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民风民俗 > “烤杂病”的往事
“烤杂病”的往事
作者:赵志民


马上又要过春节了,现在过年都感觉不到太浓的年味儿了,还没怎么玩,假期就过完了,又该上班了。想起来,小时候过年才有意思呢!好多地方过了元宵节,这个年才算过完。我们那儿却是过了元宵节还不算完,正月十六早晨还有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项目——“烤杂病”。

烤杂病是邢台、邯郸、石家庄一带的民间习俗。据传说,正月十六早晨(也有的地方是正月十六晚上)烤场大火,能免除灾难,免除一切杂病,故名烤杂病。一般是一家人在自家门口烤一堆火,烧些棉花秆、玉米秸什么的,而我小时候却又有不同。我小时候生活在一个小山庄里。这个小山庄居住了八九户人,每年的正月十六早晨,我们会像一家人一样,聚集在一起烤杂病。

每年正月十五中午吃完饺子,我们就开始筹备烤杂病的事了。筹备的过程一般大人不参与,我们几个孩子去拾柴。拾柴不用跑太远,小山庄的周围数不尽的洋槐树。会爬树的爬到树上砍些树枝下来,我们一起把树枝运到村庄边上供汽车调头用的一片开阔地里。把刚砍下来的柴截成一米左右长的短段。最下面放些玉米秸秆,再把截好的柴纵横交错,一层一层垒起来,垒成足足四五尺高的柴垛。垒这个柴垛还得讲点儿技巧,弄不好不等垒完就倒下来了。一般是我们几个男孩子垒,女孩子给递柴禾,打下手。垒好的柴垛看上去很壮观,像一座小小的阁楼,又像是一座精致的木塔。除了这些洋槐树枝,我们还会多多少少准备一些柏翎。当时,我们那里柏树并不多,只有我家的祖坟里有两棵柏树。我们就从那棵柏树上扩些柏翎下来。整个过程下来我们一个个都满头大汗,可是一点儿也不觉得累。经常一起拾柴筹备烤杂病的除了我和我的弟弟,还有秀军,秋梅,秀敏,我们几个年龄差不多,上下不差几岁。后来又加入了丽英、立伟、秀霞、小书。队伍壮大了,拾的柴也更多了,火也烧得更旺。

据说早上起得越早越好,我们就约好了,谁起得早,谁就点个炮。我十五晚上经常会激动得睡不着,总想第一个起床。我总央求我妈早点叫我,让我第一个起床。我也确实有第一个起来的时候,起床后我会马上在院子里放两三个二踢脚。过不了一会儿,我们几个就聚齐了。更多的时候是秀军起得最早,他点炮叫我们起床。听到炮声我都不怕冷,马上就出了被窝。不管谁起得最早,我们几个孩子总不会超过四五点钟就聚齐了。都来了以后就迫不急待地把火点着了。先点燃最下面的玉米秸秆,很快就把上面的柴垛引燃了。火苗窜得老高,风吹着火苗呼呼作响。我们围着火堆,看着欢快地跳跃着的火苗,满脸兴奋。

记得有一年,我们雇了外地的一个名叫书晨的小伙子在我们庄放牛。书晨也就十七八岁,他听我们说起得越早越好。结果我们都不知道他几点把火点着的,等我们起床来到汽车回头场的时候,只剩下一堆红通通的火炭了。他正从不远处的杨树上重新砍来了一大堆柴,甚至比我们头天筹备的还要多。

我们点着火不久,大人们也就陆续来了。大家都来烤烤火,图个吉利,都希望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的。大家烤烤前身,再转过来烤烤后背,烤到哪里就能免除哪里的灾难。大家拿柏翎在火上烤一烤,互相在对方的身上轻轻拍打,嘴里还念念有词:“柏翎柏,柏翎柏,扫扫身上不生灾。”多么美好的祝福,美好的向往。我妈每年总不忘拿柏翎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扫个遍。给我爷爷奶奶身上扫了,给我父亲身上扫,再给我和弟弟身上扫。手里拿柏翎扫着,嘴里一遍一遍念着:“柏翎柏,柏翎柏,扫扫身上不生灾。”身体不舒服不能来的老人,儿女们也会把老人的衣服拿来烤一烤,用拍翎扫一扫,这样也能为老人免去灾难。

除了烤火,我奶奶,我妈,还有各位大娘婶子还会拿来年糕、馒头、饺子。在烧透的火炭上放块干净的石头,把这些食物放到石头上,烤热了大家一起吃。对了,还要在这里烧一壶水。大家吱溜吱溜喝着水,品尝着这家的饺子,那家的年糕,吃着烤得焦黄的馒头,无比的惬意。记得那一年我叔叔家的立伟还小,从家里拿来一个馒头直接扔进了烧得正旺的火苗里,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奶奶、大娘、婶子们和我妈烤一会儿火就回去做饭了。男人们却谁也没有走的意思,反而围着火堆坐下来一边烤着火一边开起了生产会。这个生产会的第一句话往往是这样开始的:“年过完了,又该干活了!”虽然已经包产到户了,可是大家还是愿意坐在一起商量商量种地的事。这块地适合种玉米,种谷子不行,那块地有害虫,重点得治治虫。这块地寡,得多上点儿粪肥,那块地寒,得早点儿翻开把泥土晒一晒。小水库漏水了,开春了得抓紧修一修。有时候顺便也把谁先浇地谁后浇地的顺序也排出来了。

一直等太阳升起来了,都来叫着回去吃饭了,这个生产会才开完,今年的烤杂病才算结束。开始是熊熊燃烧的火苗,后来变成红通通的火炭,每个人都烤得脸上红扑扑的,身上暖烘烘的。烤杂病,寄托着我们每个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仿佛火烧得越旺,日子就会越红火。随着一次次烤杂病,我们都长大了,日子也一年比一年好起来。现在我们都离开了那个难忘的小山庄,都已成家立业,在不同的地方生活。真想和小时候一样,再和大家一起烤一次,再来享受一下整个小山庄的人亲如一家的难忘时光。

2016年12月19日写于北京马驹桥

发表于2017年2月18日《牛城晚报》

        作者简介

   赵志民,七零后,河北省采风学会会员,邢台市作家协会会员。河北省委宣传部、省文联、省文明办组织的“新农村、新春联”征集活动优秀奖;第三届河北文艺彩凤奖散文组二等奖。


责任编辑:清风

[下一篇] 邻里节 邻里情

[上一篇] 淮镇年文化系列之大年三十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5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