增强和扩张,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享受更多更大的幸福。”
解读:这是修养的内涵,没有目的,没有目标,而是为了自我完善而作出的努力。自我完善,是精神和心灵的完善,属于精神层面,而不属于物质层面。有了这样的完善,自己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更加幸福快乐。比如我的文学写作,不是为了获取稿酬,而是为了自我完善而作出的努力。
2
“为获得真正的教养可以走不同的道路。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研读世界文学,就是逐渐地熟悉掌握各国的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以及他们在作品中留给我们的思想、经验、象征、幻想和理想的巨大财富。然而,对每一部思想家或作家的杰作的深入理解,却都会使你感到满足和幸福。这,归根到底是一切生活的意义。要帮助我们将自己的人生变得越来越充实、高尚,越来越有意义。”
解读:阅读文学,是获取作品中的思想、经验、象征、幻想和理想的巨大财富。因而,深入理解作品,使自己感到满足和幸福。这,便是一切生活的意义。阅读文学,帮助我们将自己的人生变得越来越充实、高尚,越来越有意义。所以,我不停地买文学书籍,不停地津津有味地阅读文学。
3
“因为教养得有一个可教养的客体作前提,那就是个性或人格。没有这个前提,教养在一定意义上便落了空,纵然能积累某些知识,却不会产生爱和生命。没有爱的阅读,没有敬重的知识,没有心的教养,是戕害性灵的最严重的罪过之一。”
解读:教养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个性或人格即客体。没有人格,就谈不上教养。有了这一个前提,才谈教养,也才能理解:爱的阅读,敬重的知识,心的教养。也才能理解:纵然能积累某些知识,却不会产生爱和生命。
4
“我年轻时初次读歌德的《亲和力》只是似懂非懂,现在我大约第五次重读它了,它完全成了另一本书!这类经验的神秘和伟大之处在于:我们越是懂得精细、深入和举一反三地阅读,就越能看出每一个思想和每一部作品的独特性、个性和局限性,看出它全部的美和魅力正是基于这种独特性和个性。”
解读:阅读一部经典文学作品,就像阅读一个老人一样,阅读一次是不行的,只是似懂非懂。只有重读多遍,才会读懂它,它才成了另一本书。这样的在不同时间段的阅读,感受具有神秘性。神秘性在于:阅读精细、深入和举一反三,将看出每一个思想和每一部作品的独特性、个性和局限性,从而看出作品全部的美和魅力。文学作品的美和魅力,在于独特性和个性。所以,文学创作将追求独特性和个性。
责任编辑:李洪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