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阅读刘宏志编的《王剑冰研究》一书,感觉厚重,此书为大十六开,共456页。说个心里话,在当下匆匆生活工作中,要静心把此书全部细细读完,还是需要巨大勇气的,也需要不凡的耐力的,我终于把此书全部读完了;我把此书全部读完的秘诀在于,在封面折叠页后面的空白页上,有王剑冰老师的签名,还有,封面上有王剑冰老师的相片。他对文学自信的影像,仿佛成为我在文学路上行吟的偶像,也仿佛,他就在我眼前,激励着我。我的这一叙述,不是一种虚构,而是心中内蕴的一种情感自然的流露,因为在2018年7月底,我参加了《奔流》编辑部组织的作家研修班学习,聆听了全国著名散文家王剑冰老师的课。
正因为有了这份情感,我才跟编辑部买了这本书,并且用了好长时间才读完这一部研究巨著。在阅读中,我的感觉是沐浴春风,美哉,而且仿佛在花园徜徉,收获颇丰。
全国著名文艺理论家林非写的《多姿多彩的艺术面貌——读王剑冰先生的散文》一文,我感触深深。“我曾在美国休斯敦做过一场学术讲演《什么是最理想的散文》,提出:如果能够实现四个方面的因素,即最能够触发读者长久感动的,最能够唤醒读者回忆起或向往着种种人生境遇和自然风光的,最能够引起读者深深思索的,最能够在艺术技巧和语言的文采方面满足读者审美需求的,这样就能够使得自己撰写的散文作品达到最为理想的境界。”我认为,这就是评价最理想的散文的高标,而不是相关的高级别的散文奖。在往昔,我耳闻目睹,在文坛,大多数作家认为,凡是获得什么大的级别的散文奖,就是最好的散文。现在我恍然大悟,这是一种掩耳盗铃的行为,也是自己欺骗自己的文学行为。因而,我渐渐地对文坛上每一年的文学奖的事件,没有感觉,感觉的是,热闹是他们的,与我无关。我依然安静地,该阅读的就阅读,该写作的就写作,该外出采风的就采风,该参加笔会的或学习的就参加,把散文创作的目光放远些,放到“最理想的散文”的高标上。
“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散文家,确实应该在自己心灵中震荡着充满忧患意识的责任感,剑冰先生的篇章启示和鼓舞着我也应该像他这样,努力抒发出关怀整个民族的情韵来。”作家,就意味着一种担当,担当忧患意识,而不是一味歌功颂德的写作者;作家,就意味着一种责任,一种传播文学精神正能量的责任。我认为,正能量的内涵,并非都是好的一面,还应包括不好的一面,仿若一片树叶,有向着阳光的一面,也有背着阳光的一面。我们只有认识这两面,才能够全面地认识这片树叶,从而在认识中培养我们的文学辩证思维,从而避免片面地看问题;作家,意味着具有一种关怀整个民族的情韵的情怀,而不是,空话连篇,辞藻缤纷,到了自己的利益呈现眼前时,什么民族利益,什么民族情韵,什么家国情怀,将置于脑后。这样的所谓的作家,我身边多的是。如果一个县域,这样的作家越多,就是这个地区的文学灾难,当然,表面上是文学的盛事,其实不是,因为我们要看到文字后面的人,是什么样的人?我们应该追求的是:“以不朽之文,传不朽之人”, 努力抒发出关怀整个民族的情韵。
“散文创作的核心与要点,总在于生动形象地叙述情景,真诚炽热地抒发感情,广阔深邃地思索人生,精彩非凡地结构文字。剑冰先生在这些方面所做出的磨砺与突破,就使他在这条创作的道路上不断地向前攀登着。”林非先生的散文创作的指导思想,将指引着我不断进行散文创作实践;王剑冰先生的散文创作精神,将鼓励着我,在散文的道路上,创作出读者喜爱的更多更美的散文篇章。
全国著名作家贾平凹的《读王剑冰的散文》一文,读后,感触不少,比如,“作家成熟,写作进入一定层次,文章愈进入了漫谈和杂说,随心所欲,文章无法,可读后却觉得每一句都是作家自己的生命体验,深刻、生动又独特。所以,真正好的散文并不仅仅在那些我们通常认为的优美呀、诗意呀的抒情,它不在乎写了什么,告诉读者多少东西,而在于让读者想到了什么,有多少唤醒。”这一段文字,给我的启迪是,第一,作家成熟的标准是什么?是漫谈和杂说,随心所欲,文章无法。我回忆起我的文学阅读史,凡是成熟的全国著名的老作家的书,我阅读的感觉,都是如此的,漫谈,杂说,随心所欲,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没有固定的章法。在此,我作了限制为“老作家”,因为老人经历了不少风风雨雨,因而老作家所说的人生的风风雨雨,读者相信。反之,如果一个年轻作家,就挥洒风风雨雨,抒发与自己年龄并不匹配的情感,读者并不相信。即使其他读者相信,我也不会相信。如果遇到不相信的篇章,那就没有阅读的必要。所以说,成熟的作家的作品,读者读后就会感觉,每一句话,都是作家自己的生命体验,而并非他人的体验。而且,读者还会感到,作品的深刻、生动又独特。
著名文艺理论家孙荪的《剑冰的创作盛年》一文,我阅读,我记录,我感概。“我对剑冰比较熟悉,南丁老已经把剑冰这30年对河南散文界的贡献列举了,先是做主编,然后是散文学会的会长,做了大量的组织工作。剑冰同时又是一个很好的作者,先是诗人、小说家,现在基本上成为一个比较纯粹的散文家。”娓娓道来的话语,让我思索,从贡献角度说,王剑冰老师在他创作的30年中,已经对河南散文界做出了贡献,并非抽象,可以列举大量的散文成就,以及列举贡献的具体行为。由此及彼,触发情思,一个本土作家为本土书写了不少文学作品,也为本土的文学事业做出了不少默默无闻的文学事。如果能够看到抑或听到读者的评价:这个本土作家为本县的文学事业打拼了一番,留给后人十几部文学作品,做出了贡献。如果有了这样的评价,感觉欣慰了,感觉幸福了。
“我们经常读史书、读文学书、读散文书,那么,在散文史上能够留下一两篇也就不虚此生了,现在剑冰已经留下好几篇了,已经可以称为不朽了。”不朽,是多少散文家的最高追求,但是,散文史的书是薄的而不是厚的,要收录的作家与作品是有限的,是全国真正的著名作家及其代表作,因而,在每一个散文时代,要抵达这一高度的平台,真的是少之又少少,不容易啊。对于我来说,只能是高山仰止,望洋兴叹,但必须向王剑冰老师等等散文名家学习,笔耕不辍,继续向前,多出版自己的散文作品,为本县的文献事业奉献自己的点滴心愿。
作者简介:马永欢,男,供职永平职中,教师。云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回族文学》等多家刊物微刊专栏签约作家,《永平回族》主编。作品在《散文百家》《北极光》等报刊上发表,出版9部著作。作品入选多种选本,并荣获大理州2013年度公开出版图书奖等多项奖项。参加第八届全国回族作家、学者笔会,《踏雪寻梅》首发式在《东方散文》遵义笔会举行,奔流文学院第七期作家研修班学员。文学成就载入《中国回族文学通史》,《永平记忆》等5部著作被中国现代文学馆收藏。
[上一篇] 打开白沟文化财富的钥匙 ——为《白沟的传说》出版鼓与呼
[上一篇] 22人评张炳吉散文集《乡关路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