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苏叔阳的《我们大家都是同学》一文中,我深受启示,比如说,“一个作家,一个剧作家天然地是和社会的不平做斗争的,因此总是和社会起矛盾,作家应该有这个胆量,有这个担当。”
我想,作家要有这个担当,是与文学这个行当有着密切关联的,作家不仅要歌颂社会进步方面,而且对社会存在不平要敢于面对,敢于书写,敢于斗争。正如苏叔阳所说:“我们作家的任务就是歌颂真善美,维护我们民族优秀的美德,抱着悲悯的态度抱着同情和热爱的态度来批评我们民族当中不正确的东西。”
苏叔阳说:“我认为一个作家他本身内心里应该是高贵的,这个高贵是从我们文学的老祖先孔子和屈原那留下的,就是要追慕崇高。”“我们历代都有杰出的为国为民的知识分子代表了知识分子内心的高洁。我认为做一个作家首先就要内心高贵,决不庸俗,不说假话,可以不说,说出来就是真话。你拿起笔来写东西就是有社会职责,有社会道德的。我认为一个作家的天职是歌颂真善美,鞭挞假丑恶,同情群众,因为你是群众中的一分子。作家的天职就是爱人民,爱祖国,爱生活。我们宁愿做一个立德、立言。”“老子认为凡是遵行道的人都应该尊重,和而不同是要尊重他者,你尊重别人你才能和。所有和而不同,不同。互相尊重才能和。”“我觉着在我们这个健壮的年华里,做一些这样奉献于社会的事情是作家的一个天职,是美德。如果说中国文学有什么优秀传统,就是永远是为人民服务,永远是为人民说话,为人民鼓与呼,他们非常敏锐非常敏捷。”
以上文字,都是宝贵的,就像天然的珍珠,让我百读不厌,不肯放弃。于是摘录,加以收藏,在今后的日子里,阅读,品味,吸收,融于我文学创作理论的系统中。高贵、崇高、高洁、社会职责、社会道德、歌颂真善美鞭挞假丑恶、爱人民爱祖国爱生活、立德立言、和而不同、奉献社会、为人民服务,不仅是作家的天职,而且是作家内心的一张名片。
2
在阿来的《我不知道文学把我带到什么地方》一文中,我深受启示,比如说,“你不是要用文学改变自己吗?现在,文学真的要来改变你了。”
这里的关键词是“改变”,我深切理解,因为我走上文学道路已经十六年了。在十六年的文学世界中,不是我改变文学,而是文学改变了我,改变了我的心灵,改变了我的思想,改变了我的性格,改变了我的心胸与襟怀,改变了我的精神,改变了我的说话方式,改变了我处理问题的思维模式,等等。有人说,“马老师,你从业余写作后,仿佛变成了另外一个人。”
“我们还出了一本有点学术性的著作,因为在藏区做研究你离不开藏传佛教在这个地方文化当中的影响,而且不只是文化,政治、经济也受到非常深重的影响,我们搞了个三人小组,一起在我家乡的阿坝州,用差不多两年时间吧,调查了两百多个寺院,写过一本我们当地的藏传佛教传播史,说它什么时候进来,以后它发生了什么样的演变,今天的现状又是什么,而且并不只是限于其宗教意义上的。”
学以致用,我想到了我们回族的伊斯兰教,我可以采用作家阿来的这一模式:出一本有点学术性的宗教著作;研究宗教对文化的影响,对政治、经济的影响;广泛深入调查;写一本当地的民族宗教传播史。我的书名可以命名为《永平伊斯兰教传播史》,用学术视角书写。
阿来说:“今天人们谈宗教,往往只把它当成一种文化现象,或者一种纯粹的精神信仰。其实宗教,尤其藏区的宗教,对当地的政治斗争涉入之深,对当地经济生活涉入之深是远远超出我们想象的。那么做宗教史其实也就在做地方史的研究。当然,地方史研究也不只是宗教史,还有别的世俗的生产活动、社会面相等等。我就是慢慢通过这种地方史的研究认识,建立对于一个地区性与文化性格的认知。”
我想到了我的故乡曲硐回族村,我认知了不少,从不同角度,不同温度,不同视角,但只是局部的。如今阅读著名作家阿来的以上文字,让我对曲硐的认知从局部上升为整体认知,也就是提升为对一个地方史的研究认知,即对曲硐回族的认知(地方史)。这个地方史,不只是宗教史,还有别的世俗的生产活动、社会面相等等。曲硐回族的伊斯兰教宗教史的研究,包括了文化现象、精神信仰、政治现象、经济生活、民风民俗生活等等。也就是说,曲硐回族的伊斯兰教的生存与发展,与文化现象、精神信仰、政治现象、经济生活、民风民俗生活有关。这是整体性研究要考虑的元素,但从局部的认知来说,又因人而异。文化人看宗教,是一种文化现象,叫宗教文化;宗教人士看宗教,是一种宗教信仰;政界人士即官员看宗教,是一种政治现象;经商者看宗教,比如伊斯兰教,是一种经济生活,也是一种独特的清真商品,比如市场上卖的清真牛奶,清真粽子,清真牛肉,等等。近年来,在我们永平县城的市场上,已经形成回族商品市场,形成回族的清真商品市场,包括与饮食有关的服务市场,关键词是“清真”二字,即回族的清真商品与回族的饮食服务行业的标识是“清真”二字,抑或既有“清真”二字以及相对应的阿文,比如“清真宰鸡店”。这,已经成为共识。由此得知,回族的伊斯兰教与回族的经济生活是紧密相关的,再比如回族的清真饭店;民风民俗研究者看宗教,就把宗教与民风民俗相连,比如回族的伊斯兰教与回族的民风民俗是相关的,不能分开的。所以说,对一个地方史的研究,应该整体性的研究,树立宏观意识。
阿来说:“写藏区不写宗教肯定是不完整的。”我仿佛触景生情,我写了不少曲硐回族的散文,难以避开回族的伊斯兰教在经济、文化、生活等各方面的深刻影响,难以使文章表面化,所以说阿来的话我是认可的,写曲硐不写宗教肯定是不完整的。
阿来说:“文学让我不断提高自己,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这才是文学对我的真正意义。”
是的,我也如此,正因如此,所以我阅读了阿来作家的这篇文章,对一个少数民族地方的认知,就有了提升,即对一个地方史的研究,对曲硐回族地方史的研究。
“在深入一种文化的开掘时,让我更集中地考虑一个问题,即从80年代以来我们就把文化看得很重要,甚而至于把文化当成文学最后的制胜法宝。于是把在小说当中写出某种文化看得非常重要。不同地域的不同族群的文化。尤其在我们关于农村的地域性的写作当中,和少数民族题材的写作当中,我们觉得写文化是一件天经地义的事情,甚至呈现某种文化是一切有地域特色的或者少数族裔身份的作家的一个当然的使命。”
对一个地方史的研究,从文化角度来说,要深入一种文化的开掘,宛若挖井,要深挖,地下水才会喷薄而出。深入一种文化的开掘,也就是更集中地考虑一个问题,研究不同民族地域具有不同族群的文化,这是一切有地域特色的,或者少数族裔身份的作家,胜负的一个使命。
阿来说:“据我自己有限的读书经验,我觉得这样两个方面值得注意:第一是全球化背景之下,一些地方性的少数族裔的文化正被迅速同化,在中国是汉族文化迅速西化,然后,又仍然以汉文化的面貌去同化中国境内其他族群的文化;第二,文化多样性。全球化的加速,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优势的文化不停地对弱势文化进行整合,换句话说就是不同的文化在迅速融合。但是文化多样性的保持其实非常困难,文化中的语言,汉语内部也在不断地整合,整合的结果就是方言的消失,就是体现地域文化的承载符号的消失。文化多样性的前景并不乐观,全球化就是要求大家不只是彼此做生意,各个方面要共同交流,搞政治的人说我们要提倡普世价值观。普世价值观不就是取消文化差异性后面隐藏的不同价值观吗?《文明的冲突》,就是讲文化也就是文化体之间的冲突。今天出现冲突,归根到底,还是没有共同文化认同的问题。这种不认同,往往都是从文化区别开始的,然后经过一些特别的转换,变化为政治主张与事件。”
阅读启示:民族文化被同化问题,值得研究;优势文化与弱势文化的关系,即优势的文化不停地对弱势文化进行整合,换句话说就是不同的文化在迅速融合。这一文化现象,仿佛包饺子,弱势文化就像饺子馅,被裹进饺子里,迅速融合。所以说,文化多样性的保持,民族文化特色的保持,其实非常困难,比如文化中的语言。文明的冲突,就是文化体之间的冲突,归根到底,“还是没有共同文化认同的问题”。
阿来说:“我们提倡文化多样性,也就是不断强调文化差异性的时候,文化却可能演化成另外的东西。我们作家也是文化人一种,我们也相信,一个文学作品提供一些文化上的价值,这个提供与寻求独特价值的过程其实就是发现差异的过程,这就是平常老被强调的文化特色与地域特色。没有这些特色,很多作品就难以成立,但是当我们置身在今天这样一个充斥着往往由文化而起,或者是以文化作为借口而演变出来族群与文化的政治冲突的时候,难道我们对这种文化至上的观念或说辞就没有过一点点犹疑?”
阅读启示:民族文化多样性的客观存在,民族文化差异性的客观存在,民族文学就具有文化独特的价值。这独特价值,体现了民族文化特色与地域特色。有了特色,民族文学就能够站立起来,也就是说,民族文化特色是民族文学的有力支撑点。另外,民族文化与文化的政治冲突与和谐之关系,是研究民族文化发展史的背景,也是研究民族文学创作与发展的背景。
保护文化多样性与主流价值观的文化的关系,作家阿来叙述得淋漓尽致,我受益匪浅。阿来说:“要保护印第安人文化,当然是不开发,因此设置了一些印第安人的保留地,就相当于把一些印第安文化区圈起来,就是这个地方不让文明进入,就让印第安人按原来的生活方式生活,按原来的生产方式生产。而相当部分的年轻人,选择离开,进入到大城市,融入了美国的主流文化,然后,他的本族的文化,在他身上自然慢慢就消失了。”
这让我联想到一个少数民族文化的保留与消失的问题,一个少数民族文化在乡村与城市存留的问题。这些有关少数民族文化的问题,值得具体研究,比如研究我们永平县城回族文化与乡村回族文化的关系。还有一个研究课题:保护少数民族文化独特性与主流价值观文化的关系研究。
作家阿来说:“真正的文化,如果它离开生产,其实就有问题了。文化是从生产方式上成长起来的,没有一个脱离生产方式跟生活方式的文化。当传统的生产方式终结的时候,其实这个文化也差不多死掉了。”
阅读启示:文化之源——生产。只有生产,才有文化,比如我们回族的清真美食文化,在回族饭店,天天生产清真美食,满足食客的需要,内蕴于清真美食的文化应运而生,源源不断,日复一日。这种独特的回族文化的生产方式,源远流长,宛若日月星辰,照亮回族人民的生活。在回民家庭,保持回族生活方式,并且代代相传,相传回族优秀生活文化。因此可知,对于回族文化来说,回族的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是至关重要的,其二者承载着文化。二者存,文化存,二者不存,文化不存。
作家阿来说:“这其实是一种带表演性质的文化。今天很多地方谈文化,其实总跟政府地方的经济冲动结合在一起的,开发出甚至是编造出种种游客喜欢的表演的文化。我读过一本英国人写的书,叫做《被创造的传统》,就是说,今天的人们如何根据别人的想象——因为我们要招别人来旅游,我们就得根据别人的想象来构造我们文化的面貌,人家想象你是什么样子的,你就把它变成什么样子。”
表演性质的文化与政府地方的经济冲动结合在一起,被创造的传统,根据别人的想象来构造我们文化的面貌,近年来,我看见的多,也在思量。如今阅读以上文字,思考的问题明朗了,清晰了。
来源:《我们大家都是同学》
点击量:1610
发表时间:2021-06-15
审核人:清风 副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