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朱润雨《煮一壶月光·醉了年华》文集有感
乙未五九,天寒地冷之日,收到山西女作家朱润雨女士寄来的装潢精美、散发着墨香的散文集《煮一壶月光·醉了年华》,惊喜莫名,暖意油然而生。拜读、编辑过邯郸作家乔民英老师为此文集写的书评,心中忐忑,和润雨老师素味平生,不写几句,心中过意不去,如果写,前有山峰,怕自己水平有限,贻笑大方。这些都阻挡不住我对文集的喜爱,放置床头,一篇篇的细读。
初读润雨老师的文章,是在河北省采风学会属下《采风网》的后台,作为采风网的副主编,我很想有一双慧眼,去发现更多的好文章。润雨老师的游记让我眼前一亮,遂精心编辑,加精推荐。
随着润雨老师一篇篇优美的散文在《采风网》刊发,对她的印象越发深刻。去年,山西采风我因为脚部受伤未能成行,失去了认识这位文笔优美,蕙心兰质的女作家的机会。
佳书在眼,如尤物当前。手捧润雨女士的文集,一个事业有成家庭幸福的女人,其人生历程如一幅美丽的画卷铺展开来。
每个人都有自己生命的源头,追溯自己生命的源头,是人之常情。文集第一辑便是写母亲:勤劳善良,治家有方;写父亲,生命中巍峨的大山。我历来认为一个人成长进步,离不开幼年父母的养育和教诲,润雨用心执笔,以情行文,字里行间流露着一个成熟、知性女子的感恩之心,让人心生敬意。
古往今来,爱情、亲情,都是文人笔下涉猎较多的题材,在浩如烟海的散文作品中,这类散文是一簇绚丽多彩的奇葩。第二辑,“少年初识情滋味”篇章中,《薄凉岁月里的暖》我最喜欢:年少时,与奶姥姥,是一世情缘温暖相拥,文中把奶姥姥的如雪慈心写的真挚感人;长大后,七十岁奶姥姥的再嫁,村里人投去冷眼和嘲笑,包括奶姥姥的亲闺女。作者抛去世俗心,拨众力争,鼎力支持,和奶姥姥的感情是一径长途花香弥漫。作者谋篇高超,语言凝练,采用虚写手法,不写人物,人物形象却十分饱满,不写情感,情感表露分外丰富,不仅让我有“慧眼”刊发于《采风网》,此文在整个文集里面也属精美篇章。
第三辑“在理想与现实的落差中”,主要抒写了诸多工作中的感受:一个怀抱远大理想的女大学生,走入社会,迎来了一次次重要转折和艰难抉择,润雨老师下笔精炼,把处在人生路口的迷茫焦虑,无所适从的复杂心态用自然流畅的语言,表达的淋漓尽致,说明作者不但有较深厚文学功底,而且善于感受生活,营造意境,书写自己的真情实感。
第四辑“锅碗瓢盆亦人生”,第六辑“守望心灵的风景”,第七辑“在爱和岁月里修行”等等,这些篇章是人生哲理,生命的悟道,是作者思想的深度和厚度,亦是作者对日常生活的体察和感悟。掩卷暗想,什么样的女子把文字驾驭得“落墨情真切,收笔意感人”。邀请润雨老师发来照片,我想配上文字发于《采风网》,好一个文如其人,照片上的润雨貌美如花,靓丽青春,年华正好。
第九辑“让生命出行”,我的视野跟润雨老师去旅游,去芦芽山,踏崛围,登武夷山,赴宝岛台湾……。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润雨女士为我们献上了一篇篇斑斓多彩的精彩游记。她写芦芽山景色:“向上看,树干笔直通天,树与树疏密有致、粗细相间,光线时明时暗,树叶已被秋色醉然,黄的、橙的、绿的交相辉映,或枝头颤动,或伶仃飘落......”。文章中佳句连连,文采生辉,一草一木皆含情,彰显知识女性的独特视角和宽阔情怀。
和许多成功女人一样,润雨少年读书,青年考学、工作。最幸运的是与自己喜欢的人结婚生子,从事自己喜爱的幼教工作三十多年。人近中年,硕果累累,获得多项荣誉称号,山西省保教能手,山西省模范教师,山西省教研先进个人,省级学科带头人……。这位勤奋而出色的教育工作者,却对散文写作情有独钟,萌动文学细胞,写下了大量文辞优美,风格朴实的散文作品,发表于报刊杂志,出版了自己的精美文集。
润雨老师的散文集《煮一壶月光·醉了年华》,是一系列精心编辑的细腻淡然、脉络清晰的美文,每段文字都有打动人心的力量,因为它记录着一个女人的心里轨迹,所走过的路,所经历过的情感,与记忆息息相关的事。值得赞赏的是,文集里没有宏篇大论,没有高深的理论,没有居高临下的派头,言之有物,言之有据,言之有理,把人带进一种温暖的文化氛围,让你沉思和感动之余,不忍释手。
我读我思,动我心际。原来,文字的确是有香气的,它能感染人的灵魂,晕染人的心境。
这就是所谓的开卷有益了。
作者系《采风网》副主编
[下一篇] 落霞孤鹜去未远 ――萧含《孤鹜已远》读后感
[上一篇] 与梅并作十分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