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老程在微信里告诉我,他这些年把摄影的兴趣转到了鸟类和昆虫上来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多地想到更多的地方去玩玩转转。去吃更多没有吃过的山珍海味。飞禽走兽成了人们餐桌的美味佳肴。为保护鸟类,老程参加了中国鸟类保护协会,这些年跟着协会去过国内的很多山川湖泊和东南亚的热带雨林进行鸟类调查,参加过很多次鸟类放生。
这些年老程通过拍鸟也发现了不少珍希鸟类,有些还是国内很少发现。像戴胜、棕头小山雀、暗绿胜眼、毛脚燕等,还有些不知名的鸟的图片在林学院研究。
他最喜欢的一句诗是:劝君莫打技头鸟 子在巢中盼母归。他认为距今1400多年的白居易都有如此的环保意识,我们当代人真是愧对先贤。
在老程的空间里,鸟类专集占了多数。看到那一只只在网套挣扎的生命,那些奄奄一息的痛苦眼神,他还能做什么,只能发出微弱的呼声。老程感慨说道,我们现在不加强环境保护,早晚是“水浅鱼难跃,天高鸟不飞,大限到来日, 人兽同时归。”问到大限何时到,老程像真事似地告诉我:不可说。
老程酷爱照像,当年他每天都在怀里揣个数码像机,随手拍照,那时他的电脑里已经建起了五六个相册。他照像讲究主题。有一阵子以照石狮子为主,不管是桥栏上的,寺庙门前蹲着的、张大口的、扑绣球的。现在的狮子照片早就超过两百张了,他想闲时整理出些精品,出本《百狮图》。后来又专照起了梅花,光是蜜蜂采花这一特写镜头就有几百张了。 在他的照片里有些生活即时照是很耐人寻味的。有一幅他起名《出家人不贪财》的作品:一个和尚手里握着一叠百元大钞还嫌少,旁边的事主正无奈地在往他的手里数钱。反映出市场经济的大潮已经冲到了佛门净土。
在另一幅作品《包袱》中,一个蓬头土脸的乞丐身后背了一个大大的,用绳子捆绑得结结实实的破棉絮包袱吃力前行,暗示人们包袱越重越发展不了。
他的作品还有很多是关注市政建设和社会风气的。在区政府大楼旁边有一处低矮的旧楼,据说是个很有来头的驻地单位的产权。好几年了因为补偿达不到要求就是不能动迁。老程又把镜头瞄向了那里。他要通过透视对比的手法拍出这幅《政府眼下》的作品。
他对攝影有过专门的研究,在网发表的两篇谈摄影体会的文章至今还挂在那里。
如今他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了拍鸟上,他要通过他的作品让人们更多地了解鸟类,保护鸟类。
表现自然是永恒的主题,老程一直这样认为。
他说,放飞鸟类,其实是放飞一种心情,没有放生过的人是很难体会到的。
2016年5月16日 郝连成
附:程增生的拍鸟作品
[下一篇] 大风中的鼓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