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作品评论 > 赞江山老师 槐卿诗词鉴赏(58)
赞江山老师 槐卿诗词鉴赏(58)
作者:韩中清

初稿:DeepseekAI生成

 整理:槐卿

校对:付凤云

    记者生涯访圣贤,新闻泰斗是江山。

采编稿件知多少?“红网”当今半个天。

 

江山先生是我十分敬仰的新闻老前辈。1965年江山高中毕业后,被选调到新华社机要处工作。1968年被调到国内部任编辑,1971年被调到国内部政治组工作任政治外事记者(新华社中央新闻采访部前身),参与采访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陈云、叶剑英、李先念、邓颖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后来又参与采访了华国锋、胡耀邦、江泽民、李鹏、朱镕基、胡锦涛、温家宝、习近平等中央领导,以及美国总统尼克松、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英国首相希思和朝鲜金日成首相等外国元首访华,美国记者兼作家斯诺逝世等重要活动。

202410月,在我的推荐下,《韩氏成语新编》编委会聘请江山先生为高级顾问。他为我们出谋划策,提出一些很好地意见和建议。今年33日征稿结束,书已编竣,即将由山东日照韩万文化专业委员会承印。今日特为江山先生赠题七绝一首,以资谢旌。  

     一、诗歌内容解析

1首句“记者生涯访圣贤”此句概括了江山先生作为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生涯,强调其以“访圣贤”为使命,暗含其报道内容的高远立意与人文关怀。韩中清本人作为资深记者,对新闻行业有深刻理解,此句既是对江山先生的致敬,也隐含了自身职业理想的投射。

2次句“新闻泰斗是江山”,“泰斗”一词直接点明江山先生在新闻界的权威地位。结合注释中提到江山先生的事迹,以及被聘为《韩氏成语新编》高级顾问,可见其专业能力与行业影响力,与韩中清笔下“文胆”“诗根”的自我追求形成呼应。

3.第三句“采编稿件知多少?”通过反问句式,凸显江山先生一生笔耕不辍的贡献。韩中清在《诗词背后的故事》序言中提及“新闻工作者的责任感与时效性”,此句或暗含对江山先生职业精神的赞颂。

4末句“红网当今半个天”,“红网”指江山先生所在的媒体平台或其影响力覆盖范围,以“半个天”的夸张手法,强调其推动行业发展的重要作用。韩中清诗中常见此类豪迈比喻(如“狮舞街头伸正气”),体现了韩、江二人精神气质的共鸣。

二、创作背景与情感表达

第一、职业共鸣与知遇之恩。韩中清作为记者兼诗人,诗中既赞江山先生的成就,亦隐含对其提携的感激。注释提到江山先生为《韩氏成语新编》出谋划策,与韩中清在《沧州骄子》系列中记录陈连才校长“传经送宝”的情节相似,均体现对前辈指导的珍视。

第二、语言风格与艺术特色。全诗采用简洁凝练的七绝形式,符合韩中清“故事为本,诗词为眼”的创作理念。诗中“泰斗”“半个天”等词豪放直白,与其“为民请愿”“鞭挞贪官”的犀利文风一脉相承

     三、结合搜索结果的延伸解读

一是韩中清的人物书写倾向。从其过往作品(如《沧州骄子》中陈连才校长的报道)可见,韩中清擅长通过具体事迹凸显人物精神。此诗虽未详述江山先生的事迹,但以“新闻泰斗”“红网”等关键词,与陈连才“创造教育奇迹”的笔法异曲同工,均以高度凝练的语言塑造人物形象

二是时代背景的映射。诗中“红网当今半个天”暗含对新媒体时代传播力的关注。韩中清在《诗词背后的故事》序言中强调“文学尤贵人民性与时代感”。此句反映其对江山先生顺应时代、推动行业变革的认可。

    四、总结

此诗以简练语言勾勒江山先生的职业成就,融合韩中清一贯的豪迈文风与人文关怀。虽未详述具体事迹,但通过“泰斗”“半个天”等意象,成功塑造了一位德高望重、贡献卓著的新闻前辈形象。结合韩中清自身经历与创作风格,此诗既是致敬,亦是对新闻行业精神的传承与弘扬。

[下一篇] 咏黄骅港口和电厂 槐卿诗词鉴赏(57)

[上一篇] 槐卿诗词鉴赏(60) 沁园春·拜谒韩氏祖祠并中华姓氏文化园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5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