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作品评论 > 关于萧诗寒草书的哲学思考
关于萧诗寒草书的哲学思考
作者:杨东志


   

 

           

 

 

 

 

      “我家洗砚池头树, 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我每每读到唐代诗人王冕的《墨梅》一诗,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著名书法家萧诗寒先生。

      在中国书坛,尤其是在河南书画圈里,说起萧诗寒,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对于这个人,人们可谓褒贬参半,毁誉不一,甚至有人说他“颠”,有人说他“狂”,有人说他是一个“疯子”……但是,对于他的书法,却很少有人敢于公开否认。

      很多人想了解萧诗寒。

      萧诗寒本身是一个谜。

      萧诗寒,本名李逸野,1930年出生于重庆垫江,现住河南开封。性愚直冥顽,却博学洽闻。曾肄业于垫江中学、重庆一师、国立“中工”。重庆解放后,弃学从军,任随军记者,战争中伤残转业,仍事新闻。1957年“反右”时,曾受到强烈“冲击”。1972年冬季患病且重,求医皆云“不治之症”,遂“任尔东南西北风”,自学书法为娱。当时,市无碑帖可沽,乃抄《杜甫诗选》练习横竖画。1975年偶见《故宫周刊》上刊有《怀素自叙帖》,喜而购之,日习20分钟。1980年后,始有条件学书法。系河南省文史馆馆员、河南大学客座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曾任河南省书法家协会创作委员会主任、开封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他工书画,书法诸体皆能,尤精大草。作品参加全国第二、三、四、五届书法篆刻作品展、“国际书展”、“国际临书大展”、“中日自咏诗书展”、“中国书法百人展”。主编《中国书法通鉴》,书法论文无数次在专业报刊发表。当代狂草大师,世说“南有林散之,北有李逸野,东有刘正成,西有林翮凤”,更有“怀素之后第一人”之誉。

      2015年,通过多方努力,在素有“老子故里,道家之源,道教祖庭,李姓之根”之称的河南鹿邑太清宫设立了“李逸野艺术馆”。

      萧诗寒先生是“白统率黑”理论创始人,在中国书法史上首次提出“白比黑更重要”,并身体力行,一举打破了千百年来传统的“太极图”式的“循环论创作模式”的羁绊与束缚,从“大空间”中构建立体的创作模式。他尝以书法入画,随意点染小品,可谓生动活泼,别有趣味。也作旧体诗词,朴实有古人风。

      萧诗寒先生的书法艺术受到国内外权威艺术机构和社会各界以及艺术爱好者、收藏爱好者的青睐与赞誉。

      萧诗寒先生在书法创作中,博采名家精华,精研多种书体。他诸体皆能,尤精草书。这里,仅就他的草书作品作以试探性赏析。

      萧诗寒先生的草书沉稳典雅,灵动飘逸。

      张怀瓘《书断》引王愔的话曰:“存字之梗概,损隶之规矩,纵任奔逸,赴速急就”。其实,这就是在说草书的重要特点。萧诗寒先生的草书书法作品,则是“‘师古’而不‘泥古’,‘鼎故’而不‘逾矩’”,他吸收古今草书名家“汪洋闳肆”之长,力避草书字体“晦涩难辩”之弊,在“灵动”的状态下追求“沉稳”,在“飘逸”的状态下强调“刚毅”;在“流畅”的基础上讲究“结体”,在“飘逸”的基础上强化“骨力”。从而,使他的草书书法增强了“运笔”的劲道,增添了“结体”的美感。其草书作品既极具魏晋之遒劲洒脱,又彰显唐宋之灵动飘逸;既有“癫张”(张旭)之风,又有“醉素”(怀素)之貌;既有王羲之的“土”味,又有米元章的“酒”气。读着萧诗寒先生的草书作品,便心不由己地忆及南宋陆放翁的《醉中草书因戏作此诗》:“赐休暂解簿书围,醉草今年颇入微。手挹冻醪秋露重,卷翻狂墨瘦蛟飞。临池勤苦今安有,漏壁工夫古亦稀。樨子问翁新悟处,欲言直恐泄天机。”同时,他的草书也颇具老子所谓“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语见《道德经》第十六章。意即“尽力使心灵的虚寂达到极点,使生活清静坚守不变。万物都一齐蓬勃生长,我从而考察其往复的道理。那万物纷纷芸芸,各自返回它的本根。返回到它的本根就叫做清静,清静就叫做复归于生命。复归于生命就叫自然,认识了自然规律就叫做聪明,不认识自然规律的轻妄举止,往往会出乱子和灾凶。认识自然规律的人是无所不包的,无所不包就会坦然公正,公正就能周全,周全才能符合自然之道,符合自然的道才能长久,终身不会遭到危险)之哲理。

      萧诗寒先生的草书流畅灵动,旷达怡然。

      众所周知,所谓“草书”,就是指草写的书体。它大致包括两种“概念”:一是在文字不统一的远古时代,自然不会有统一规范的草书,那时出现的潦草的字,就属于广义的“草书”;二是在文字统一后,在应急的情况下,或者是在起草文书稿件、记录他人谈话时,行笔快捷,笔画连带、省略,信手写的不规范的潦草的字,这种潦草的字很难用于交流,隔久了甚至连写字的人也难以识别,这种潦草的字就属于广义的草书。唐代今草写的更加放纵,笔势连绵环绕,字形奇,变百出,称为“狂草”,亦名大草。到了今天,草书的审美价值远远超越了其实用价值。

      萧诗寒先生的草书堪称“怀素之后第一人”。数十年来,他潜心研习,临池不辍,博学古法,广纳今意,探究古人书理之真谛,寻求笔艺技法之奥妙。尤其是他的草书书法,可谓之“追怀素求其神而不泥帖”,“慕张旭思其变而不离法度”。他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卓有成效,造诣颇深。他的草书作品堪称涵“高古雄浑”,蕴“时代美感”,拥有“苍朴厚重”之牢固根基、“流畅灵动”之饱满情愫、“旷达怡然”之潇洒风貌,形成了“用笔精到、墨法妙绝、奇韵雅致、超凡脱俗”的独特书风。既道法自然,又顺其自然;既回归自然,又浑然一体。看了他的草书书法作品,会让你毫不犹豫地去轻声吟诵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赠送前刘五经映三十四韵》之诗句:“唐诗资破冢,法制困探囊。周礼仍存鲁,隋师果禅唐。鼎新麾一举,革故法三章。星宿森文雅,风雷起退藏。”与此同时,你还会觉得它颇具老子“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语见《道德经》第二十五章。大意即:有一个东西混然而成,在天地形成以前就已经存在。听不到它的声音也看不见它的形体,寂静而空虚,不依靠任何外力而独立长存永不停息,循环运行而永不衰竭,可以作为万物的根本。我不知道它的名字,所以就勉强把它称之为“道”,再勉强给它起个名字叫做“大”。它广大无边,而运行不息;运行不息,而伸展遥远;伸展遥远,而又返回本原。所以说:道大、天大、地大、人也大。宇宙间共有“四大”,而人居其中之一。人取于法地,地取法于天,天取法于“道”,而道纯任自然)之哲理。

      萧诗寒先生的草书虚实相生、意蕴丰厚。

      萧诗寒先生堪称草书大师。他的大草书法作品,就像黄宾虹所说的那样:“古人重实处,尤重虚处;重黑处,尤重白处。所谓‘知白守黑,计白当黑’,此理最为微妙……黑处见力量,白处见功夫。分间布白、以白计黑。黑之量度为分,白之虚净为布。”在创作中,萧诗寒先生充分运用“虚实相生”的道理——着墨处为“黑”,无墨处为“白”;有墨处为“实”,无墨处为“虚”;白为黑之“凭”,黑为白之“藉”;实为虚之彰,虚为实之显。可谓“黑白”之间,相辅相成;“虚实”之间,相得益彰。他这种恰到好处、恰如其分的“黑”与“白”、“虚”与“实”,增一分则过,减一分则衰,让人啧啧称赞,惊诧莫名。萧诗寒先生的大草书法,还非常还讲究“疏密”,是名副其实的“疏可走马,密不透风”。他的作品,不但注重字形笔画的密处,也注重字画间及行间的疏处。密处,他精心结撰;疏处,他措置得法。做到了“以密衬疏,以疏托密”,使之疏密有致,两者相映生辉。字的结构和通篇的布局,也是疏密有度,恰到好处,真正破除了“平板”和“划一”,既有“起伏”,又有“对比”;既有“矛盾”,又有“和谐”;既有“对立”,又有“统一”。从而,在有意无意间,便获得了良好的艺术情趣。萧诗寒先生书法的所谓“空灵美”,是依靠“空白”而显示的,但又不局限于“空白”的本身,而是同时使用线条去“造型”。因此,他的草书书法作品富有“立体感”,颇富“灵动感”,更具“空灵美”。

      萧诗寒先生的大草书法很有“书卷气”,意蕴丰厚。杨守敬在《学书迩言》中曰:“梁山舟答张苞堂书,谓学书有三要,天分第一,多见次之,多写又次之。此定论也。……而余又增以二要,一要品高,品高则下笔妍雅,不落尘俗;一要学富,胸罗万有,书卷之气溢于行间。古之大家莫不备此,断未有胸无点墨而能超轶等伦者也。”这里所谓“天分”、“多写”、“品高”、“多见”、“学富”等“五要”中,就有“三要”是讲书法家修养的。萧诗寒先生“帖临一本,书观百家,博采众家之长,方长一家之书”。博览群书、当过记者、又是诗人的萧诗寒先生耳濡目染,熏陶感悟,让传统文化在他自己的心灵中瞬间变得宁静、圣洁而悠远,有意无意地进入了艺术的范畴。进而使他的书法有了生命、有了情感、有了意趣、有了神韵,更有了高境界的审美价值。如果我们把萧诗寒先生的书法作品比作画,那就是不折不扣的“画中有诗”。看了他的草书书法作品,会让你情不自禁地想起那首《钟繇书法》的古诗:“飞鸿戏海逑劲藏,舞鹤游天灵韵扬。佳作流芳传后世,携手羲之称钟王。颇合老子“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语见《道德经》第二十一章。大意即:最高的道德形态,是彻底顺从道。道作为存在物,完全是恍恍惚惚的。恍惚之中有形象,恍惚之中有实在。在他的深远幽暗中,有一个精神存在著。这个精神至真至切,充满了信实)之哲理。

      综观萧诗寒先生书法,可见其拥有“沉着博大、起伏跌宕、奇峭俊丽、浑然天成的艺术风貌”,书风雄肆,奇谲多变。尚自然,主荒率。他的书法作品在笔法、结构、章法、意蕴上均有重大的突破,所以我们可以说他是一位传统意义上的革新书家,也是一位卓有成就的书法泰斗。

[下一篇] 笔走龙蛇舞燕赵 ——访河北著名书法家郭涛

[上一篇] 曾翔的“丑书”堪称“汉字艺术”——《“丑书”不丑》系列之八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4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