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民风民俗 > 记忆中的年根儿累并快乐着
记忆中的年根儿累并快乐着
作者:一生健康

小时候对于节日的记忆只有八月十五和过年,可八月十五由于是秋收时节,对于农民来说只能是在劳动中度过了。可过年不一样,正是猫冬的时候,时间是相对空闲的,所以对于节日的深刻记忆,就剩下过年了。而我对于年根儿的记忆那是累并快乐着。

从腊月初一开始到正月初一,在我们老家称这段时间为“年根儿”或“傍年子”。“腊七腊八,杀鸡宰鸭。鸡鸭不够,赶集割肉。肥的肥,瘦的瘦,叫你过年吃个够”就是年根儿的真实写照。从此来看,小时候的过年还是以美食为主轴的。

想到美食,记得十年前,看到很多朋友都在晒自己的现代化美食,我就突发奇想,把家乡记忆中的美食,从腊月初一开始,以每天至少一篇随笔的节奏,以《家乡的粘饽饽》、《金丝元宝年夜饺》的农家饭系列和《人人喜爱饹馇签》、《饭后来碗积菜粉》的农家菜系列坚持到了正月底,真是给国人和老外带去了一场盛大的《春节会餐》。

在我的记忆中,每当年根儿时节,家家都开始用碾子碾米、磨白面、豆面和粘面。白面大家都知道,就是如今所说的面粉。而粘面一般都是用于蒸粘饽饽(有的炸年糕),然后冻起来待食用。豆面是用于摊饹馇,裹饹馇签。还有就是去有大磨的家中排队磨豆腐,用于做冻豆腐、起豆腐皮。至于漏粉和粉坨那是忙里偷闲准备好的。杀猪宰羊是生产队的事情,家家等着分肉就可以了。而杀鸡宰鸭就是每个家庭的任务了。

说到累,最累的就是年根儿的最大任务之一扫房子了,那可是累活,早饭后就要全家出动,把室内的所有东西一点点的都搬到院子里。然后是扫房、扫地,搽板柜桌子,等到下午忙完时,再把东西全部鼓捣回室内。然后贴上新购买的年画以及自给自足的剪纸和春联,最后就等着穿上新做的衣服,新鞋来迎接除夕的到来了。

小时候因为家里生活条件差,买不起爆竹,就自己动手裹。自己裹的爆竹不能串成串。只能一个个放。有时因为引信的原因,点然后不是时间很久才响,就是一点就响。所以自己裹爆竹是很危险的,因为一点就响的,肯定来不及躲闪,手或脸受伤就难以避免了。那些因为点燃后很久才响的也是如此,以为没有点燃,就回去查看,可刚到跟前就响了,还是难免受伤的厄运。还有就是每当听到有爆竹声响起,人们就一起飞奔而去,在地上满地摸着没有响的爆竹,有时就是捡到手里还会爆炸的。为此我记得写过一篇《爆竹声中防安全》的随笔,如今早已禁放鞭炮了,也避免了受伤和失火的几率了。

除了这些之外,记忆最深的就属抛扔火把了,那时的农村没有电,为了迎接过年的到来,除了自制爆竹以外,小朋友们玩火把,也是一件非常隆重的大事。我们所说的火把其实就是家家户户用剩下的笤帚疙瘩。一年到头能攒两三个笤帚疙瘩,在当时小朋友们的眼中就是富翁了。我们把这样的火把点燃,一个扔多个枪,有时一直抢到几公里外。虽然风高天黑、沟沟坎坎、磕磕绊绊、跌跌撞撞、土头土脑,依然乐在其中。在冰天雪地的农村,在没有内衣穿的孩子身上,在身体冻的紫不溜秋的时候,这样的火把,已经是我们幼小心灵的天堂了。这样美好的记忆也在我的随笔《抛扔火把年味浓》展现的淋漓尽致,至于《年画情结映心扉》、《灯笼的爱恨情仇》、《难忘当年守岁时》等文章,也在我的众多年俗随笔中占有一席之地。

说到过年,还有一件记忆深刻的小故事,那就是本家一个出五服的小哥哥,过年没几天,就坐在柜上撕日历牌,当家里人发现时已经快撕没了,问他为什么撕日历,他说为了快点过年。小时候老家对于年根儿累并快乐的情思,在老家的年根儿俗语中,也是有展现的,比如“二十三,祭灶天;二十四,写对子;二十五,扫房土;二十六,砍年肉;二十七,杀年鸡;二十八,蒸枣花;二十九,糊香斗;三十,耗油”等等。

所以说关于年根儿的话题,就是怎么聊也聊不完,比如糊窗户、糊灯笼;除夕夜包饺子不能包鼠饺子,包饺子放硬币,煮饺子必须用芝麻秸秆,煮饺子破了不能说破,要说挣了;正月家家大请客、扭秧歌、唱皮影;接闺女,叫女婿,携粘糕,拜高堂,给红包压岁钱等等。至于吃着白薯糖,看着春晚,吹着自己烧制的泥笛儿,那就更不用说了。

[下一篇] 早期记忆之扫房

[上一篇] 抛扔火把年味浓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5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