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知垂尽岁,有似赴壑蛇。修麟半已没,去意谁能遮。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明年岂无年,心事伴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
提起笔来时间的表针已经指向了除夕之夜,不禁想起苏公这首自勉诗,竟如故旧一般,读来朗朗上口。东坡以蛇蜕皮来象喻时间不可留,暗示要惜时如金,珍惜当下青春年华,不虚度光阴、碌碌无为,到后来虽勤勉也难补于事。这使我想起了习大大曾讲到的一句话:敢问路在何方?路就在脚下。大学时系主任也曾说过,为了将来不后悔,你现在就要认真地做好当前遇到的每一件事情。诚然,除夕时节一方面体现了“儿童强不睡”的欢颜,另一面也有“起看北斗斜”的雅兴。在广大农村地区,实际上一年最乐的时候莫过于除夕夜了。一进腊月,在老年人的老黄历那里,新年就进入倒计时阶段了,所谓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那天家家户户要煮上一大锅腊八粥,一顿吃不了,攒下来,天天吃,漓漓拉拉到了腊月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宰年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初一饺子,初二面,初三盒子,初四烙饼卷鸡蛋。从腊月二十三直到正月初十,每天都有固定的事情要做,这也就是所谓的年俗吧。不过,各个地方的风俗会有少许差异,比如,我们老家坝上地区,二十八或二十九贴对子,二十九祭祖,蔚县是在大年初二开始祭祖。三十那天要做的事情就是吃翻身饼,啃骨头和熬年。年轻人对节日的讲究少一点,倒是上了年纪的人,对春节特别讲究,我母亲就是个典型,一到腊月二十三,就会严格按照口诀走一遍。不过,母亲知道我爱吃这些五谷杂粮做成的腊八粥,光是腊八粥就是吃到三十也没有吃完。
苏公把除夕夜称作守岁,我们老家叫做熬年,基本上每年都是例行公事,全家人丝毫不敢怠慢。那天早晨,母亲就计划了一天的安排,早晨吃馅饼,炒几样素菜。白天要包几笼饺子,饺子馅一般都是猪肉大葱、猪肉韭菜、牛肉芹菜之类的。下午是煮猪骨头、炸肉鸡、还有十多盘小菜,这些全是她一个人完成的。到了晚上则是边看春晚边吃团圆饭。饭后换上新衣服去别人家转上一圈,拜个早年,随后一家三口人三缺一等着正在挑灯读书的我陪他们玩麻将,我们村的人玩麻将喜欢使诈,所以我一般劝母亲别去,生一肚子气不值,母亲爱热闹,我就陪她在家里搓上几把,反正只要我坚持一个晚上一盘也不糊,就会让他们玩到天亮也意犹未尽。到了午夜,家家户户开始放鞭炮,放了鞭炮之后继续打麻将,瞌睡时就去睡觉,不瞌睡的话就继续玩,也有的年份就是到别人家去窜门。直到大年初一那天,母亲还要早早地起来,煮饺子,炖鱼,饺子和鱼是每年第一顿饭必须吃的。一般是先把鲤鱼、带鱼在除夕夜先炖好,第二天热一下便吃。春晚是最热闹的,可是最近十年春晚,就像太阳底下点灯,越来越没意思,没什么看头,无聊至极。村里人一般是搞些娱乐,过去是下下象棋,现在就是打麻将、打扑克。每年这段时间,都是靠看书来打发时间。读书始终是我一大乐趣,至于看电影,我喜欢看武侠电影而不喜欢看现代描写人情冷暖的官场电视剧,就为了这个差异,我曾和家里人发生过激烈争吵,家里人主张要我别看那些刀光剑影的武侠电影,都入了行侠仗义、替天行道的迷了,真正社会怎么会是武侠社会那种样子。而我也深知现代社会无法和武侠社会相媲美,也无法比个高低,只是武侠电影可以满足我做英雄模范的愿望,满足我惩恶扬善的心情;另一方面,武侠电影中代表恶的、反动的一派设下的美人计、毒计、奸计,以及各种陷阱、骗术、迷魂阵等,总会让我提高提防意识、未雨绸缪,此外,武侠电影中英雄人物的救世主意识都特别强,里边的反面角色有一些也是响当当的角色,配给他们当对手,双方最后决战,总能让我想到古希腊英雄时代脍炙人口的经典神话,并且与美国个人英雄主义理念是相通的。武侠电影里面爱恨情仇都是刻骨铭心的,每一段经历都是个传奇,是佳话美谈。至于看书,我更有一套说服自己的理由,就是那句被诵为经典的话: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车马多如簇。尤其是在除夕夜,万家灯火暖春风的时节,人们陶醉在共度新春佳节的欢乐中,窗外是飞雪飘飘,爆竹声不断地响起,窗内是饮酒作乐的熙熙嚷嚷,在此环境下,找一个窄小僻静的卧室,靠着火炉,手把着书,看上几十页,那是何等潇洒与清闲,大有世人皆醉我独醒的感慨、一星如月看多时的感觉。读书入迷,待到回过神来,一股鱼香味扑鼻而来,母亲在炉子上顿了一锅美味的鲤鱼炖豆腐,看看时间已经快到午夜,摸摸肚子似乎又饿了。“剪烛吹干宵夜酒,守岁围炉竟废眠”,新年的钟声又要敲响了,此刻人们心情是极其紧张的,大家都聚在电视机前,心里默默地数着电视节目主持人口里念叨着的倒计时,似乎都停止了呼吸,有些人摆出搔首弄姿、急不可待的表情,有些人故作镇静、眼神却在众人周身转个不停,也有些人早已经激动得离开了座位好像脑袋都要快钻到电视机里边去了,有些人企图糊里糊涂地度过旧年的最后几十秒钟,有些人因担心时间的飞逝而留恋着仅剩下表示某种年龄意义的时光。终于,只听见电视机里边主持人和观众一起喊道:“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当新年钟声敲响的时候,小孩子们像是炸了锅的蚂蚁一般冲出了房屋,跑到了街上疯狂地喊叫,像疯狗一样厮打起来,可别急,这是小孩子们庆祝新年的一种方式。他们走村穿巷,“千家笑语漏迟迟”,他们欢呼着、狂奔着,仿佛新一年一切都属于他们,的确,新年是属于他们小孩子的,大人们在午夜钟声敲响的一刹那激动上两三秒钟之后又恢复了平静,照例还得面对生活的艰难困苦、柴米油盐酱醋茶。而只有小孩子们,红扑扑的脸蛋上边总是挂满了欢乐。过年这几天,难得都聚在了一块,可以减轻学习压力,尽情放松自己,穿新衣服,吃好吃的,不论到了谁家,都会得到一大把糖果。有的家住县城的同村小孩子们,一到过年就会被大人们带回村里和亲友家孩子们一块玩耍,体验村里的喜悦。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口外。除夕夜出奇地热闹,夜风一改往日的邪恶,今夜乖乖地将暖流流入孩子们的心田。通宵灯火人如织,一派歌声喜欲狂,在星空的陪伴下,在孩子们的期盼中,新年的欢迎方式逐渐地展现出来,各种爆竹烟花在今夜欢天喜地地怒放,二踢脚、穿天猴、飞毛腿、风筝、地雷、七连响、天马流星等烟花在空中现了原形,“呯!轰隆!”村子的上空出现了五颜六色的花彩。孩子们最喜欢的是穿天猴,它“啾”的一声飞出,在天空中划出一道绿光,然后像流星一样划过一道优美的弧线,最后在天的另一端化作一缕青烟消逝了。二踢脚则是配乐,有它不嫌多,没它不嫌少,在花炮作为主角的花彩天空中,它的存在是没有行迹的,只留下两声干脆的响和两点不太明显的闪光。噼里啪啦的小鞭炮,是孩子们手中最常见的玩物,胆子大一点的往往抓在手中,另一只手早已经准备好了一支烟,去点这只手中的鞭炮,点着了之后扔向空中,听那“啪”的一声响。我们小的时候,鞭炮的用途就是用来插到人们墙上贴好的对联缝隙中,引爆后对联就变得面目全非了,大家哄堂一笑,又去祸害其他人家的对联。有时候,也会把鞭炮扔到猪圈,里边正睡年觉的小猪被炸得嗷嗷叫。和伙伴们散伙后回到家中,基本上每年都是这个节奏,就是要陪母亲出去散散步、走走夜路,她经常会给我讲一些村里人走夜路遇到鬼的故事,我尽管不相信世界有鬼,可是如果我一个人走在黑森森的荒郊野外的话,我也是害怕的,总觉得身后有人跟着似的,实际上是自己吓自己,或者有时候,隐隐约约地看到树林中有一个和人形状大小差不多的东西在直勾勾地看着自己,那时候往往会吓出一头汗,待到走到近处发现那只不过是一个树桩子。我特别能体会到“倩女幽魂”里边那个书生走夜路时候一边提着灯笼一边唱着古诗的心情了,那是真害怕呀。因而,我走夜路的时候经常会唱着歌,边唱边跑,速度比平时快了许多,待到再长大几岁,胆子又大了许多,不再相信母亲的鬼故事了,走起夜路来慢了许多,还能体会一下长夜漫漫的相思来,家乡的夜晚总是宁静而清朗,夜空中的繁星总会把人带入昔日的轨迹。
清晨四五点钟,东方一片白,公鸡开始打鸣了,紧接着是狗儿的叫声,养羊较多的家里大人们已经起了早,跑到羊圈里查看有没有下了羔的,寂静的山林中也有了几家炊烟。按照老家风俗,新年的第一天,必须早起,吃早饭,然后收拾好屋子,一应果品摆放整齐,等待亲友前来拜年,我老妹早已经按捺不住,每年这个时候就会给七大姑八大姨打一遍电话,用电话方式给他们拜个年。我呢,则是在院中来回踱步,“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2014年第一天,果然是个好日子,院子里暖暖的,温度也适中,站在院中不穿棉衣,一点也感觉不出冷,就连麻雀也跑到了屋顶不停地叫,小狗也摇着尾巴吐着舌头出来迎客,羊羔子也对着村子里老太太绵绵地叫着,家中盆景格外鲜艳,正是“家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手机祝福短信声时时响起,“新春快乐,阖家欢乐,万事如意,身体安康”,到处是祝福祈祷的心愿,到处是努力奋进的号角,这是如何不使人高兴欢愉的事情啊!走过除夕夜,迎来新年,不仅要使我们精神焕发、有所作为,更要使我们守住除夕夜真义,这也许就是人生命存在的价值吧!耳边忽然响起童安格的《让生命去等候》,等候下一个漂流……
[上一篇] 我的运动生活
[上一篇] 三棵树 任伟韬(笔名高原秃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