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炮畅想
春节期间,鞭炮声此起彼伏,激情欢快地唱响,震撼着大地和天空,荡漾着年的胸膛。
鞭炮的称呼各地有所不同,主要有“爆竹”“爆竿”“炮仗”、“编炮”、“鞭炮”、“编”等。河北省永年县把放鞭炮称作“放炮仗”和“放编”。
鞭炮最开始主要用于驱魔避邪。以后,人们婚丧嫁娶都要燃放鞭炮。现在放鞭炮的范围更广泛了,主要有各类庆典、商场饭店开业、建设项目奠基、新建房屋上梁等等。尤其是在春节期间,鞭炮声从城市乡村不断奏响,响彻了大江南北。
很喜欢鞭炮,年年春节都要燃放。记得上小学的时候,我和妹妹在崇文区永外李村爷爷家过春节,爷爷给我们每人分了一小堆只有过年才有的瓜子、花生、水果糖和2毛钱压岁钱,还给我们买了鞭炮,那种鞭炮高20毫米,粗3毫米,是用红纸做的。我和胡同的小伙伴经常掐着鞭炮的屁股燃放,很安全,崩不着手。妹妹她们用手拿着,点燃后再扔掉。那时候,放这种小鞭炮成为我们过年的乐趣。
依稀记得中学放寒假的时候,我到田堡村姥娘家过春节,在发小胡福增家玩的时候,看到他和他爹正在做炮仗。他爹看到我喜欢炮仗,就对胡福增说:“咱家里有火药和药捻儿,让老维嘉(当地称呼人都是在名字前加上老字)找点纸,你给他做点吧”。我马上回家拿来两本不用的课本,帮着打下手,胡福增边做边说炮仗做法,他用两本书为我做了60个炮仗,还编了起来。时间虽然过去了四十年,但做炮仗的情景依然难忘怀。炮仗制作过程主要分为四部分:炮筒,火药、药捻儿和鞭炮制作。
炮筒制作主要用书或课本,先裁成50毫米宽的纸条,再用筷子(筷子头削成15毫米粗细的段,插捻儿用)卷起来,用手再搓紧,最后放在压板(较粗的木头一头安上轴,固定在房梁上;另一头用轴和带斜面的木板连接在一起;下面是钉着带斜面木板的长条凳)碾压,碾紧后在炮筒腰上裹上红纸条,用糨子粘好。做好的炮筒一头眼儿大,填充火药和封口用,另一头眼儿小,装捻儿用,按大小顺序打捆。
俗话说做火药是一硝、二磺、三木炭。先要熬硝,拿小锄头在过道的地上削地皮,再用柴锅放水熬,也有用厨房的泥土熬硝。刚熬出来的硝颗粒很大,下一步就是放在碾槽中碾碎,然后把硝磨成细粉末。硫磺可以从费电磁珠中取,也可去集市上买。木炭用麻杆烧制的碳(要碾碎)。三种原料按照比例配,这就是炮仗的火药了。
药捻儿制作,把整张炮捻儿纸裁成一根根长纸条,撒上硝粉,再用手搓成捻儿。
做炮仗需要插捻儿、填充火药、封口三道工序。先在打成捆的炮筒有小眼儿的面,依次插入火药捻儿,用钉子在两侧钉一下,将药捻儿固定住,防止漏风和松动。然后把炮筒倒过来,在有大眼儿的面粘上纸,用筷子头捅依依捅破,露出炮筒的大眼儿,倒上火药装药,最后用胶泥封口,砸实。炮仗做好以后,用药捻儿编起来。
曾经经历过一次非常危险的事情,一直记忆犹新,每次想起来,都感到后怕。那是中学毕业后,在兵工厂工作的邻家哥哥当了民兵,经常要参加军事训练,从他那儿学会了做大炮仗。那天,我从供销社买来手电灯泡和几个二踢脚,和同学一起做大炮仗。把二踢脚撕开,倒出火药。用医院开药瓶用的小砂轮把小灯泡磨一个小口,放进一些点火药,从正负极沾上两条漆包线待用。找来大药瓶子,把剩下的火药倒进去,装入带有火药的小灯泡,塞满碎纸压实,两条漆包线从瓶盖的眼儿(事先弄好)中穿出来。做好以后,在接电池的时候,差一点接通电源,吓了一身冷汗。当我们把这个大炮仗拿到没人的后院放时,接通了电源,只听一声爆响,瓶子被炸的粉粉碎。从那以后,再也不玩危险的事情了。
二〇一〇年二月二十三日(农历初十)晚
[下一篇] 灯笼情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