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新增(深州市大屯镇张家屯村人)叙说解放新保安的经历
我叫张新增生于1928年3月15日,1946年3月15日加入中国共产党。我亲历了解放新保安,老人说着说着进入了那激情燃烧的岁月————
老人用苍桑的音调唱起了:
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
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
民主政府爱人民呀,
共产党的恩情说不完。
呀呼嗨嗨伊咳呀嗨,
呀呼嗨呼嗨,呀呼嗨嗨嗨,
呀呼嗨嗨伊咳呀嗨。
那时,乡亲们上街唱着这首歌曲,载歌载舞,庆祝解放。
1947年冬天,石门经过我军浴血奋战,终于迎来全部解放。摧跨国民党石门市党部及深县等16个流亡国民党县政府,深南县终于解放了,平分了土地,我们穷人终于翻身当家做了主人。
我18岁时在村里担任共青团书记兼民兵排长,1948年9月10日,深县北麦区张连长(相当于现在的乡镇武装部长)通知我村组织支前人员。我和支部书记张根兴研究决定:我为支前组长,伙夫张根山,通讯员张同斌,担架队吴增禄、张海维、张东立和张福珍,组成张家屯支前小分队。担架由自己村里解决。按照上级规定,我村组织木工做担架,他们是张进生、张来考、张迎春。做了两天做成了两副担架。
15日,我们来到北麦区集合,嗨,来的人真不少。潘村的有潘根旺、潘海申、潘吉昌等4人。还有西高、半壁店、后屯、陈家口等村的人,共120人。下午1点,我们在张连长的带领下,步行50公里来到深南县县城(现在的深州市)进行培训学习。整个深南县组成了一个担架团,全县共制作750副担架.
学习的内容有:首先进行形势教育和这次支前的重大意义,其次进行纪律教育,再次进行伤员的基本救护和抬担架的方法。在深南县我们进行了实战演习训练。
我们一行人步行来到了曲阳县。曲阳县境域为半山区县,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貌自西北向东南依次为低山、丘陵、平原,俗有"六山一水三分田"之说;位于华北平原西部,太行山东麓。在曲阳县找到了部队,并进行了分配。按一个班配三个担架。我分到了解放军山东纵队4旅24团一个排部,随杨排长调遣,把受伤的战士抬下,送到医院进行救治。
我们从曲阳随大部队一路急行军,鸡叫吃第一顿饭,我们背着行李和武器(包括担架、炊事用具等),一路小跑一天一夜行军180里,半夜才吃第二顿饭。一般的主食为小米和大米干饭。于12月7日,我们来到了新保安。
新保安,北京-张家口之间的一座小城,北依八宝山,南靠桑干河。古代,它是燕赵平原通往塞北高原的驿站。近代,它是平张公路、铁路的咽喉:历来是兵家纷争之地。
我旅遵照上级指示,对第35军实行“围而不打”。为保住第35军,傅作义几乎出动了北平城内所有可用的飞机,或帮助第35军作战,或向新保安投送粮弹。然而,投送粮弹的飞机,因害怕被击落不敢作超低空飞行,只是在高空投放了事。寒冷的冬天,北风呼啸,投下来的粮食弹药,多被吹至解放军阵地上。我们担架队把投下来的物资,抬到解放军的库房里。新保安城内35军官兵,望着空中一架架穿梭的飞机,眼巴巴地看着空降的物品落到解放军的阵地上,心中不禁泛起一阵阵苦楚。
自从解放军下达围而不攻的命令后,围城部队在半个月内,加紧练习,进行攻击准备。我们随着部队修工事,抬作战物资,做好战斗准备。
12月的新保安已经进入零下三十多度的严寒。包围在城外的解放军在等待着最后攻击命令的到来,22日早上,35军的阵地完全裸露在解放军的炮口之下。7时10分,解放军下达了总攻命令。三颗红色信号弹,划破死一般的天空。接着,好似阵阵雷声由远而近,实是万炮齐鸣。排排炮弹落在一排前方新保安城上。不一会儿,城墙上出现几个斗大的裂口。杨排长手提驳壳枪,身子从战壕里探出来:"同志们,冲吧!"
这时,就从一排的突破口,我们担架队一起进入城内。此时,各路攻城部队从四面八方向城中心推进。敌顽强抵抗,巷战正酣,枪炮声乱成了一锅粥。我已经进到新保安城的中心地带,但始终未见杨排长的身影。
我们赶紧把受伤的战士,放入担架,冒着枪林弹雨抬着担架奔跑。脚下踩着死者的血,那时也顾不得害怕。
午后,战场平静下来,敌三十五军全军覆没。胜利的喜悦挂在战士们的脸上。
我找杨排长,原来排长一条腿受伤了,被另一组担架队员抬到了医院治疗。我到医院看排长,杨排长笑着说:我们终于胜利了,这点伤算什么。我问杨排长是哪的人,他说:山东曲阜县。
仗打完后,清理战场,我们把双方的死亡的人,抬下来,把死尸15人一跺,码在一个闲置的院子里,下雪了用草苫苫起来。
1949年1月10号,我们深南县的支前团,圆满完成了支前任务,回到了家乡。
老人说:现在的幸福生活,都是战士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必须珍惜。如果有机会,我再到新保安看看我们战斗过得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