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作品评论 > 落墨生花 灵扣天门
落墨生花 灵扣天门
作者:马映

落墨生花  灵扣天门

                        ——记若愚《老兵问史》 

    马映

挥手间新中国已六十五周岁。昔日,超越花甲的年代是怎样一步步走来的?年远的不用说,就连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业已均成历史。眼下,发了财的、窘困的、台上的、台下的,各自在自己的天地里、位置上,紧张着、忙碌着。当人们吃饱喝足玩够的时候,小五台山下、壶流河畔土生土长的土作家若愚的新作《老兵问史》悄然降生。我有幸率先捧读,首触为快。不用提示,勿需委托,情不自禁,自不量力地戴上高度老花镜,削好铅笔,铺开一身皱褶老化了的稿纸,吃力地慢慢倾吐心声,述说感受。

战争!辞书上阐述的概念、影屏中显示的内容,到底是太集中太凝练了。老兵们的亲身经历,才是战争的真实记录啊。问史用一个个催人泪下、惊心动魄的史实,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地再现了那个民不聊生、生灵涂炭的战乱年代;写实实写、深思思深饿地抨击了罪恶的战争和它的挑起者,让我引一段问史揭示战争实质的文字吧——

太原战役死得人多,这是必然的。赵亨谨向笔者讲述了一个兄弟俩对射的故事。原来哥哥在国民党一边,弟弟在对面战壕里。碉堡被炸毁了,哥哥逃出来遇见弟弟。弟弟说,对不起了,说着举起冲锋枪向弟弟射出了一梭子子弹。哥哥也几乎同时说,对不起了,举着卡宾枪向弟弟打出一梭子子弹,瞬间弟兄俩……

这不是个例,不是偶然,这是对灭绝人性的战争如实的写照啊。试问,有哪一次战争不是地球上生灵们的互相杀戮?战争的挑起与发动者没有好下场,希特勒、东条英机的结果告诫着世人。老蒋挑起内战垮台了;傅作义接受了和平解放北平的建议,他走上康庄大道;阎老西令他的死党卖命,葬送了成千上万的中华儿女的鲜活生命,史册千真万确地记录了下来。这是最有说服力的惩治啊!

睡狮苏醒了,站起来了,成长壮大了。世界人民欢呼之际,地球那一边的掌权者们不安了,发疯了。他们驱赶一样善、一样无辜的儿女异国他乡丧失了性命——

脚下是松软的山土和碎石,马帼骅深一脚浅一脚下山了。突然,他一脚踩在一具尸体上,仔细一看,鼻子很大,身旁有一支卡宾枪和钢盔……绕过尸体,这时他才看清楚漫山遍野到处是尸体,他看不清哪个是敌人,哪个是自己人……

三八线南北一次次激战是啥样?读一读“问史”吧。陈述人说得真切,转述人记得实在,实乃声讨战争的檄文。

若愚说他的写作没啥主题,信手捻来,无拘无束。是啊,主题本来就不是人为地加进去的,主题是来自人物、事件的本身啊。这,如同蔚县的剪纸,老艺人们一手紧握剪刀一手轻扶彩笔,一刀一点十分投入地刻画着人物、修剪着花卉,不知不觉中创作出艺术精品,获得了有时连他们自己也想不到的效应——表现了主题的强大威力。唱高歌、说假话、胡编乱造,从而换取荣耀。若愚向来嗤之以鼻,也手握“秃笔”,瞄准事实,飞跃天堑,学着神话故事中的哪吒脚蹬飞火轮冲散滚滚乌云直奔炎炎红日,取来九天真经,这才可取,这才是他要走的路。

谁在支撑着若愚孜孜不倦地写作着?人。首先是小五台雄峰下世世代代勤劳、朴实、善良的普通人,是他们呼唤他夜以继日地写了下去。小五台是啥样啊?请读读他的描述吧——

看看晌午,羊儿们也吃得差不多了,有的已经爬在阳坡弯儿晒太阳去了,有的吃饱喝足就扬起脖颈高高地“咩、咩”叫起来。这“咩咩”的叫声似乎就是他们的歌声,也或许是羊儿们之间交谈着什么……一只小受伤了,他就抱起它走路,直到安全地回了家……

牧羊人,就是这么劳苦善良的牧羊人,战争把他们无情地吞噬了。活下来的是万幸啊。可是,那年月活下来的有的也被卷入匪群、匪窝中。匪,人生道路上的恶魔乱石,“问史”没绕开它,而是直面审视、琢磨、剖析了它。以淡淡的笔墨,流利的线条勾勒了它的多重性。当读到一个女匪首在一次渡江战斗中把一个落水的战士救了上来,我又一次落泪了。

若愚一边写作,也一边思索。地球上的灵掌类为什么总是争斗不息呢?说穿了,大多数还是为了——争财、争土地、争说了算。这种争斗也给世人带来灾难,若愚再三说,自己不过写了“极小的片段”,他期寄读者、后来人予以续写补记。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个千古名句,文学魅力与日俱增,但登上高楼所见到底是无几的。如今是转瞬八万里,顷刻遊宇宙的时代。地球上的人与人的距离空前地近而又近了。所以,超越地域、不分种族、甩掉世俗、挣脱桎梏地探讨协商,互通有无、互相支援、和平发展、共同繁荣的呼声已经是主流了……

“马老汉,你扯远了,把时事世态简单化了。”“不!我没有力量评说偌大的题目,我是在述说读了问史的感受和所得到的启示啊。”一部内涵深厚、外延广博的著述,将人们正在忘却了的老兵,老兵们感人至深的经历一五一十、毫无掩饰、无所顾忌、发人深省地呈现出来,其威力、效应,可是无穷的啊!

当然,一部问史实乃沧海文库之一粟,饱满的一粟。这饱满的一粟一旦播入肥美的大地,即将不可阻挡,异常迅猛地萌发、成长、壮大。收获的季节,那可是万颗籽啊!让我们一同迎接丰收的时日吧。

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述不尽读后的感悟,还是让我引用问史风雅颂般地抒写,为这篇短文结尾吧——

采访结束了。刘嵘站在沙河南那块台地上,他拄着拐杖,眼泪汪汪,慢慢举起了右手向我们告别。右手慢慢变成了军礼,他在向过去致敬,或者在讲述他在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时期的动人故事……或者是向荒芜的大山带给他的寂寞说声,不。

[上一篇] 旅途原来可以这样度过——评张金星诗作《在路上》

[上一篇] 《赵州百姓逸事》后记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5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