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回老家,时近黄昏,禽鸟归巢。路过村南的那座小桥,桥下流水潺潺,清澈见底。一些人物和树木的倒影在水里依稀可以见到。小桥的两边绿树掩映,鸟语花香。好久不见,小桥依旧默默无闻,不免让我想起儿时小桥的点点滴滴,成为印记里挥之不去的缩影。
小桥是一座单拱石桥,长约两丈许,宽约一丈许。桥面上是土路,十分的平坦,桥的两边有高约30公分的石墩,便于人们休息和阻挡一些车轮。至于小桥的历史,村里的老年人可以依稀的记得大约已经有六、七十年的历史了。
美丽的家乡坐落在北坡上,属于向阳地带。大多数人家坐北朝南,村南是一片肥沃的良田,良田的南面是一条自西向东日夜流淌的小河,小桥就坐落在小河的上面。小河的南面是坡岭地,种植一些经济作物,如花生、红薯、芝麻等,更多的是漫山遍野的枣树。小桥是人们走向“经济带”的必经之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童年的春天,人们赶着牛车,套上马车,拉着水桶从小河里灌上水桶,通过小桥去地里栽红薯、点花生、浇枣树,在山坡上种下了一年的希望。小桥聆听了水桶的撞击声,人们的吆喝声,牲口的“哞哞”声……
童年的夏天,烈日炎炎,下班回来的人们,路过小桥总不忘记下桥,去洗掉沾满汗渍的手脸,一些口渴的牲口不用主人的吆喝,跑过小桥,迫不及待的下到小河边一口气喝个饱,一些老黄牛喝饱后张口呼唤自己的“孩子”,口中流下长长的涎水……牲口的主人则坐在小桥上,树荫下的石墩上休息。他们往往愿意圈起纸烟,喷云吐雾,好似神仙一般,悠闲自得。饭后,妇女们乐意在小桥下洗衣服,凉爽,惬意。我们孩子们有时会在小桥上做着各种优美的姿势往小河里跳水,溅起迷人的水花,常常会赢得更小的孩子们的无比羡慕和大声喝彩,有时也会招来洗衣人的唾骂,我们全然不顾。
有一年的夏天,喝水暴涨,河水几乎淹没了桥面,人们担心起了小桥的安危。毕竟“水火无情”何况小桥已经苍老,恐难负重。可是大水过后,小桥却安然无恙。
童年的秋天,也是小桥最忙碌的季节。那一车又一车的红枣,一筐又一筐的红薯,一包又一包的花生,都是从小桥上运到千家万户的。各家各户都离不开小桥,难怪人们习惯称小桥是“生活桥”,“连心桥”。有一年的秋天,一辆大型的拖拉机在小桥的正中央“罢工”了。堵住了南来北往的大车小辆,急的人们捶胸顿足,机主更是抓耳挠腮,束手无策。几个头脑灵活之人急中生智,硬是把拖拉机用手抬到了小桥的北头,解决了人们的燃眉之急。小桥两侧的车辆得以通行,人们更加体会到了小桥的重要性了。
童年的冬天,也是小桥得以休息的季节,忙碌了一年的小桥上,偶尔有一些勤劳的人们和走亲访友的车辆通过,往日车水马龙的景象顿然消失。
小桥在我的记忆中,经历了几次洪水的考验,都是有惊无险。遥想“小桥流水人家”的幸福生活,给我童年带来了无穷的乐趣。小桥见证了家乡的变化,承载者人们的梦想与希冀,在家乡演绎了一年又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