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到鲁讯纪念馆,终于看到了。
前两次都是因为维修而没能入内。
鲁讯纪念馆在北京阜成门内北街的顶头。
7月的天气有些闷热,路两边的槐花任意地飘落着, 树叶的缝隙中不时有吱吱的蝉鸣声洒落出来。
在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内大街宫门口二条19号,北京鲁迅旧居位于北京鲁迅博物馆内。
1924年5月至1926年8月,鲁迅在此居住。鲁迅在这里完成了他的《华盖集》《华盖集续编》《野草》等文集和《彷徨》《坟》《朝花夕拾》中的部分文章。
看鲁讯博物馆有这样几点收获:
1、 鲁讯家祖上是翰林大官,家道富裕才能供得起子孙们念书。
2、 鲁讯少年时看书学习较杂,1898年考入南京江南水师学堂,学习西方文化,学的课程有:化学卫生论,金工教范、求矿指南、几何学、水学入门等,这些科目的课本都在那里展示着,有的书页上还有鲁讯当年勾画的笔迹。
3、 上了东京后接触到了新潮人物,章太炎、蔡元培等。
在观众留言薄上我看到有人写得挺逗:讯哥,向您学习,很喜欢您的精神。
有人写了三点感想:
1、 吸烟的确不好,不要吸烟。
2、 一个国家需要有文学家,更需要科学家。
3、 鲁讯的作品有的是精华,有的很普通,需加工整理。
还有人写道:
鲁讯是伟大,但若生在今日又会如何?
这话就问得有些份量了。
记得当年有读者给一家很有影响的大报写信问:鲁讯要是活着会怎样?
当时报纸没法答复就转给了郭沫若,郭沫若回答:那也得看他的表现。
看后的另一个感觉就是鲁讯很勤勉。整理较对的古籍资料就有300多万字,那时没有电脑和钢笔,就是用小毛笔一 笔笔那样写出来的。鲁迅的成功和他家乡历史上就出师爷和他的勤勉有关。
2012年7月9日
[下一篇] 再爬神六线,初见老石台
[上一篇] 整理采访赵国栋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