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文艺名家 > 闫正国的墨竹情怀
闫正国的墨竹情怀
作者:通灵

 

 作者简历:闫正国,1960年10月生于河北省石家庄市,祖籍河北巨鹿县。1967年至1977年在石家庄市上小学、中学。1977年7月至1978年12月在高邑县古城村下乡知青。1978年12月至1987年12月在陆军84师、河北省军区服役。现在省直某机关供职。虽生在经济困难时期,下过乡,扛过枪,条件艰苦,但自幼爱好美术,常以书画陶冶性情,丰富生活。犹对国画墨竹无比欣赏,情有独钟。慕其虚心有节之品格,尚其谦谦君子之风范。工作之余常提笔画之、写之,以寄情怀。其墨竹作品《清风正气》获2013年全国见义勇为书画展优秀奖。现为河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闫正国的墨竹可用两个字来形容:灵动。而他画墨竹的原因,则是为了修身养性,抒发情怀。

闫正国祖籍河北巨鹿。父母于解放初到了石家庄。他于1960年秋出生。这是一个大家庭,兄弟姐妹5人,全靠父母那点工资支撑生活。父母的勤劳善良,对子女的厚朴教育,弥补了一家人生活上的局促,兄弟姐妹们个个学习刻苦,成绩优秀,进步向上。

1967年,闫正国到了上学的年龄。当他挎着小书包进入了小学一年级的时候,迎接他的并不是想象中的那种温暖的校园。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正在横扫着一切学校的秩序。好在闫正国是小学生、“红小兵”,还没有串联和批斗校长老师的“任务”,尽管他勤奋、好学,但无奈受时势的影响,许多该学的文化知识还是没有学到。当然,也不是一无所获,他参加了学校宣传队,学会了拉板胡和二胡,经常深入工厂、农村宣传毛泽东思想。他爱好美术,学校出板报、写标语、画宣传画都有他的身影。1976年,一幅国画作品《毛竹丰收》让他爱不释手,曾临摹两幅送同学留念。从此他喜欢上了看似简单实则内涵丰富的墨竹。

就这样度过了10年的学校时光。1977年,闫正国高中毕业了。根据政策规定必须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19777月,他下乡插队到高邑县。白天下地干活,没事了就比划着画画竹子。

1978年底,闫正国应征入伍参军,离开了农村,成为一名解放军战士。虽然他对传统陆军(战斗部队)感兴趣,但却被分配到了工兵营机械连。他及时调整了心态,勤奋工作,不怕吃苦,遵守纪律,很快获得了领导和战友们的好评,赞扬他守纪律、不娇气,工作动脑子,文化素质高。因为有点基础,所以出板报,画报头,写标语,拉二胡,样样拿的出手。后来又当了副班长、文书、排长、技师。在1985年普及学历教育中,他参加了成人高考,考入河北师大政教系。经过2年脱产学习,顺利拿到大专文凭。后因部队裁军,转业到省直某机关供职。

下过乡,扛过枪,进了机关,环境变了,但他爱好美术的情怀没变,尤其对竹子的那种喜爱,更胜从前。因为墨竹之于中国文人,确实不只是画画儿而已。闫正国说:“我对国画墨竹无比欣赏,难以忘怀。慕其虚心有节之品格,尚其正直君子之风范。工作之余常提笔思之,画之,写之,以寄情怀”。  

“我也许卑微,但我景仰高风亮节;我也许渺小,但我敬慕风骨侠义我也许懦弱,但我崇尚坚韧不屈”。不过,要把竹子画好不容易,要画出风骨神韵来,那就更难。一枝一叶总关情,这就需要用心观察,需要用心体悟,需要掌握法度,也需要融入人生的阅历。2007年,闫正国在沧州农村挂职扶贫,结识了当地一些书画朋友。业余时间,常常向他们请教,虚心学习。这些画友对他既鼓励,也指点,让他真正感受到了竹与竹的不同,叶与叶的相异,逐步了解了其中的自然规律和绘画技法。在他的笔下,一幅幅墨竹或傲然挺立,或一身正气,或飘逸俊俏。看来,闫正国已深得个中其味。

这几年,他勤于实践,在摸索中提高的很快,使他的墨竹更有韵致,更有美感。在2013年全国见义勇为书画展上,他的作品《清风正气》获得优秀奖;在2013年新华区的桑榆之歌书画展上其墨竹作品获二等奖。现为河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自古书画本相通,首在精神次在功。悟得梅兰腕下趣,指上自然有清风。”郑板桥的诗句令闫正国感同身受。他:“画竹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好看,而是要让人们从中看到一种精神,得到一种振奋,能够感悟到的不单纯是墨竹本身,者的阅历和人生的追求。”

以书画性情丰富生活,生活当然会更充实,更美好。


[下一篇] 隶书名家刘炳森

[上一篇] 浩然来去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4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