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白菜可是农家的当家菜。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季,吃的蔬菜主要以白菜为主。
立秋前后,菜园里的黄瓜、西红柿等都已下架。衰败的秧子、做架子用的树枝等清理完毕后,大白菜就开始播种了。用大镐刨出一条约30公分的垄沟,用粪桶提来大粪倒在里面,然后把挖出来的土回填。浇水把土地洇透后,用铁锹翻一遍。再用大耙把土打碎,细细的荡平。利用清晨把白菜籽零散的撒上,用脚踩实,再用大耙轻轻荡平。如果觉得略显干燥,还可以淋上些许的水分。
过几天,绿油油的菜苗出土。等到菜秧子长到巴掌大的时候,就可以分畦栽种了。事先下好粪肥的菜畦疏松平整,按间距挖出小坑。用小抹子把菜秧子带着土台挖出来,放到土坑里,用手将四周的土压实。栽完一畦后,再大水漫灌,使菜秧子得到充足的水分。开始几天的菜秧子有些发蔫,过不了多长时间便恢复过来,变得郁郁葱葱。
经过管理期间的浇水、除草、捉虫等环节,大白菜开始变大、长芯儿。一般在11月下旬就可以采收了。采收时,特别讲究时间,如果收获过早,不仅产量低,品质还差;如果收获过晚,容易遭受冻害。打落下来的老白菜帮子也是舍不得扔的,剁碎喂鸡鸭。或是挂起来晾干,做成“黄菜”。这种黄菜是做“懒豆腐”最佳的菜品,别的菜做出来没有那个味道。
收获的大白菜要放到菜窖里“回一回”才能好吃,但农家没有几家有现成的菜窖的。就在屋前比较暖和的地方挖一条1米多深的大沟,把那些比较饱满的大白菜一颗接一颗的竖着摆放在一起。摆满后上边横上几根木棍做支撑,上边铺上玉米秸秆,再用厚厚的土覆盖在上面。在一侧留一个出口,用破棉衣棉被盖好。
选出来的秕白菜用来腌制酸菜。洗净后放到屋角的大缸里,放一层白菜撒一层盐,一直到大缸满了为止。找一块红石头压在上头,然后加满水。等到发酵好的时候,屋子里充满酸酸的味道。从缸里捞出酸菜,洗净后做“酸菜熬粉条”、“酸菜馅饺子”等比较美味可口。如果家里老爷们喜欢喝两口,就着扒开的酸菜芯也能整上二两。
熬白菜、白菜馅蒸饺大概是最普遍的吃法。尤其是剁的很粗略的白菜根部,加上葱花、五香面、荤油等佐料。薄皮大馅的蒸饺一口下去满口爆汁,那滋味别提多美了!
现在随着科技的发展、塑料大棚的出现,各种反季节蔬菜琳琅满目、应有尽有。但我舍不掉的依然是大白菜,它依然是我家餐桌上的主打菜。虽然吃法多种多样,我最喜欢的还是炒白菜和蒸菜饺这两种方式,也许是拙人自我辩解的一种方式吧。和它相伴的还有一直陪伴我长大的花生,不仅偶尔捧上一捧到茶几上,一边剥着放到嘴里一边喝上一杯。就是在吃完饭后,也要吃上几颗,感觉那才对味儿。有人可能鄙夷这种“土包子”行为,我觉得还是始终不能割舍的是那一股浓浓的乡情。
一生难了白菜情!
来源:徐树仁原创
点击量:462
发表时间:2023-01-13
审核人:张占宣副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