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日报》四十年的征文启事,像一块巨大的石头猛然投入我记忆的脑海,立刻泛起涟漪阵阵……
1988年,我正随沈阳军区的侦察大队在云南老山前线激战正酣。7月底的一天上午,连队通信员为我送来一个长长的厚厚的信封,我接过信封一看,上面有《泸州报》的字样。
顿时,我明白了,一定是我投给《泸州报》的小小说有了回音。果然,当我打开信封,翻开报纸,找到四版副刊时,《军列停站时》,宋伟这些铅字,便跃入眼帘。
我高兴异常,战友们纷纷问我遇到了什么好事,我激动地说,我的小小说《军列停站时》发表在《泸州报》1988年7月16日的副刊上了。
是啊,从1986年9月开始学习新闻写作,到1987年7月开始在军地各级报刊上发表新闻稿件,发表文学作品的小小说,对我来说还是破天荒第一次,而且还是发表在我家乡的《泸州报》上。怎不令我惊喜兴奋呢?!
如果把这比作我与《泸州日报》的初恋,那么接下来,从1988年7月开始,到36年后的今天,我与《泸州日报》之间发生的故事,三天三夜也讲不完。
1989年6月,荣立二等战功的我载誉回到家乡纳溪县人武部工作,天天与文字材料打交道。在部队养成了读报、写稿、投稿的习惯,我有空就瞄准和研究《泸州日报》的有关栏目,不断采写稿件,时不时就有稿件发表在《泸州日报》。
当年与我同期参战的一名战友,因战功卓著被中央军委授予战斗英雄的荣誉称号,不久其母被选为市县人大代表。为此,我专门采访了这位英雄母亲,写出了通讯《英雄母亲的平凡事》投给《泸州日报》。很快,稿件就在头版显著位置发出,获得一致好评。
打古镇当年是我经常下乡采访的一个点。那时他们镇上有个党校,定期对镇、村、社干部进行培训,搞得很好,我采访后写出了通讯《头雁从这里起飞》,稿件同样在头版刊出。诸如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
除了写乡镇,县人武部的工作当然更是重点。1994年,四川省军区在全省县级人武部开展“四个一”达标建设评比活动,纳溪县人武部考评总分获得全省第一。我随即写了一篇通讯《全省第一无奥秘》,《泸州日报》二版头条刊出。
有趣的是,这篇稿子还引来泸州日报社当时诸多领导的青睐,表示有机会想到人武部参观我们的建设情况。我迅速向县人武部领导汇报后,主动邀请报社领导来我们县人武部参观座谈。
当时的纳溪县委常委、宣传部领导得知情况后不无惊诧地说,我们邀请泸州日报社领导多次,都因报社领导工作繁忙未能成行,你们是怎么做到的?对我们县人武部与报社开展的交流互动给予高度评价。我也因活动获得圆满成功而受到领导高看。其实,这都是《泸州日报》对一个勤奋笔耕的通讯员最好的支持。从此以后,我的干劲更足了,先后又在《泸州日报》上发表了一系列稿件。
2004年3月,我转业选择自主择业到泸州市江阳区。2006年12月,机缘巧合,我应聘到泸州市安监局从事宣传信息工作,与《泸州日报》的联系互动更加紧密。
直到2017年5月我离开市安监局,把10年多在市安监局工作期间采用的稿件进行整理,我惊奇的发现,在总共900余篇纸质稿件中,《泸州日报》就多达500余篇,我粗略算了一下,几乎是一周就要在《泸州日报》上发表一篇稿件,其中一篇稿件还获得了泸州市好新闻三等奖。这包含了《泸州日报》对一个通讯员的多少爱啊!
从1988年7月在《泸州报》发表小小说开始,至今已过去36年。从消息、通讯、侧记到言论评论文章,再到散文、随笔、诗歌......我个人的成长和写作上的一点点进步,是在《泸州日报》这块沃土汲取丰厚营养的结果。
这期间,我先后被泸州市委宣传部,泸州军分区政治部、纳溪县(区)委宣传部等单位评为优秀通讯员多次。在此,我可以拍着胸脯大声说,我的军功章有《泸州日报》的领导、编辑、记者老师们关爱的功劳。
那些曾经帮助和支持,关心和厚爱我的报社领导、编辑、记者老师们,我都一一铭记在心,感恩萦怀。虽然现在我离开了工作岗位,但我与《泸州日报》的情缘还在继续,《泸州日报》的每一点发展和进步我都在关注,都在默默支持和点赞。
四十年短暂急促,四十年漫长遥远。爱好写作和记录生活的我,从当年二十啷当,一晃写到如今即将迈入花甲之年。值此《泸州日报》成立四十年之际,谨以此短文略表一个长期得到《泸州日报》厚爱的老通讯员深深的谢意和祝福!
《泸州日报》,你的过去我见证参与了不少,你的未来我将一如既往陪伴。祝福《泸州日报》,看好《泸州日报》,这张充满温暖和爱的报纸,一泸有你,我从不孤单。
[下一篇] 宋伟的新兵日记(连载44—48)
[上一篇] 知青文学方兴未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