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年游历于山水之间,徜徉与城市与乡村,对历史文化名城更情有独钟,无论是山西的平遥古城、云南的丽江古城、四川的阆中古城、还是安徽的徽州古城,以及数百座承载着璀璨历史文化的古城,都早已在我的脚下留下踪迹,在心中镌刻印记,在梦中穿越往来,而距离我居住的城市只有百余公里之遥的浚县古城,却仿佛被遗忘和漏掉了,这真是一个游历中的失败之憾,正应了舍近求远、好高骛远这等不明智之事了。
2025年元月出行的第一站,去河南鹤壁市浚县古城弥补寻访古城的缺憾,这座河南省唯一一座县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让我的确开了眼界,增长了见识。
冬日的暖阳格外的温煦,车入古城的街道,光滑的青石板道虽然有些窄,慢慢行走,感受静谧和深幽,却有一种历史的穿越感。我最近一直在看一个叫红果免费剧平台上的穿越剧,看了20余部,诱人的情节让我停不下来,有几次边炒菜边追剧,差一点糊锅。浚县古城的景象,让我好似也穿越了。
在一个街口停下车,环视周边的店铺、茶肆、门楼、旗帜、牌匾,有些迷离,拍一下脑门,拐过一个弯,却更像走进了古代。
站在街的中央,翘首向南北两端张望,两座高高的朱红门楼耸然挺立,威严雄伟,豪气千秋。街道两旁门店林立,旗帜飘舞,明清时代风貌的建筑雕梁画栋,古朴典雅,气质非凡。琳琅满目也罢,目不暇接也罢,大饱眼福也罢,总之,身临其境的穿越感极强。
跟随一对年轻的俊男靓女折进一条小巷,这里有一片青竹郁郁葱葱,灰砖蓝瓦精致雕刻,幽静别致的环境。一个镌刻有“大原”字样,古朴高大的门庭前有一个铜像,一人昂首远视,气宇轩昂,手持一杆毛笔作投射状,看来似是这里的一个名士,只可惜周边没有找到说明,只有胡乱猜疑。又一个转折,迈入一座院落,清净典雅,极富诗境,只因短暂停留,而听不到任何历史回声。
再一次折返回归主街道,嘈杂之声渐渐涌动,摸摸肚皮,方知到了饭时。听当地人介绍,这里的石子饼、豆腐汤、烩面都有特色,于是步入一家老店各取少量,品尝后果然清香怡人,口感滋润,别有一番风味,让人难以忘怀。特别是这里的烩面,滑润、柔软、筋道,远超我曾经吃过的多地烩面。
在街上左顾右盼,黎阳的名份比比皆是,比起浚县的标注更加鲜明。我追根溯源,方知浚县古称黎阳,始建于西汉高祖年间,至今已有2200余年的历史。黎阳故城遗址是古黄河岸边重要的城镇遗存,也是浚县诸多城址中历史跨度最长、内涵最丰富的城址,并于世界文化遗产黎阳仓遗址有历史性的有机联系。黎阳仓始建于隋朝文帝时期并一直沿用至北宋,为国家性官署粮仓。黎阳仓历来地位重要,很早就有“黎阳收,顾九州”的说法,说明黎阳郡的重要存在。
来到文庙,一位美女主播正在这里演播,甜美的声音,姣好的容貌,卓绝的身姿,一袭白色衣袍,与这里的苍劲松柏和朱红门墙形成鲜明映照,让文庙更富生机。孔子端坐与庙堂之上,俯视苍生,与这座城市日月同辉,使得这里千百年来人杰地灵,福寿永康。
在典史署,红色几乎覆盖了这里的所有门庭,入门的大红双喜子,庭院深处的洞房,仿佛来这里的人都似要获得一场喜气,让新的一年更加幸福美满。这些气氛虽与典史署的原来作用格格不入,让人们在祥和热烈的气氛中迎来新岁,还是别有意义的。
浚县县衙简朴威严,同我光顾过得全国各地古县衙虽有相似布局,但也有异曲同工之妙,方正不乱,中通且直,纳天地罡气,显时代风韵,也是一处不凡的景观。当日衙内空旷,少有游客,天空湛蓝,纤云弄巧,与县衙的古朴建筑共同构成一幅朗朗乾坤图,历史的众多故事曾在这里演绎,人间悲欢,风云变幻,能够让后人思考,也值得徘徊其中。
如果说文庙、典史署和县衙都见证了浚县古城的历史文化,而关圣庙和古戏台,古城墙和世袭翰林府更让众多游客叹为观止。关圣庙里的牌楼精致宏伟,祭记赤兔马和青龙偃月刀的碑亭,还有三义殿、五虎堂,都把能彰显关公云长的元素表现出来,尽善尽美,塑造了一个古代英雄的文化形象。登上古城楼,向外遥看大运河广场的辽阔,向内俯视古戏台的精致以及古街景的繁华,历史的沧桑感一直漫延至碧空深处。而世袭翰林府曾经的百座房屋,如今只有少量留存,然回望端木家族的历史,端木家族倡导的“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诚心经商风气,你也可以从中获得精神要义。
文治阁四面通透,高耸入云,朱红体色,八面临风,高峻壮丽,庄重典雅,可谓谦谦君子,是浚县的标志。这座不知何时修建的阁楼,明代万历年间曾移钟于阁上,所以又称钟楼、鼓楼,通高约20米,山下分楼、台两部分,四面券洞,相对同行,平台上建筑,高10米,分两层,为重檐四角攒尖顶,挑角花脊,琉璃瓦剪边,顶镶宝瓶。如此建筑在全国也是少见。
在一街口看到驰名中外的浚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泥咕咕”,这一千年文化泥塑品,是浚县的另一个文化标志产品。不得不买,那就选择心仪且价格适宜的买了几个,做一个纪念。吃得好,饱眼福,有藏品,还想来,因为这里的夜景璀璨如梦。
几年前曾去过大伾山,位于浚县城东不远处,现存道观佛寺建筑群7处,名亭8座,石窟6处,各式古建筑138间,摩崖碑刻460余处,有中国最早、北方最大的浚县大佛而著称。还有浮丘山和隋唐大运河浚县段,共同构成的“两架青山一溪水,十里城池半入山”优美画卷,你觉得浚县还会被众人遗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