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散文作品 > 我和“老克油坊”的不解之缘
我和“老克油坊”的不解之缘
作者:刘微鹏

说到和“老克油坊”的缘分,还要回溯到 20091213日,这个日子也将是我永远铭记的。

燕赵晚报时评版有个“画里话外”栏目,主要是就近期的新闻事件配上一幅漫画加一段简评,短小精悍、图文并茂,广受读者青睐。但这种形式全国其他报刊也很常见,能不能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使“画里话外”成为全国独一无二的栏目呢?于是,在13日与燕赵晚报副总编萧含的网聊中,提出了能否再配首打油诗的建议,并毛遂自荐承担写诗的任务。萧总认为想法不错,便留了时评部的电话,让我下午大概六点钟给老克打电话,商定具体合作事宜。后来,才知道老克就是时评部的王克成主任。

下午一回家便给老克打电话,老克很爽快,说就今天晚上吧,我们把素材给你发过去。因为家中当时没有宽带,无法传漫画和新闻,于是老克就在电话里把新闻内容给我描述了一遍,是南京耗资5000万新建才一年的汉中门大桥,被市民发现有30多根栏杆裂开了口子。接到投诉后,施工单位竟连夜用胶水将裂口糊上了。放下电话后,我开始拿出纸笔进行构思,大概二十分钟后终于写出一首:“一桥飞架在金陵,栏杆开裂浆糊缝。古人凭栏多壮语,今人至此胆心惊。”用短信发给了老克。然后非常惴惴不安地把电话打过去问怎么样,没想到老克说,好,就它了。第二天一早,急急得买了一份晚报,翻开时评版,漫画、新闻、短评,最后是我的那首打油诗,当时的喜悦之情今天仍记忆犹新,萧总、老克的雷厉风行与痛快豪爽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就这样合作开始了。电话中描述毕竟不是长久之计,因为很难对新闻有综合的把握,漫画是怎么画的也没有直观的印象,于是便下班后去离住处较近的一家网吧,登录QQ,由青梅煮酒把素材发过来,我把打油诗写好后再发过去。再后来觉得网吧也不方便,干脆买了一个笔记本电脑、安上了宽带,就在家里每晚打油,妻子也帮忙推敲修改,做起了打持久战的准备。

现在回想起来,觉得当时真是年轻气盛、自不量力,没有把困难进行充分估计,因为不可能每次都会有灵感的,也不可能每天都写出满意的打油诗。所以,虽然当时大脑很兴奋,但冷静想想,自己这样连续登打油诗到底合不合适呢?别的时评稿件可以选择使用,为什么我的打油诗就一定要选用呢?如果水平不高怎么办呢?如何向读者交代?所以,在兴奋的同时也焦虑不安。

我把这种不安告诉了老克,同时也提出几点考虑和建议:一是如果打油诗效果不佳,为保证质量做出调整较大,完全不必顾及我的面子,而应该署上真实作者;二是现在时评圈子里面有许多高手,写得打油诗也很好,如果他们有投稿愿望,也可以发动他们投稿,择优录用,以保证打油诗质量;三是可以尝试在时评圈子,按固定时间发表一个帖子,放上漫画和新闻背景,大家发言评论,也可以撰写打油诗,设置一个截止时间,到时候从中择优发表。宗旨只有一个,就是尽量提高新闻诗评的质量和读者满意度,把“画里话外”板块做成全国媒体同类板块的佼佼者,形成精品。

可能老克也意识到了由一个人操勺打油的做法不可持续、弊病明显,况且燕赵时评博客圈的建立和发展汇聚了一批人才,比较可行,所以就采纳了我的建议,开始在博客中贴出第二天要见报的漫画和新闻,大家都来做打油诗,最后择优见报。这种做法不仅保证了打油诗的质量,而且也调动了更多人的积极性,符合燕赵晚报报网互动融合的理念,可谓是天时地利人和。期间,虽然有人员的变动和些微的调整,但老克油坊却不断发展壮大,在全国媒体中独树一帜。

去年5月份,媚雪儿发文(估计题目是老克给加上去的)为俺书功,很多溢美之词,真的是不敢也不配承当。想自己当初自不量力,然后力不从心,最后心力交瘁,太有失重托;提了一个建议,最多算抛出一块砖,把众多美玉引出来而已,自己却如卸下了担子。要说真正的功劳,应该属于时评部的同志们,他们才真正把这个栏目当事业来做,为之付出的辛苦和努力也最大,这一点是任何人都不能相比的。

同样是去年5月,家中出了变故,自己的情绪非常低落,没有了打油的心境,再往后便渐渐成为了一个围观者,为之很是怅然。但真正放下走远是不可能的,曾为油友聚会未至而遗憾,也曾因鹿台君的玩笑而思索,特别在博文目录中开辟了“老克油坊”专题,以便回顾那段令人难忘的时光,彼此交往的日子虽浅,但觉相知已经很久。如今看到老克油坊的油香四溢、风生水起,内心也感到非常高兴和欣慰。

可能油坊只是人生中的一个驿站,但却永远是一方心灵的港湾。2011-12-23

 

[上一篇] 父亲的老酒

[上一篇] 难以忘却的悲鸿故居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4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