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作品评论 > 大 地 的 回 声
大 地 的 回 声
---读诗人李勇的战疫组诗《黄鹤楼的悲怆》
作者:王一英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面对著名诗人艾青《我爱这土地》分行间深情的告白,不由让我想到一个真正风骨的诗人,其诗思赋形、赋格的原
乡,及潜在的质,成就的不俗。
    《黄鹤楼的悲怆》是北京诗人李勇创作于庚子年初的一组现代诗歌,是一部思辨情志投影大地的抛梭,是一座悲声合泪砌成的抗疫碑雕,在翻卷的世纪汹涛中发声,在楚天云影里俯仰沉吟,鉴证沧桑。闻一多曾说“诗人主要天赋就是爱,爱他的祖国,爱他的人民。”用错落的分行书写真挚的情怀,在这组《黄鹤楼的悲怆》字里行间,一切深情得以提纯升华。
    二十首战役组诗,诗人以情字为核心,以不同的人物塑性,发散构思并以叠进的意绪铺篇萱章、声泪和墨悲情击节。正如他开篇所述,在这段身心备受煎熬、灵魂逼仄的时光里,强迫自己以笔代刃,诗思赋形,讴歌生命的尊严同时寄情行间,投影众生,塑雕更是反思自己,承载生命之重,冶炼灵魂,记载辉映历史。
    沉郁是一种情感的思考方式,犹如静水流深,深沉的回应则是从最痛苦的层面开始剥离、展开。《重症患者》里“噩耗像一粒粒子弹/接踵而至/东湖巨大的孤独/吞噬了最后一抹夕辉/活下去,这惟一的目标”,从一个绝望求生者隔离疫变的春光处发声,从奔腾的长江浩淼中回音,其文思承重的托力是隐忍触发的。
   “解放军医疗队、九五后女护士、殉难的医生、隔空拥抱的母女”,每一个鲜活生命的原型都是情感的自然结晶,文脉于此回旋游刃,大地原声的萃取,塑造这些平凡的人物,那些隐而不露的深沉,是需要我们字里行间的一读再读。
   “泣血的悲声在年轻的胸膛里跳荡,在请战书的墨色间斑澜”;“摄像机就是眼睛,我不想对着他们哭,一哭就无法工作了” ;“你倒下了,像倒下一座巍峨的山。你的不忍不甘,再也完不成的心愿,都化作十二字的遗言,一世轮回,亦师亦友,来世再见”;“母女本没有距离,近和远此刻却有如光年。这是战疫的前线,做医生的妈妈,隔空的拥抱酸楚而又温暖” 。这些排列有秩的朴素真诚,像风拂过水面的涟漪。穿过诗行,仿佛读到塑性人物的盈盈泪光,每一层面的折射,都可以触痛读者的呼吸和脉搏,直逼灵魂。诗人于行间,并没有华丽的铺排和过渡,只在浓缩的某一个节点上,以火山喷浆的方式,一两笔极速带过。大音总是希声的,诗人饱蘸的情愫却引而不发。
慎美永恒,文心的铺染多伴有涅槃之痛。诗意延伸,在悲痛碾过的冬天,横向排列,击破恐惧,向死而生。封城,封路,封社区,却封不了笔,更封不了一颗万里关山同守望的悲怆之心。“珞珈的早樱在泪光里绽放、春天的画卷需要人行、卧室和客厅、滞留在武汉的医护志愿者‘大连’、退伍老兵的军礼、小丑、放弃报酬的农民工、快递小哥”。严寒里,这些人物造型像燃烧的火苗,随风讯由南向北缓缓而来,该来的都会来,正如春天!人性是最好的试笔,在生死攸关的时候才懂得何为尊贵?何为信念?何为选择?何为力量?何为朴素的大美?这些跳动的字符,擂动庚子年初的抗疫事迹,让山河悲壮,让大地回声。诗人走笔随心,他留给我们的是行间深意,他不动声色的铺染像极了利刃上的人鱼之舞,留着噬心之痛,感发别人,先剥踟自己,让灵魂发光,让字句生香。
    人生,诗篇,掷地有声。文采是诗歌生命的载体,是至性情感的逐节燃烧,意识的重生;是深思竭虑后悲天悯人的再塑、大地的发声。从作品塑性多层次的推进中,我们不难看出诗人意象之美与具象融合,亦如钱钟书所言“理之在诗,如水中盐,蜜中花,体匿性存,无痕有味”。从“方舱医院、我们是同一片海的浪花、工作日志、生命路、武汉的尾生、看到你就是看到了春天”更能感受诗人诗笔深炽的辉光统摄。
“你的手握不住千里之外的江城,他和他的武汉,是抱柱的尾生与没顶的蓝桥”。每一首诗、每一个造型都有感人的故事发生,“世界破碎了,在他的身上留下裂痕”, 诗人握笔的声音,一如楚汉大地上传来破冰的春声。此时技巧、文采在这儿已经不属技巧、文采,只是心性的吞吐倾注,是淌在心里的泪和墨晕染的痕,是灵性体验于生命的重塑,是褪去尘泥幽深见髓的纷纭。
    整组诗情景纵横交织,跌宕起伏,紧紧围绕着黄鹤楼的悲怆烘云托月。黄鹤楼是情感的中心也是诗思最高的赋格,写满瞩望、感伤和流离!犹如诗中的“嵇中㪚”,乐中的“西贝柳”!当黄钟大吕发出轰隆音响时,四野或许会沉静;当滔滔汉水漫过鹦鹉州时,或许会流逝悲鸣的空余;当凤凰高飞长空时,或许会看见三山半落天外,这是灵感之诗,能激发读者的灵感;这是力量之诗,能撼动人的灵魂!
   诗歌合时而发。“黄鹤楼”这座作为地标性的建筑千年屹立,在历经生命的浩劫后更见风骨,它鉴证的不仅是民族的巨变,从崛起到团结,从腾飞到天下归心。襟抱天地风雨如磐,黄鹤楼悲怆么?驰眸浩浩汉水,白云卷舒,每一场磨砺都注入了华夏儿女的热血;每一声浩叹,都推动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每一位精魂的塑形都铸就新时代不朽的雄篇,伟大从平凡来,从根植千年的民族气节来。
文学之所以神圣,除了特定的文艺属性,是因为它能还原真实的生活,让人在平淡中深思、点检,我能为这个社会,为众生做些什么?而不是煽情、吸粉,为名利招幡引路,这才是诗歌的本真,才是希望之源。文从心性来、从良知来、从爱国正义来,从不断提高的水平和视野来,导向性地完成自我修炼和提升,是作者的初衷,也是每位诗歌爱好者追求和必经的文化原乡!
    俯仰天地,一卷喻怀。《黄鹤楼的悲怆》发人深思,让人感喟万千,作者举国之殇作永恒的记忆,让诗意傲翔于千年的历史,无论从文字的精神层面,还是文心的镌刻,已将生命与新生弥漫一体,在春归的大地上久久回声……

于2020年4月9日晨光

作者简介

王一英,山西人也,微名花若雪、若水。芝草为本行业术内。中国楹联、中国诗词学会会员,野草诗社副秘书长,忻州市楹联学会副主席。作品曾在全国诗词联赋征文赛中获得一等二等奖项。岁闲僻居,时作吟哦,有文学评论作品发表于省市级书刊,报刊,也有诗作、联作刻录于国家四A景区以及地方志史。追求原乡文字,人文同品。《光明网》《人民网》《党建网》有作品刊登。

                            责任编辑:清风



[上一篇] 乔红的妙笔

[上一篇] 春天的一束温暖光芒——读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4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