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民间高手 > 张春玉 艰难中,坚持搞发明创造
张春玉 艰难中,坚持搞发明创造
作者:雁在蓝天


张春玉在大连安山寺


住在大连甘井子区博爱老年公寓烂尾楼中十年的机械工程师张春玉,在没电,没水的条件下,硬是靠一股子韧劲和耐力,搞出了一项国家承认专利的发明和两项正在进行后期研发的项目。

张春玉说,他已经拿到专利证书的发明是普通民用项目,而他正在研发的两个项目则有利于人类的生态环境改善和人民军队的现代化建设。

      当笔者来到能住两百七十多户,现在只有十户居民靠自备发电机抽水和太阳能照明,冬天住四楼还得靠烧煤取暖的一处清冷的山坡小区的张春玉的家里时,印象最深的是不足六十平方米的房间内,摆着的五只盛水的塑料桶,最大的一只白塑料桶能到人的胸部那样高,像汽油桶那样粗,张工程师介绍说,因为开发商和建筑商之间的矛盾,导致了这里断电断水,已经十年了,他这些水桶都抽满了水,节省些使用,能用二十多天。屋子的靠东墙处还有一处烧土暖气的铁炉子,多年的使用,已经是烟熏火燎得有些发黑。卫生间里堆着一团长长的塑料软管,准备抽水用的。窗外的墙上,挂着几片太阳能光伏发电板。

     今年68岁的张春玉,大个,清瘦,朴实的脸上,眼中不时闪动着一种搞理工的人才有的执着和认真。

  这个1953年出生的人,曾做过黑龙江省笔架山监狱农机科长,农机修造厂厂长,大连吉发机械厂技术顾问。

张春玉从16岁上班工作就在笔架山修造厂做车工,与机械打交道。后来被保送到八一农垦大学学习农机专业。在校学习期间就曾因学习刻苦 ,又有6年的修理农机经验,在大一实习组装发动机时发现了收割机发动机曲轴有立碴裂痕而避免了一次重大机械事故,受到老师的重视和学校的表杨。

张春玉对专业的学习也都非常认真,现在回想到那时学的机械原理,材料力学还能说出老师当年讲的要点:只要有接触,就有力的作用,我们的工作,就是找出受力点和计算出材料的应力,然后给出相应的材料。

后来在工作中看到德国雷肯公司大犁,一台机械能连续使用几年也不出现故障,而我们国产的同类机械使用不长时间就有毛病,细究原因,一是设计时就有缺陷,属胎里坏,再一条原因就是材料不过关。在农机修造厂和农机科,就因多次对大豆精量点播机,水稻苗床人工播种机、悬挂深松进行技术革新而被上级部门和省农机管理部]评为技术革新先进标兵。

退休后依然兴趣不减,到大连定居后,一次在大连博物馆看到中国第一台高压氮气压缩机,很有感触。又勾起了他探索改进中国机械的想法。巧合的是那些天他帮儿子修理一台机器,用钳子拧一个生锈的螺丝时,掰坏了一把钳子,也没拧动,换了把钳子,又掰断了钳口,他记起原先在工厂用钳子掐钢丝也经常断钳把,这些现象让张春玉琢磨了起来。他从钳子的断口处和两扇钳把的结合处开始分析,发现了两个因素:一个是 受力结构不合理,再一个是材料不过关。 他至今还记得当年在学校时教力学的王泰恩老师的教导:我们来上大学,不是要学会做某一种机械和产品,而是要学习如何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现问题,就解决了问题的一半。

发现了钳子的问题,张春玉就开始着手进行改进。他从力学的受力角度对两扇钳把的结合角度进行了改进。又通过同学关系搞到了一块做钳子用的特殊材料。自己设计了图纸又找到个体机械加工厂亲自指导进行加工。最后经过多次试验,感觉比现在市场上的钳子耐用了几倍。

他知道,搞科学得用数据说话,于是带着他的产品找到了大连理工学院的力学研究室请他们帮助检验测试。,测试后效果非常理想,主持试测的老师告诉他这个改进成果,在国内应用工具中还属空白,可申请专利。就这样,张春玉的发明专利申请获得了国家的批准。

接着他又着手研究两项发明,张春玉介绍说,他现在研究的项目,成功后,一个能为节省能源,改善生态环境,另一个实施后可在军队现代化建设中收到明显的奇效。

至于细节,张工则冲我嘿嘿一笑,说目前还不能说得太多。

令人敬佩的是,张春玉的这些研究工作,都是在这样没水没电的艰苦条件下进行的。而对这样条件的改善,他说,十年了,只能等待政府加大监管的力度。


 

[下一篇] 邯郸作家荣获中国散文年会二等奖

[上一篇] 赵本山:建设美丽乡村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5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