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皇县位于河北省西南部,太行山中段东麓,春秋曾属鲜虞国和晋国,战国时又先后属中山国和赵国,晋为常山国房子县地,隋开皇十六年置县时,以山谓县称,称赞皇县,至今有1400余年历史,是河北著名的千年古县。赞皇学风鼎盛,文脉深厚,历史上先后出过十二位宰相,三位状元,五十余位进士,史称“文星聚秀之地”。赞皇山清水秀,风景秀美,境内有赞皇山、嶂石岩、棋盘山、五马山、天台山、锁云湖、坛山避暑岩。赞皇历史悠久,古迹众多,有周穆王“吉日癸巳”碑、李左车城、韩信拜将台、唐李德裕书院、治平寺石塔、李氏墓群。赞皇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自然景观得天独厚,人文景观源远流长,最著名的有以下十景。
万坡遗址
万坡顶遗址位于赞皇县城西侧高地上,当地人俗称“万坡顶”。该遗址平面近似长方形,东西长300米,南北宽205米,面积约61500平方米,文化层堆积情况复杂,厚约3米,未经正式发掘。遗址地势高度由北偏东部向三面递减,东部破坏较为严重,有一条宽6米的道路穿过遗址,其他部分保存良好。近年来,遗址内曾出土石斧3件,穿孔石刀2件,石镞2件,石镰1件,残石刀片8件,出土陶器多为泥质灰陶,陶片纹饰有绳纹、篮纹、划纹、曲折纹、方格纹等。经专家认定,该遗址为—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距今已有5000多年。1993年河北省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檀山刻石亦称“吉日癸巳”刻石,相传是周穆王姬满所书,为中华第一帝王刻石。后人翻刻石今藏赞皇槐泉寺,今檀山亦有新刻石。檀山刻石,历代所推崇,李斯,卫夫人(书法家)等名家模仿、诗诵、拓片。欧阳修《集古录》有录,赵明诚存疑,《常山贞石志》有载。刻石从诞生起,在荒山僻壤间,栉风沐雨,无人识得真面目,平安无事地静待了千年。到宋代宋仁宗皇佑四年(公元1052年)九月,赵州郡守 王君发现坛山上刻有古文,便派人上山摹拓。人们这才见识了,刻石竟然笔力遒劲,有剑拔弩张之状,自此拓本开始流传。一时间,文人墨客、高官显贵,纷纷慕名而来,县令刘庄苦于应酬,索性派数名石工把刻有文字的山石凿取下来,嵌在县署大厅的墙壁上。当时人们见了真迹,惊异不已,每日来参观者云集。此后,拓本流传更多,著录家称之为“周穆王坛山刻石”。
嘉应石塔
治平寺石塔,又名嘉应寺石塔,坐落在赞皇县城东南嘉应寺村北的济水之滨。治平寺始建于隋代,兴盛于唐宋。据《赞皇县志》载,在明成化年间,这座寺院尚”殿宇成群”,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者侵华期间,毁于战火之中,现仅存石塔(经憧)和部分附属文物。治平寺石塔平面呈八角形,均为青石雕砌,高约12.5米。塔身分四层,各层均出檐。每节塔身及塔檐分别用一整块大石雕琢而成。各面并浮雕有佛教故事,各层翼角微微翘起,并饰以蹲兽,造型显的轻盈而庄重。据该寺现存明碑记载:“古刹启自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唐天宝八年(公元749年)院心起大浮图一座”。该石塔也有唐天宝十二年的题刻。治平寺石塔雕工精细,又有明确建造年代,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1982年被公布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凤凰古桥
赞皇县城南15公里的丘陵地上,有一个叫尹庄的古老村落,村东有一座桥,是由未打磨的巨石砌成,始建的确切年代已经无从考证。令人称奇的是,就是这么一座简单甚至有些“简陋”的小桥,却颇具传奇色彩。话说很久很久以前,几粒柏树种顺流而下,落在了凤凰桥桥基的缝隙里,开始了年复一年的缓慢生长,古柏的根系就藏在石桥中,生根、发芽,直到长成大树,就形成了“桥树一体”的奇特景观。这树生得也颇“聪明”,不但没有破坏石桥,反而起到了加固桥身的作用。桥南侧面长有碗口粗、高数米的柏树,亭亭玉立;桥北侧面长有俩人合抱不住的柏树,并分成两个躯干,高10余米,枝繁叶茂。据考,南北树干同根,实为一树,南为“凤头”,北为“凤尾”。据《赞皇县志》记载:“此桥为‘凤凰桥’,在西阳泽乡尹庄村,始建年代无考,桥悬巨石而成,桥北侧拱上有柏树一株,高数丈,粗可围,石危土薄,虽遇大风,而屹然不损。”石家庄市园林局为此树挂了“古树名木”的牌子,此桥还被列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更奇的是,关于这座桥,在当地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传说隋炀帝有三个女儿,三女儿三皇姑要出家,出家的原因众说纷纭,有的说是当时隋炀帝干涉她的婚姻自由,她爱上了一个小伙子,隋炀帝不允;也有的说是隋炀帝是个暴君,三皇姑看不惯朝里种种景象,执意要出家,隋炀帝当然不允许,就派了御林军到处追赶,一直追到这座石桥,当时三皇姑已经精疲力竭,奄奄一息,眼看就被御林军捉住了,这时天上飘来一片祥云,飞来一只凤凰,落在桥头,三皇姑跨上凤凰扬长而去,飞到苍岩山出了家,这“凤凰桥”的名字也就由此而来。
平泉书院
平泉庄遗址。平泉庄位于赞皇县城西北许亭乡北水峪村西150米处,为晚唐名相李德裕的书院,称平泉书院(或李德裕书院),废后建为玉泉寺,总面积约为1500平方米,今遗址存有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赞皇县水峪村重修玉泉寺记碑一通,碑文记:“鸣呼,一平泉也,曾为书屋,今为说法场。”《赞皇县志》艺文志中安偲(清进士)有《“平泉庄怀古》一诗:水峪村畔草芊芊,迢递层阴索碧烟,为问唐贤丞相里,茂林深处有平泉。”文革前,赞皇中学(从石臼山迁来,原名复初书院)院内有文昌阁、藏书楼,松柏掩翠,古朴典雅;院东边有月亮门相隔,院内有两块太湖石,名曰“醒酒石”,九窍通透,玲珑秀美,上面刻有古诗一首:“不解醒酒,故走平泉,他山资之,可得永年”,相传此石从李德裕所建平泉书院搬来。
校坡夕照
石臼山位于县城东南隅,是一座突兀秀丽的小山,1998年将石臼山辟为公园。石臼山因主峰有一天然凹臼而得名,又因山阳原有学宫(石臼山学宫曾培育出唐代宰相诗人李峤,古文运动先驱大散文家李华,晚唐名相地理学家李吉甫等文人学士和政治家。)而又在赞皇享有名山盛誉,称校坡山。石臼山呈东北西南走向,主峰海拔仅172米,相对高度也只有40余米,山上布满荆棘、柏等灌木,山顶岩石峥嵘。山脊自北至南构筑了“聚秀”、“揽胜”、“翠微”三亭,矗立着唐代名相李德裕石雕像。峰麓镌刻了“校坡夕照”、“石臼朝晖”、“聚秀”等巨幅摩崖石刻。园内右侧有儿童游乐场。山麓栽植了大批松柏长青树。公园落成后,一年四季进园晨练者、盛夏黄昏纳凉者络绎不绝。即使在朔冬,仍时常有人登峰赏雪,是旅游休闲的好去处。
万丈红绫
嶂石岩位于河北省赞皇县境内,距省会石家庄市86公里。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AAAA级景区,中国三大砂岩地貌之一嶂石岩地貌的命名地。总面积120平方公里,分为纸糊套、冻凌背、圆通寺和九女峰四个主景区。最高峰黄庵垴海拔1797.4米。山势层峦叠嶂,悬崖峭壁,列入世界吉尼斯纪录的世界最大天然回音壁座落在景区中部。集雄、奇、险、秀于一身,“雄冠太行,秀比五岳”,有“登上嶂石岩,北方不看山”之称。自然生态保存良好,气候宜人。暑天至此,既无暑燥之烦,又无蚊叮之苦,为消夏避暑天然胜地,有“北方凉岛、天然氧吧”之美誉。景区内文化古迹众多,有千年古刹淮泉寺、三栈胜境玉皇庙、李自成义军寨等,是寻古探幽的绝佳境地。
铁壁雄关
五马山位于赞皇县城东5公里,是一座南北向的山脉,最高峰是铁壁关,海拔340米,与北端的朝天关相距约两三千米,南隔济水与瓦龙山相望,北跨槐河和万花山对峙,南北长约5公里,东西宽约2公里,是赞皇县东部的天然屏障。登上山巅,西望巍峨的太行群峰,东眺辽阔的华北平原。她是距赞皇县城最近的一处风景名胜区。五马山为赞皇历史名山。宋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和州防御使马扩拥戴宋徽宗子信王榛,在此筑寨抗金,两河响应。宋嘉定十六年(1223年),大名总管彭义斌与史天泽率领的蒙古军大战于此,并以身殉节。山上因有五马石而得名。五马山上旧时建筑很多,均在山之东铡,有南顶、北顶、玉皇顶等,其中以浚泽公庙最为著名,这些建筑大多废于三四十年代,山北岩上有观音石堂,宋元丰八年(1085年)建。白马泉位于赞皇五马山的云凌寺,泉水很清很浅,白马泉不是汩汩外涌的泉水,而是用浅红色的硅砂石砌成的两口井泉,所以人们又称她为“对子井”。五马山历来庙会香火繁盛,那些信男信女们把该山做为苍岩山的下院。每年农历三月十五至二十和十月十五至二十日,附近乡民及元氏、高邑、赵县、柏乡等地香客络绎前来进香,加上观光游客,常达数万人。五马山最为著名的为五匹石雕骏马,在石马左侧有两个马童,雕刻技艺高超面部表情生动。
一柱擎天
石柱山地处赞皇县城南十五公里,处于千里太行山脉的中段,海拔599米。东邻华北平原沃野万顷,西倚赞皇群山层峦叠嶂。南对王屋,北系恒岳。一年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在14度左右。植被茂盛,风景秀丽,气候宜人。石柱山山奇。奇在石柱主峰插云矗天。岭侧莽荡绵延。崖壁陡峭,山石壮美,洞深幽静。正面仰视石柱主峰,如一尊端坐莲台的观世音菩萨。于之相对山峰如童子叩拜。好一幅童子拜观音的美景展现在游人的面前。石柱山树美。美在柏林茂密碧顷一波。黄腊叶经霜红似火。老木新枝一片盎然。石柱山鸟丽。丽在主峰顶的山燕归巢如箭。王刚鸟夜鸣幽啼。明雉鸡准时报晓。好一个百鸟争鸣。石柱山从古至今就是佛门禅宗道场。早在明代万历年间就有记载开山建寺,古称护国弥陀庵。成为临济宗传灯丛林。石柱山抗战期间尼庵渐废,“文革”期间柏林屡遭砍伐。80年代县确定石柱山为风景名胜区,成立了景区管理处,白衣庵、弥陀庵等得以重修,景区景貌得到保护和逐步恢复。
十里杏花
棋盘山是以生态森林景观为主的山岳景区,位于赞皇县城西段里沟,属太行山中段东麓,总面积,主景区20平方公里。这里距赞皇县城27公里,距省会石家庄市区77公里,西南距嶂石岩景区25公里。景区因主沟段里沟沟掌有棋盘山突兀拔地故名。最高峰卧驼峰,是一组山峰,其主峰为四相公寨,海拔1342.3米。棋盘山不仅风光秀丽,而且气候宜人,最热月平均气温22.3℃,是4A级国家旅游景区,实为消夏避暑之胜地。棋盘山十里杏花沟由于上下海拔高度差别较大及特殊的地理气候等原因,所以呈现“一沟二令”之现象,沟下半的杏花开得败了,但沟上半部的杏花还没绽开红红的花蕾。游人漫步其间,转一个山弯,就可能如同从一个季节走向了另一个季节,让人充分体验“人间四月芳芬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之意境。
[上一篇] 丰宁草原
[上一篇] 【张九微游记】正月里的海南乡村(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