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个秋天,又到了娲皇祭典日。不禁想起了八年前的丙申火猴年之秋,冀南大地传来了好消息,“河北省邯郸市涉县人民政府在娲皇宫隆重举行最大规模的葫芦丝合奏吉尼斯世界纪录称号的挑战”。这一天是2016年9月28日。
秋分刚过,位于涉县古中皇山脚下的娲皇宫格外动人,特别是那端庄美丽的女娲雕塑双目神往,一幅俯瞰外界迎接贵客造访的神态。娲皇宫的古建筑群古朴典雅,与陡峭的山崖错落有致,呈现着苍劲奔放层林尽染的神韵。广场上的树丛叶子泛着金黄,一动不动地静候着神圣时刻的到来。
这天的太阳早早爬上了中皇山的额头,阳光映照着盛装出席挑战的2204名葫芦丝爱好者。他们大都是当地的学生,也有从京津、晋冀鲁豫及各地的葫芦丝演奏者。中皇山下喜庆一片,崇州大地喜气洋洋。盛大的、不同凡响的、属于娲皇数千年来最精彩的历史一刻到了。
开场的锣鼓敲起来,祭奠的礼炮响起来。与以往的“娲皇笙管”,专为庆祝女娲娘娘寿诞的礼仪、歌舞、武术、易学、传统道教文化祀神祭事的风格所不同。而这一天,是在吉尼斯世界纪录官方认证官罗琼的见证下,以年号2016为基本规模(而实际超近贰佰人)的大型传统少数民族器乐-葫芦丝共同奏响了具有当地特色底蕴的《女娲颂》之曲,展现出了当今民乐振兴民俗文化之盛况。看!中皇山下,人山人海,如诗如画,盛况空前,令人震撼。向伟大祖国的繁荣景象添上了一抹最精彩靓丽的人文画卷。那情那景,唯美天成,突出了中华儿女与日俱进的风采和情怀。听!中皇山下丝乐缠绵,天籁之音久久地回荡在秋的上空,为娲皇娘娘送上了新时代具有民族古代风韵的五声音乐艺术,感染着崇州大地的老老少少。那丝那曲,穿越时空,为女娲神话插上了音律的翅膀。
自古以来,女娲的形象历来是文学巨匠“取一点因由,随意点染”的画龙点睛之笔。曹雪芹的《红楼梦》巧妙地为这部女子作传的书,导入了女娲神化人物为开篇之举,堪称完美。通过引出那块弃石幻化成通灵宝玉,随太虚幻境中的侍者下凡的故事而娓娓道来。“原来女娲氏炼石补天之时,于大荒山无稽崖炼成高经十二丈,方经二十四丈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娲皇氏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只单单剩了一块未用,便弃在此山青埂峰下”。
在鲁迅的《故事新编》中,作者并没有完全停留在对女娲形象的正面描绘上,而是通过一些不和谐的因素,如女娲对说古文的人感到厌恶、无法沟通,以及女娲死后的场景中,自诩为女娲后人的人们在她的死尸上安营扎寨、挑动战争等情节,来揭示社会的矛盾和问题的复杂性。这些描写不仅是对历史的解构,更是对现实的深刻反映,体现了鲁迅对于社会的深刻批判和对未来的憧憬。以达到针砭时弊,渲染了对于新文化、新思想的追求和倡导。鲁迅在《补天》一文中,女娲的形象被赋予了积极向上的精神,她的献身精神和创造精神成为了对当时“五四精神”的一种阐释。达到了作者所要达到的意向高度。
这次娲皇祭典,巧妙地与中国传统的葫芦丝文化融合为一体,收获了世界吉尼斯记录的重大成果。这背后离不开几位先生的努力,离不开在申请、文创、作曲、组织、教唱、排练等环节的紧密协调配合。原邯郸市葫芦丝巴乌学会会长秦振海先生热心弘扬、推广女娲文化,担当此项活动大任。中国葫芦丝协会常务理事,著名作曲家魏仕健多次进驻娲皇宫体验生活,在全面把握女娲精神的基础上,写出了曲调优美、场面盛大的葫芦丝演奏曲《女娲颂》。并在当地葫芦丝爱好者们的反复苦练下获得完美演奏效果。这次活动也得到了当任中国葫芦丝巴乌协会会长何维青先生的大力支持,何会长在发来的贺信中指出:“此盛会弘扬了民族文化艺术,有利于民族团结,繁荣昌盛,有利于葫芦丝.巴乌的交流、发展和进步。...弘扬民族文化艺术,盛世中华民乐辉煌。”
魏师键:葫芦丝作曲《女娲颂》
这次最大规模的葫芦丝合奏吉尼斯世界纪录称号的挑战并成功创造了新的吉尼斯世界纪录,影响和带动了女娲文化的传播,以至于这些年女娲祭典越来越有影响力,每年的9月28日都会招来各地喜爱女娲文化的人们来此祭拜。要知道,早在2006年5月20日,建于1400多年前的北齐时代、至今保存完好的河北涉县中皇山的女娲宫、女娲祭典已成功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编号Ⅹ-38。“女娲祭典”令人欣慰,葫芦丝艺术更是深得人心。
秦振海:邯郸市葫芦丝巴乌协会会长
我有幸受邀参加了该次盛典,是迷人的葫芦丝音乐和我的葫芦丝老师魏仕健先生给了我这次难得的机会,成为了我今生难忘的美好记忆。
本文作者:刘洪云
2016年秋,丝韵吉尼斯世界纪录的挑战证、参演证书至今保存在我的书柜中,成为了我引以为豪的一张名片。
2024年秋写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