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秋风送爽的日子,我深爱的秋天已经来到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的一个秋日,我所在的机关请来了著名的乡土作家——刘绍堂老师。
只见不一会儿的功夫,机关车队这辆黑色的上海牌轿车就疾驰开来。经过有值勤卫兵的门岗,稳稳地停在几面坐落着富丽堂皇的老式建筑,房顶上都镶着金黄色琉璃瓦这个宽敞大院的南侧。
推开车门刘绍堂老师一下车,迎接的领导看到他的腿脚有些跛,就诧异地问他这是怎么了?他笑着说:“这是老天爷看我还年轻,给我找点事干干呗。”这幽默的见面语,让大家顿时觉得刘绍堂老师的性格爽朗。我知道这是刘绍堂老师1988年患了脑血栓后留下的后遗症。
这次刘绍堂老师是来参加机关青年文学创作的一个活动。当领导向他介绍了我们这个活动的目的后,只见刘绍堂老师的眼睛里仿佛要放射出异常的光彩来。接着轮到刘绍堂老师为我们这些文学爱好者的青年们讲述他的故事了。
想起我对刘绍堂老师最初的了解,还是从我哥哥在新华书店买回的那本小说集《青枝绿叶》中知道他的名字的,这可是他在十六岁时就发表的作品啊。刘绍堂老师在1949年10月在《北京青年报》上发表了处女微型小说《邰宝林变了》,从此开始了他的文学创作。
《青枝绿叶》这部短篇小说是刘绍堂老师写于1952年7月,收入同名的小说集。小说描写的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期,京郊北运河(就是通州大运河)岸边一个农业生产互助组生气勃勃的景象。主人公春果与宝贵是互助组的正副组长,也是一对纯真地相恋的青年,他们怀着粮食丰产、走合作化道路的美好理想,带领组员们积极劳动、学习的故事。
这是刘绍堂老师致力于发掘生活中美好的事物,通过人物和事件的描写,谱写出的一曲富于现实意义的田园牧歌集。小说的文字清新,对话生动,具有大运河两岸特有的地方色彩。
我记得刘绍堂老师是1936年2月29日出生于河北通县(1958划归北京)的,是这大运河养育了他。这次讲课他满怀着对大运河的爱回忆说:“自己就出生在大运河畔,通州东南儒林村一户普通的农家,只是出生的日子有些特别,是2月29日。”大家一听他要四年才能过一次生日呢!我们都笑出声来,刘绍堂老师也笑了。我想这生日过得要多宝贵啊!
这次刘绍堂老师对我们说,有位外国朋友在他四十多岁的时候很羡慕地对他说:“你四年才过一次生日,现在才十岁多一点,你将永远年轻!”刘绍堂老师这么一说,我们听课的年轻人更是仰面大笑起来。
刘绍堂老师对这次来我们机关的大院感到非常亲切,他说:“早些年他家就住在我们机关对面光明胡同的一个院里,院子还算宽敞,但没有北房。院子里有一棵即高又粗的大枣树,那初夏的枣花香、入秋的打枣乐,都是自己生活中极大地乐趣。”这就是被刘绍堂老师后来称为“蝈笼斋”的地方,他的许多作品都出自这里,所以他对这里特别有亲切感。
我很羡慕刘绍堂老师《蒲柳人家》这篇小说里的“一丈青大娘”。因为她“有一双沾满老茧的大手,种地、撑船、打鱼都是行家,她还会扎针、拔罐子、接生,接骨、看红伤。这个小村子大人小孩有个头疼脑热的都来找她妙手回春。”当时我就相信这是真事,因为在那个缺医少药的年代里,身边有这样一位妙手回春的人,呵护着自己会有多么的幸福啊(未完)。
2022年4月6日
[上一篇] 我的运动生活
[上一篇] 大运河之子——刘绍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