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百花盛开的仲春季节,笔者手捧着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的左权县原政协副主席、左权县人民医院院长李连旭《空谷回声》一书,感到特别的新颖,犹如春风拂面般心旷神怡。这是一本散文随笔式自传,作者用白描手法书写了自己的奋斗历程,可谓酸甜苦辣尽在其中。
李连旭先生出生在太行山的贫困家庭,从小失去母爱的他,是跟随教书的父亲度过了漂泊流浪的童年。于是,苦其心志、励志成才,以顽强的毅力战胜了种种困难,走出一条独立人生的成功之路。他从献身山区卫生事业到担任县政协副主席,身份虽然变了,但却从未离开过他爱岗敬业的医院门诊和手术室。他是被老百姓常常围着不得闲的大忙人,救死扶伤也就自然成了他的神圣职责。让读者感受到他对医疗卫生事业的高度责任感、使命感和对民众疾苦的深厚情谊。
该书分亲情与友情、奋进与砺炼、品评与反响、思考与感悟和附录6个章节,图文并茂地再现了作者对昔日往事的回首、太行老区的眷恋以及对生活的向往,句句出自肺腑,读来生动感人,令人深思。在“亲情与友情”中,作者书写了自己记忆中对母亲朦胧的思念。没有母亲的童年是痛苦的,因而在他幼小的心灵深处埋下了坚强的种子。奶奶不辞劳苦为他们兄妹洗衣、缝补、做饭时的音容笑貌常常浮现在眼前,让这个从小没娘的孩子感受到和其他小伙伴们同样的快乐。谁知好景不长,年迈的奶奶不幸辞世后,他们兄妹只好跟随在乡村教书的父亲到处漂泊,又当爹又当娘的日子让父亲操劳得焦头烂额而力不从心。这时只可把慈祥的姥姥接到身边操持日常生活。在作者的记忆中,不管冬天还是夏天,姥姥总是五点半就起床了。尤其在寒冷的冬日,低矮的土屋里,昏黄的煤油灯下,听着柴禾燃着后的噼啪声音,温暖也就在他们寒冷的身下蔓延开来。姥姥被烟呛的咳嗽声至今犹在耳畔。
在父亲办公桌上的玻璃板下、笔记本中,随处可见这样的名言警句:“得荣思辱,居安思危”、“三人同行,必有我师”、“常怀克己心,法度要谨守、“有事但逢君子说,是非莫听小人言”,这些名言是父亲一辈子做人、育人的精神食粮,也是父亲点亮孩子们成长的明灯。由此,笔者不禁感叹起来:“老师啊老师,只有您,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才能发现灰烬下微弱的火种。只有您,才能找到通向心灵深处奥妙世界的途径。”直到作者参加工作后,父亲推着自行车载着为儿子做的小红木箱,走在乡间卫生院的小路上的情景,以及跟领导和同屋的人说:“连旭从小没娘,你们要多教他、多照看他……”父亲的声声牵挂,让儿子感受到了父爱犹如一座山!
正是由于父亲昔日的熏陶栽培,才有了作者后来对事业的奋发向上。有一次,妻子单位上级要来检查验收需加班,让他中午记得接孩子,他痛快地答应了。可谁知临下班时有了急诊手术,当时通讯又不方便,也就只能舍小家为大家了。等妻子回家后看不见孩子急忙跑到幼儿园时,只见孩子孤零零地一个人坐在老师家的小凳子上等着,看到妈妈便“哇”的一声扑到了怀里。从此,两个孩子再也没有指望过他。多少年来,他总是把工作、学习、患者看得很重,现在回想起来,他说自己是一个很不称职的父亲、丈夫和儿子。
上世纪70年代,作者在太谷卫校上学。学校安排学生们到灵石县人民医院开门办学,带队老师是晋中二院妇产科主任王灵玉。作者除每天学习完指定的功课外,晚上看书做笔记常常学习到深夜或凌晨。王老师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每天清早把在食堂领到的一个窝头,总要分给他一半并说自己吃不了。在那个吃不饱的年代,谁能相信呢?这是老师对学生身体的关心和学习的鼓励,是为人师表的风格和境界。如今,这半块窝头的情意,已垒积成一片阳光永驻的山岭,让作者深深感受到人间真情的温馨和暖流。
人生的价值更多的在于精神和情感,总有一种感动让人动容。一次,作者下乡调研回到县城已快中午一点,他急匆匆地到门诊室拿报纸,却见两位乡下老人迎面走来,边走边说着:“总算等回你来了。”他们自我介绍说是马家拐村的,专程来找他看病的。当时他还没吃午饭,赶忙请他们到门诊室坐下诊治。看着他们乘兴而来、满意而去的身影,作者心中荡起了波波涟漪:人和人并不是下意识地交往才能处出感情,不经意间的相处,只要真诚就能留下温暖的情意。还有一次上午,作者正在县里参加四套班子会议,有患者打电话说在门诊室等他。可会议延迟到一点才结束,想到患者为等他而不吃饭的辛苦,他来不及回家吃饭便急匆匆赶往医院。带着患者的信任,带着自己的感动,融入到他的处世哲学中。每当患者过春节给他打来电话拜年并说“你对待病人就像对待亲人一样,我一直都记着你”时,他的眼里便浸满了泪花。
贫困山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是要经过几代人和优秀知识分子的艰苦努力才能完成的。这是作者从回忆录中折射出的理念,对在新形势下如何教育培养不计名利、不计个人得失,倾心于山区医疗卫生事业,像白求恩大夫那样深受老百姓欢迎的医务工作者,有着推波助澜的作用。他从事医务工作30余载,无论是医院院长,还是县政协领导亦或县关工委主任,把青春年华都献给了一生所钟爱的医疗卫生事业。他曾经是这里的一棵小树,在老领导的栽培下为这里增添了一片风景。自挑起建设这座园林的重任后,又把这座园林守护得欣欣向荣,他亲眼见证了医院的崛起和辉煌!从一棵树到一片园林,每一抹春色都倾注了他的心血和汗水。
而今,作者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了,他体会到的依然是无尽的乐趣,每天总有使不完的劲。“不为良相,愿为良医”成为他新征程上的座右铭。他每天干的四件事是专心看病、静心看书、总结经验、抽空写回忆录和中医论文,用纯净的、美好的快乐沐浴心灵。他结合多年的临床实践,经过深入研究,大有如虎添翼、如鱼得水之感,从而更加坚定了他对中医学求精求深的信心。大爱无言,悬壶济世。他说,他要看着夕阳点燃满天的晚霞……
[下一篇] 文心清若水——读冯辉丽文集《岁时记:古诗词里的节气之美》
[上一篇] 那片令人迷茫的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