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炳吉先生所著的《赞山行散文集》目前有三卷,即,《乡关路远》《路在门外》《一路风情》。由于三部散文集的书名中都带有一个“路”字,所以被简称为“三路”“三路”在万事万物求新求变的年代,延拓散文创作边界、坚守散文人性本真、追求散文美学价值,在新时代把散文推向更加开放远阔的新世界。
三部名作,三种气象。《赞山行散文集·乡关路远》聚焦怀恋故乡的乡情性散文,《赞山行散文集·路在门外》突出论理说道的哲理性散文,《赞山行散文集·一路风情》关注壮游天涯的游记性散文。在张炳吉先生笔下,散文呈现多元共生、纵深发展、雅俗共赏、相互激励的新姿态。
《赞山行散文集·路在门外》一书“等闲拈出便超然”,全书追求自然拙厚的美学格调和哲理化的散文品性,艺术地反映平常琐碎的生活里闪耀的哲理与整个时代精神的美好,散文集中的“土气息泥滋味”展现出强大的哲学生命力。《相反的方向有新景》是张炳吉在本书中的一篇短文,文章强调“从相反的方向看人、看事、看风景、看世界、看历史”,因为这样可以发现与众不同、新异的东西;在《临帖不可一辈子》一文中,作者指出“没有创新、没有自己的特色,别人对你的评价仅仅是肯定,而不是赞誉”;《存车参数》这篇文章说明“不结合当前实际情况,生搬硬套别人的经验害人不浅”;散文《该怎样挑选西瓜》阐述“放权于人,实则放松自己”的哲理。追本溯源,这些文章的创作与作家河北大学哲学系四年扎实的学习功底以及喜欢思考的思维习惯应该密不可分。
《赞山行散文集·乡关路远》一书讲究独特的文化情调和本真的个体生命本位,将“公安三袁”的“不拘格套、独抒性灵”文学主张和归有光“洗炼精粹、情深隽永”的散文品格推向极限。作者表现事业和生活、顺境和逆境、梦想和期望、存在和体验等诸多主题。在《童年的小油灯》里能看到母亲灵巧的摆弄的双手,欣赏惟妙惟肖的“手戏”。在《猎兔随想》中表达的是同情弱者的善意,辩证阐述强弱的意趣。作者在《日落五马山》中抒发了对家乡 “父亲山”的由衷热爱;《石头下的生命》展现生存不易、弥足珍惜的生活态度。
《赞山行散文集·一路风情》是作者行路采风的力作。对于采风,张炳吉先生不赞成蜻蜓点水、走马观花,他多次不惮险巇、不辞辛苦,发掘有深度、有内涵的创作素材,激发创作灵感。为占有第一手材料,他曾五赴正定、数抵天津,在海南客居百日,在武当山采风七天。终于创作出展现典型、生动、独特的生活细节,终于在时代的进步中造就了艺术的进步。
《赞山行散文集》三卷在为我们带来时代气息的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作者对生活哲理、人生志趣的关注,这些美好情感是我们每个人、我们民族前行的精神引领和价值标尺。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 散文品性反映一个时代的风貌,映照人民群众的灵魂。《五猖会》《藤野先生》《女吊》《狗·猫·鼠》《纪念刘和珍君》,鲁迅的散文,或抒写故乡、或刻画师友情感、或化作匕首投枪,给散文创作注入了革新活力。实力派散文家朱自清、林语堂、梁实秋或寄情自然山水、或偏重书斋煮文、抑或反映社会现实,构架起现代散文流光溢彩的人文大厦。新中国成立后,刘白羽、杨朔、秦牧、魏巍的散文则熔入现代化更加激越的情感和更加宏大的历史叙事。新时期以来,贾平凹、周国平、余秋雨、周晓枫呈现对事对物独特心境、展现对人生命存在状态的深刻反思。在新时代,张炳吉先生踏着新时代的脉搏,呼吸着新时代空气,携笔走路,眼观世界,边走边写,不知不觉写了“三路”。我们相信,他还会有更多更好的作品问世,也相信他越来越接近上述大家名家,开拓出新时代散文的一片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