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散文作品 > 难以忘却的悲鸿故居
难以忘却的悲鸿故居
作者:韩凤舜

 (一)

      那是一次公差机会,恰巧路过天下美景甲桂林的小城阳朔。当时感觉日程不是太紧,我们一行人利用中午时间,乘船借机领略漓江山水美景。所搭乘的游船是一对夫妻开的,船上可做大锅鱼就餐。上船已近12:00,船家利落地很快炖出了鲜美的“穿条子”鱼,我们喝着自带的家乡高度白酒,趁着难得的悠闲短暂时光,忘却奔波劳碌的疲惫,堪比神仙般的心舒神清,一边欣赏若世外桃源般美轮美奂的景致,一边大块吃鱼大杯饮酒,生硬把个倾情畅游,发展成了忘我畅饮。

       到大家已无量再碰杯时,基本都成了醉中望山,迷眼看水。水走船动人晃悠,山行树摆脚不稳。这时我竟然毫无顾忌地爬上了简易的木梯,坐在没啥安全保障的船顶。眼中模模糊糊,意识朦朦胧胧,望着周围天上人间美景,小风微吹间,身体歪倒不觉入睡,别人在兴奋地领略漓江风光,我却困倦地进入周公梦乡。

       等船返回码头靠岸,大家拾阶而上走出去一截路时,倏然发现没了我的身影,赶快回头去找,一伙人从高处望去,竟然见到我正呈大字型放肆地在船顶酣睡。这下害得大伙酒醒了大半,这要是翻身滚到江里,后果真是不堪设想!

       我被叫醒,照旧糊里糊涂地在后跟随大家徒步去县招待所停车场,走到大约一半路时,看到路边标示牌写着右拐100米是徐悲鸿故居,于是我独自浑浑噩噩快步向这贸然出现又令人神往的处所奔去。匆忙间进门粗略转了一圈,就赶快去追赶大家,结果到汽车跟前,还是被等在那里的同伴笑着责备道:“以为你又想游览漓江去了。”

       接着我们继续驱车前行,到现在竟是一直再没到广西那边去过。

              (二)     

        以后的日子里,每当闲暇之余,常常想起那梦幻般的惊险短暂阳朔之行。这很难在脑海中滤出真切画面的印记,本来就烟雾缭绕的景致,醉酒后的遗留更加恍惚。没想到这碎片型影像更容易勾魂摄魄,更让人心存向往和追忆。特别是对徐悲鸿故居红街门、白屋墙的走马观花一览,茫然间渴望再一次参观久久让人魂牵梦绕的住所。

       曾经跟科班老师正经学习了一年素描和油画,又担任了两年中学美术教师的我,对国内西画鼻祖徐大师倾慕已久,能近距离感受先人徐悲鸿住所的一草一木、桌椅床案,很使人十分神往。更何况徐大师在北京、上海、重庆有故居不难想象,在小城阳朔住过很令人猜测。加之桂林烟雨朦胧、山水田园、自然天成的美景吸引,到桂林阳朔一游的心情渐渐迫切起来。

        韩晓的歌声表达了我长久的心念:“我想去桂林呀我想去桂林/可是有时间的时候我却没有钱/我想去桂林呀我想去桂林/可是有了钱的时候我却没时间。”

        如今我已办了退休,到了成为所谓“有钱有时间老爷爷”角色的光景,真就该亲临其境了却久违的心愿了。

             (三)

      首先到我家县城的几所旅行社咨询,倒是有时常组织去桂林团成行,但行程中都没有安排徐悲鸿故居,一旦提出安排半天阳朔自由行,就都面露难色了。而我自从近年血压增高后,性格也如影随形地急躁起来,凡事不再等个迟迟顿顿,简直把游览桂林山水及徐悲鸿故居院落的无限引力,变成如梦寐以求渴望见到梦中情人般急不可待。而意料不到的是真有个佳丽在哪边召唤,这个声似刘三姐音调的美女叫燕子。

       起因是我又上网联系桂林的旅行社,与一名叫燕子的客服互加了微信好友。她热情地说能灵活调节行程,只要确定下来到桂林的日子和返程的时间,就会提供日程和价位。等这一切都预定好后,我说走就走独自背起行囊,在家人担忧的目光里,毅然任性地踏上列车,经过近24小时的行驶,直达桂林北站。

       在旅行社安排好住宿后,我立即微信和家人报了平安,马上语音过来四岁半孙女甜甜的童声:“爷爷,你到了吗?”

      我动情地语音回:“嗯,我到了,这里在下雨呢。”

         孙女又语音道:“我就想问问,你拿雨伞了没有?”

      听到这关怀的语言,我不禁感情脆弱地眼眶湿润起来。由此想到自己年龄大了,血压高了,心血管也有斑块有狭窄处了,家人的担忧和无奈的不快是不无缘由的,刚孤身在外一天就默然地很思念起亲人。

             (四)

       首先的行程安排是乘船游漓江最美段落,20元人民币背面图案景点就是其中的精髓。恰是细雨绵绵日,正如烟雾缭绕时。青峰夹岸,绿水潆洄,峡谷峭壁,悬泉飞瀑……

     这里用明朝诗人唐暄的《漓江》诗“桂阳江上石凌空,谁作丹青画本工。涧树参差清磴影,岩花磊落碧云丛。神仙洞府无凡近,城市山林自郁葱。倚棹中流更回望,居然海上看瀛蓬。”替代因激动而冒出来的所有堆砌形容词语。

 (五)

      桂林这边的山是很有特性的,这奇特的喀斯特(KARST)地貌,和云南石林一样性质,只是石林更晚一点,桂林属早期,已风化为孤山了。从桂林到阳朔一路上看到的全是一个个如出锅窝头或新生竹笋般或单或双或六、七个相连的山峰。这异样山型的标志性代表就是桂林城内的独秀峰了,清朝袁枚曾在此以景明志,诗云:“青山尚且直如弦,人生孤立何伤焉。”青山尚且可以矗立如琴弦,人生孤立无援又有何妨碍!于是我自己也禁不住想到,特立独行何尝不是一种坚守和保持?如那个满身芳香胸怀报国之情,带着《离骚》奋身投江的屈原;如谭嗣同的“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又如徐悲鸿的“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

   带着这份情愫,我独自乘公交寻至“独秀峰~王城景区”,进入大门放眼望去,根本不见号称地标性象征的独秀峰踪影,问了两处保安,才在广西师范大学的教学楼和树荫的缝隙里,隐约望见这座名峰的部分端倪。到山跟前不惜一身汗水,奋力攀上峰顶,丝毫也没感觉到她的雄伟和高大,与站在楼顶的感觉几乎差别无二。我想,可能这位山峰也与时俱进般地昭示着今人,率性而为的自命清高也应放低调点儿,好自为之悠着点儿也是一种选择吧!

      到龙脊梯田看景时,山的貌相又回归成了峰峦起伏、气势磅礴的山脉。这倒解读了为何广西壮族自治区19583月才成立的因故。这里的大山真深真高,山上葱郁生长的并非寻常的灌木,而是茂盛的棵棵树林,可想而知当年剿匪的难度该有多巨大。

   步行间,看到路边标识牌“大寨”,想起已经很遥远陌生“农业学大寨”的口号,那时山西省昔阳县大寨村,在半脱产干部国务院副总理兼大队党支部书记陈永贵的带领下,大战虎头山,兴修梯田发展粮食生产,曾被政治推上历史舞台名扬神州。如今的昔阳县大寨,已然是面目全非。山上全是树木,梯田没了踪影,平房变成楼房,农民们大都在村办企业做工。反而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这县名起的好,谁也不得罪)这边的大寨村却名声大噪起来。登上山顶放眼望去,这里的龙脊山比虎头山高大雄宏,这里的梯田连绵不绝。这里的村寨原始返朴,如世外桃源,似仙界田园。这里      已是与桂林山水并列的旅游胜地,游客纷纷慕名踏至。

   龙起龙升虎落夕阳,彼山西大寨消此广西大寨兴,村名相同,世事无常。站在龙脊山顶俯瞰沟下,四面层层叠叠即将插秧的梯田水漫映日,旁边绿树衬托的地块颇显黄色,想来若到秋季稻穗成熟片片金黄时,真就随了当地人给这个景区起的较为俗气的大名“金坑”之愿,满满的黄橙橙真似金子填充。加之旅游不菲的收入,这里真可套用一句话:“原生态美景就是金坑银坑”。

   这次从桂林乘车南行颠簸近3个小时,到这里游览,感到的不是疲乏而是深深地震撼。如果把漓江山水、阳朔风光,比做一幅图画,一枚盆景,那么龙脊梯田就如恢宏的立体印象,大气博美!

 (六

     阳朔县城真是个小镇,到现在依然不大,常住人口只有三、四万,原以为我生活的县城所在地很小,常住人口八、九万,后来知道北戴河也不大,常住人口才五、六万。这两个旅游胜地相同点是幽静典雅、自然丽人。到旅游旺季,流动人口都能达十几万,加之每年随团而来的几百万游客人次,真是熙来攘往、络绎不绝。导游说:今年五一小长假时阳朔的双人标准间一晚涨到700元,最后还是爆满了,他只好带着团住到附近的县城里。

     近两年我和家人曾经选择在北戴河小住了两个夏季,那清新略湿润的空气,凉爽阵阵的海风,确实是短期居住休养的极好处所。于是我在想,是不是以后条件允许时,也可考虑到风景秀丽的阳朔民居偶住时日,当然前提是要能适应这里更加潮湿的气候,能习惯天天吃米粉,且还要能多日不思念口嚼戗面馒头的香甜。

    阳朔的楼房都不高,阳朔的街道很不规范,还基本保持着原来状态,我很快就找到了当年登岸的台阶,走上了那条街道,凭记忆拐进了巷道里,并顺利到达徐悲鸿故居。

     故居的外围还是记忆里一袭的白粉墙、小青瓦。故居的大门上方悬挂着廖静文书写的“徐悲鸿故居”牌匾,门楼右侧悬有吴作人先生手书的“徐悲鸿故居陈列馆”之竖式牌匾,院门在路西,旧居为一座单进中式砖木结构硬山顶平房,青砖灰瓦,面阔3间,进深3间。中为正厅,右间客房,左间画室。正厅后饭厅,客房后卧室,画室后厨房。小北房现为故居管理办公室,小南房现正在搞书画展。后院有徐悲鸿半身铜像雕塑和两块刻有徐悲鸿图章的艺术石块,还有个常年关闭的后院门。步入故居之内庭,但见一株10多米高,两抱围粗、浓荫若盖、花香醉人的玉兰树。这株玉兰树可以说是徐悲鸿故居的一大特色了。

      故居里主要展示了徐悲鸿先生早年在此生活的实情实景,有藤椅画案、书桌茶台。同时也有反映徐悲鸿先生一生经历的图片和他在此创作的画作仿品等等。1936年徐悲鸿游阳朔,想定居于碧莲峰下。李宗仁得知后,便买下这处院落相赠。徐悲鸿住下后,自称“阳朔天民”。

    徐悲鸿在这里居住时是1936-1937年间,主要因筹建广西美术学院而来。由于抗战爆发,经费困难,建学院事搁浅,就又在此帮助桂林培训美术师资。

《晨曲》《逆风》《风雨思君子》《古柏》《漓江春雨》等就是该时期的代表画作。

      这时段,廖静文还没有和徐悲鸿相识。1942年廖静文和徐悲鸿才相恋,1946年两人结婚。不到7年,19539月一代宗师徐悲鸿仙逝,仅活了58岁。到六十二年后的20156月,廖静文去世,享年92岁。

    廖静文女士著《我的回忆—徐悲鸿一生》中第153页的一段文字是这样描述这所故居的。

      “有一天,悲鸿在阳朔舍舟登岸,见到阳朔镇上有一所破败的小屋,屋前有两棵高大的白玉兰树,正在盛开,朵朵繁花,艳如白雪。悲鸿恋恋不忍离去。他忽然想租下这所小屋,和那位船夫周大哥一起住到这里,做一个阳朔的老百姓。他当时还刻了一方图章:‘阳朔天民’。后来,这件事被李宗仁知道,派人去买下了那所小屋,加以改建,送给悲鸿。悲鸿虽然感激李宗仁先生的盛情,但他站在那白碧红窗、巍然屹立的房屋前,却感到茫然若失,他深深地怀念着原来那所小屋的天然情趣。”可见徐大师也是更喜欢自然天成、拙朴地设

我最初对画坛巨匠徐悲鸿先生的了解就是通过阅读这本《我的回忆—徐悲鸿一生》开始的,徐悲鸿在美术上坚定不移的选择了现实主义绘画道路,认定"素描写生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他认为要恢复师法造化就要靠写生,而乞灵于抄袭模仿只能造成中国艺术的停滞不前。这样的艺术观与他一直关注现实生活、关心国家民族命运的人生观高度契合,在这种艺术观的影响下他创作出了《奔马》、《愚公移山》、《田横五百士》等优秀作品。其愤世嫉俗、悲天悯人、歌颂英雄与鞭笞邪恶的主题体现了现实主义的创作精神,不愧为中国近代现实主义艺术大师。

同时他还以毕生的精力从事美术教育工作,培养扶植了大批美术人才,成为一代卓越的美术教育家。更重要的是,徐悲鸿身上兼具中国文士的传统品格,如安贫乐道、诲人不倦、直道而行、与人为善等

奋发进取的精神和顽强向上的精神都给我留下深深的印象。特别喜欢他说的一句话:“我并非追求曲高和寡,更非刻意离群索居,但我很喜欢闹中取静,在心中修篱种菊。”

漫步在这座小小的院落间,耳边仿佛响起了《听闻远方有你》旋律,我吹过你吹过的风,这算不算相遇。我走过你走过的路,这算不算相逢。我还是那么喜欢你,想听你讲学问。我还是一样喜欢你,只为你的优秀!

               (七)

      在桂林我住宿的酒店附近,有一家“福瑞小炒”饭馆,我点了一盘普通热菜,要一碗白米饭。结果菜上来后,服务员跟着拎来给产妇送粥保温桶的小半桶饭,且米很好。

    旅行社到最后也未曾谋面的客服燕子姑娘,每天微信问候一句,接站和送站都安排小车提早等待。送站的师傅分别时说的“祝您返程旅途愉快!”很感人。

车到张家口需再换乘另趟火车,我把身份证递进窗口购票,结果工作人员把钱退回,把票和身份证递出说:“你已经购了票了。”一想肯定是儿子从网上提前给订好的。

    不觉间,心里的原有期盼已经悄然褪去,一种温馨和知足感油然而生。


作者简介:韩凤舜(网名,天街小雨),1957年重阳节出生在河北省怀来县的一个小山村, 1987年夏季在张家口市教育学院中文班毕业。几十年来种地、教书、做职员和办企业均没干得有太多出色,目前退休赋闲在家。

[下一篇] 我和“老克油坊”的不解之缘

[上一篇] 山乡秋景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4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