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警校,有一段时间迷上了大作家的传记,通过阅读大作家的个人成长经历——如果不考虑时空交换、文化差异、时代背景、历史渊源的话,单就其人生经历的某些纯粹的情节或者故事的话——发现了一些中观层面上的相似之处。学校图书馆的传记藏书,多是国内的写手完成的,页数比较少,读起来比较比较称手,也符合我们国内的阅读习惯。在看过十几位为国内大中学生所普遍认可的大作家,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基本上每一本书我都是一边哭着一边看完的。手也开始发痒了,觉得应该写一段内容来记录我的这些粗糙不堪的感受。
首先,大作家们都有坎坷的经历、深厚的阅历。安徒生出生在棺材架子上,童年过得很悲惨,父亲是个鞋匠,母亲给富人做洗衣工,祖母以乞讨为生。正当家庭稍微好一点的小孩处于玩耍、上学读书的年龄,小安徒生稍微大一点就去裁缝店、木匠作坊、剧院当了小工,经常受到店主的辱骂、毒打,干许多超过其年龄强度的重活。高尔基童年时期父亲就去世了,母亲迫于生活压力,将他托付给了残暴吝啬的外祖父,他经常遭到外祖父、两位舅舅的毒打。同样也是在很小的时候就去鞋店当了小伙计,十几岁便过上漂泊流浪的生活。马克·吐温则先后做过《佛罗里达邮报》的杂差、汉尼堡《信使报》的印刷所学徒、圣·路易斯《晚报》的排字工人、航运船上的领航员、南北战争时的突击队员、尼亚达斯新界的淘金工、《事业报》记者、《旧金山晨呼报》杂志撰稿人,成名后因不善理财,被奸商欺骗而负债累累,真可谓是尝尽人间百味。亨利·易卜生的家庭经历了由大木材商到农庄落魄农民的变迁。还有巴尔扎克,很早就担任公证人巴赛的助手,在这个期间,他通过律师事务所的渠道,看到了巴黎上流社会的种种腐败和溃疡,通过具体做记载上诉、调查与辩护的卷宗的工作,看到了人与人之间的勾心斗角的兽性关系。以上几人,除了巴尔扎克家庭富有之外,其余都是有着不行的童年、艰苦的成长历程,他们都具有复杂的人生经历、深厚社会阅历。
其次,他们都酷爱读书,珍惜受教育的机会。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父亲是位平民知识分子出身的牧师,颇有学识,并善于教育子女。他深知教会小学的腐败,只给儿子挂名,自己在家教孩子各种有用的知识。他家藏书丰富,因而小车尔尼徐夫斯基从小就开始整日呆在书阁里苦读,甚至吃饭时也手捧着书。十六岁之前他已达到文理兼通并熟练使用七种以上语言的程度了。马克·吐温早年就已经通读了莎士比亚、但丁、乔叟、塞万提斯、拉伯雷、斯特恩、狄更斯、萨克雷、拜伦等名家的作品。安徒生则在苏洛书院图书馆里度过了五年日夜苦读的生活。
再次,他们经常旅游,博闻强识。马克·吐温、列夫·托尔斯泰、安徒生、塞万提斯、狄更斯等人,都去过欧洲许多国家,有的是去那里住上一段时间,有的则是去那里纯粹是为了旅游,作家们被欧洲各国优美的山水田园风光、浓郁的历史文化遗址、独特的地方风味小吃、有趣的各地奇闻异事所深深吸引,积累了很多写作素材,为以后的创作工作提供了极大的灵感支撑。
当然,作家们迅速崛起也不会离开贵人的相助。也许这些贵人也是生活中的普通人,可套用中国一句古话“县官不如现管”的道理,在他们人生的关键步骤上,如果有人能够扶上一把,那么人生之路就会越走越宽了。贵人就如同影子,就在你身旁,不善于挖掘就找不到,因而也错失机会。没有这些影子贵人,他们很难找到通向成功的快车道,至少还需要像个蒙头苍蝇一样在空气中打转。但是对贵人而言,他们伸出援助之手帮你一把可能也只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个不足挂齿的举动罢了,就是举手之劳。美国著名记者、作家弗兰西斯·布莱特、哈特、纽约《公报》记者查尔斯·韦布给马克·吐温必要而及时的帮助。莫里哀能够在巴黎站稳脚跟离不开喜爱喜剧的皇帝路易十四的强力支持。涅克拉索夫、别林斯基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给以重要的提携。安徒生前期也多蒙意大利歌唱家西博尼教授、莎士比亚戏剧翻译家比德·吴尔芙一家、皇家剧院经理拉贝克的帮助。高尔基与列宁、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被称为是伟大的友谊,后者的帮助、引导对前者的创作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不得不提到的是,大作家们还有爱情上的奇遇,并且都能抓住属于自己的眼看就要擦肩而过的爱情。马克·吐温在由地中海开往纽约的航船上结识了一个名叫查理的青年。后者将自己温柔漂亮的妹妹奥莉薇娅的照片给他看,他一眼就爱上了姑娘,以后多次造访,经过几次来往,获得了女孩的芳心,女孩的父亲赠送给他一套房子作为结婚礼物。巴金三十岁的时候,还没有娶妻,甚至连恋爱都没有谈过,他把心交给了读者。1936年秋,他收到一封陌生女孩的来信,之后两人鸿雁传书不断,最后结合在一起,女孩叫萧珊,原名陈蕴珍,两人年龄相差十多岁。在他四十岁那年,两人才结婚。托尔斯泰与莫斯科宫廷侍医贝尔斯一家交往密切。后者以为他看中了大女儿李莎,实际上他爱慕的却是二女儿索菲娅·安德列耶夫娜,那时两人相差十六岁。贝尔斯一家很多人不同意他俩的事,然而索菲娅的母亲看出如果索菲娅拒绝的话,托尔斯泰也不会再爱上其他的人。在席勒全力以赴投入到《阴谋与爱情》的创作中时,封·沃尔错根夫人和她十七岁小女儿绿蒂来访,席勒被少女可爱的倩影倾倒,姑娘反应似乎不是很强烈。五年后,他还牵挂着此事,于是又去保尔巴赫探望封·沃尔错根夫人,在返回魏玛的途中于鲁尔道尔城停留,并去拜访沃尔错根家的亲戚兰格菲德夫人,夫人的两个女儿给他以深刻的印象,尤其二女儿夏绿蒂·兰格菲德对席勒十分体贴热情,之后双方频频相会,互定终身,并在亲朋好友的慷慨解囊下组成了家庭。
最后,应该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大作家们的母亲或者具有“母性”的亲人在对孩子“勤奋、乐观、慷慨、上进”的性格塑造中起到了至关重要作用。母亲永远是距离儿子最近的人,优秀的“母性”造就优秀的作家。每个母亲都珍爱自己的孩子,安徒生的母亲、外祖母给了他勤奋乐观的性格。歌德的母亲慈祥温存、爱好文学,常给儿子讲故事听,外祖母在他四岁的时候便送给他一套表演浮士德故事傀儡戏玩具。托尔斯泰的母亲玛利雅小姐天资聪慧、文雅娴静,擅长琴棋书画,会多种外国语,善于编故事和讲故事,可惜在他一岁半的时候就去世了。真正给他以温暖和崇敬的是塔基雅娜姑妈,尽管当时对其有监护权的是亲姑妈。契诃夫的母亲温柔娴淑,婚前曾写过小说,成家后,又常常把这些小说念给孩子们听。在高尔基不幸的童年生活中,慈祥、幽默、智慧、宽厚的外祖母,常常绘声绘色地给小外孙讲述奇妙的民间故事。他常常陪外祖母去山林中采集草药和蘑菇。
大作家们这些非同寻常经历以及个人勤奋,不但给后世留下了彪炳史册的巨著,而且他们的思想和人生哲学也是一笔不朽的财富。安徒生提出要用童话来争取新的一代,远远地升华了童话的现实意义。白居易提倡诗人写诗必须以“补察时政、泄导人情”为宗旨,指出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现实主义文学的方向。托尔斯泰认为,“最高尚的快乐只能从三样东西中找到,这就是工作、舍弃自我和爱”,“外表的美丽是可以一眼被发现的,但要发现美丽的灵魂却需要很长的时间,可是爱一个人,首先要爱不朽的部分,最珍贵的部分——他的心和灵魂”。别林斯基谈及艺术的魅力所在,即“触到事物的本质,显示一切可怕的真实。一笔就在形象力把最本质的东西表现出来,让人可以用手去摸触,让最不善于判断的读者也一下子就可以把一切都明白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