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豆腐,从字面意思理解就是懒人做的一种豆腐。其实,做懒豆腐很费事,只有勤快人才能做。谓之“懒豆腐”,主要是不用滤出豆渣、不用点卤水等。据说,只有冀东地区才有这种食品,算不算独具特色的地方美食呢?
做懒豆腐的第一步是“磨汁子”。小时候,见大人们将大簸箕冲洗干净放在炕上,将“小磨子”放在大簸箕里。泡好的花生和大豆用勺子擓进磨眼儿里,随着小磨子的转动,白色的“汁子”就从四周流下来。“汁子”下流不畅时,就从泡花生大豆的盆里擓上点水,就能顺利流下来。为了使味道更好一些,还要加上一些花椒大料等佐料。小孩儿看着好玩儿,也会帮忙去转动小磨。大人要是高兴,任由小孩儿转动,自己也省点劲儿;不高兴时则一扒拉:“滚一边去,挡手拔拉脚滴”。
花生用的是秕子和破成两半的碎瓣儿,虽然是花生产区,成果儿是舍不得吃的,正所谓“卖席子的睡土炕、卖咸盐的喝淡汤”。懒豆腐分“生的”和“熟的”两种,“生的”就是将泡好的花生和大豆直接磨,“熟的”是先把花生和大豆炒熟了再去磨。两种做法味道不一样,怎么做全凭个人口味。生“懒豆腐”清香不腻,特别开胃;熟“懒豆腐”有一股香味,特别解馋。
“汁子”磨完,将小磨子冲洗干净放在一边自行晾干,开始第二步的“煮”。将这一簸箕的汁子倒进大锅里,大灶烧火。风匣“呱嗒”“呱嗒”一拉一送,灶火在劲风的吹动下冒出浓浓的火焰。锅里汁子烧开,倒入切好的“黄菜”,再次烧开至粘稠即可淘出食用。在烧锅的同时,要用铲子不断地在锅底铲动,防止粘锅底,一旦糊了就不对味了。盛上一碗,倒入点儿蒜末或是辣椒油,绝对是难得的美味。
“黄菜”又叫“干菜”,是用白菜帮经晾晒而成,也算是废物利用。秋后白菜入窖,打落下来的白菜帮用桑条穿起来挂在向阳处。水分蒸发掉,收起来备用。食用时泡在大盆里,泡透了洗净切碎。没有“黄菜”的,可以加白菜等蔬菜,但味道肯定不一样。
吃懒豆腐的标配是“棒子饽饽”。早晨吃剩下的“破米粥”,和上点“棒子面”,往烧热的锅边一贴。十几分钟后接锅用铲子一铲,一面焦黄、一面带着四个手指印的饽饽就出锅了。不仅自家吃,盛上一碗懒豆腐,拿上一块饽饽,送遍“你二嫂子”、“他三婶子”、“他老姑”等家,与街坊邻居共同分享。
现在偶尔还有做“懒豆腐”的,尤其是一些大饭店把它作为招揽顾客的一个菜品,只不过都是用的打浆机。虽然省去了不少的麻烦,就是没有小磨子磨出来的味道纯正。
来源:徐树仁原创
点击量:12837
发表时间:2022-03-04
审核人:张占宣副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