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作品评论 > 唯解韶光勤耕耘 ---序《中华牛姓》
唯解韶光勤耕耘 ---序《中华牛姓》
作者:牛兰学(陶之垚垚)



2021年是农历辛丑年——牛年。辞旧迎新之际的2020年12月31日举行的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向大家送上节日的问候和诚挚的祝福,同时寄语大家发扬“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的“三牛”精神,奋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2021年2月10日春节团拜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一次讲到:“在中华文化里,牛是勤劳、奉献、奋进、力量的象征。人们把为民服务、无私奉献比喻为孺子牛,把创新发展、攻坚克难比喻为拓荒牛,把艰苦奋斗、吃苦耐劳比喻为老黄牛。前进道路上,我们要大力发扬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精神,以不怕苦、能吃苦的牛劲牛力,不用扬鞭自奋蹄,继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辛勤耕耘、勇往直前,在新时代创造新的历史辉煌!”“三牛”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全世界牛姓有200多万人口,听到“三牛”精神,作为牛姓的我备受鼓舞。古语曰:牛马年,好耕田。就在牛年年底,由牛金堂先生主编的《中华牛姓》一书编纂完成即将付梓,真是一件可喜可贺的大事、好事。

我和牛金堂先生因为牛氏文化研究数次通过电话、微信联系,也因为牛氏文化研究数次相聚。他是《牛氏文化》主编,我还兼职《牛氏文化》顾问。最近一次见面是12月11-12日,在山东临清市烟店镇牛张寨召开的“纪念牛氏文化研究四十一周年暨文物保护座谈会”(原定2020年9月召开,因疫情推迟)上,来自河南、河北、安徽、山西和山东等五省11市、县的牛氏文化研究组织和代表人物等共3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期间牛金堂先生邀我为《中华牛姓》写几句话,我也有幸成为《中华牛姓》的第一读者,我诚惶诚恐拜读完全书,一股敬佩之情汩汩涌现,随变成文字由先生斧正、检视,也是表达我的学习、致敬之意。

牛金堂先生,1948年出生于河南省唐河县,1969年参加地质勘探工作,当过钻工、山地工,后从事地质技术工作。历任技术员、河南省第四地质调查队办公室副主任、南阳金刚石工具厂副厂长、一直到任职京浙石墨厂厂长、地调四队矿产品公司经理等职,受聘为河南省地质学会非金属专业委员会委员。在此期间,于1985-1988年在河南省委党校党政管理专业函授部修业期满,获大专学历。1991年晋升地质工程师。他虽出身贫寒,但勤奋好学,踏实肯干,工作认真负责,成绩优异出众。在大别山参与的新县、商城幅一比二十万区域地质调查项目获得科技部集体科技三等奖。退休后曾随华夏公司赴阿尔及利亚从事高速公路工程地质勘察工作,2018年70岁高龄时,还到缅甸参加金矿普查工作。业余时间从事文学写作,作品先后在《南阳民俗》《中国矿业报》等国内报刊发表。《我的地质生涯》一文在河南地矿文联庆祝建党九十周年“永远跟党走,建设新地矿”征文活动中,获得三等奖。他还积极参加中华牛氏文化研究活动,倡导、组建南阳姓氏文化研究会牛姓分会,任分会会长兼秘书长,后任原中华牛氏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牛氏文化研究中心顾问等职。2010年12月起担任《牛氏文化》主编,于是和《牛氏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

我是2011年11月在济源参加“中华牛氏文化研究30周年庆典活动”开始接触牛氏文化研究,2014年4月,在郑州侯寨西胡垌参加“中华牛氏文化研究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开始兼任《牛氏文化》顾问,为此得以了解全国如火如荼的牛氏文化研究活动和取得的巨大成效。

中华姓氏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姓氏的起源,可追溯到距今大约5000多年前伏羲氏时期。伏羲氏姓“风”,因此“风”成为中华第一个姓氏。世界上许多古文化早已连同创造它们的种族一起销声匿迹了,而中国姓氏文化则历经了四、五千年始终延续和发展着。姓氏一直是代表中国传统的宗族观念的主要的外在表现形式,以一种血缘文化的特殊形式记录了中华民族的形成,在中华民族文化的同化和国家统一上曾起过独特的民族凝聚力的作用。牛姓已经有近3000年的历史,有“打锅牛”“扁担牛”“八角牛”“鞭杆牛”等等传说,牛氏文化研究要搞清其来龙去脉实在是一项浩繁、庞大的工程。牛金堂先生从小听着“打锅牛”的故事长大;成年后为祖国的地质勘查事业做出了贡献;退休后老当益壮、志在千里、克服困难、团结宗亲,十二年来,先后到过十五个省市自治区的100多个村庄走访、学习、考察、调研,为编辑《牛氏文化》付出了汗水和心血,也积累了素材,夯实了基础,得到了各地牛氏宗亲的热情接待和支持,坚定了信心,磨炼了意志……为了编好《中华牛姓》,他系统研读了74期《牛氏文化》和能够接触到的牛氏资料,废寝忘食、宵旰沥胆,时不我待,夜以继日,终于为牛氏捧出一部不可多得的研究成果。

《中华牛姓》分为牛姓起源、繁衍播迁、望出陇西、牛姓英贤、打锅情结、文化遗产、活动概况等七大部分,又附增了历史典故、牛氏郡望、堂号、对联等内容。详实系统、图文并茂、实事求是、生动有趣。可说是:纵论上下五千年,横览天下省市县,大至郡望皇帝座,小到百姓身边见;蛛丝马迹求证实,拨云见日写真篇;牛氏文化新成果,三牛精神代代传。《中华牛姓》记载广泛流传的牛氏家训:“以忠报国,以孝治家,以信交友,以义作人”,又提出新的族训“诚信做人,端方处事;勤勉持家,敬慎孝悌;忠勇报国,厚德济世。”我完全赞成,牛氏一家人可以讨论、研究、传承、弘扬。《中华牛姓》就是一面镜子,牛氏文化研究没有止境。要按照“尊重历史,实事求是,认真调研,科学论证”的方针,要充分利用传世文献和文物、出土文献和文物与民族史调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等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比较研究、历史分析、区域研究、文物互证、田野调查等手段,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科学开展牛氏文化研究工作,进一步推动牛氏文化研究深入开展,取得更大成效。

我家轴子(家谱)记载,传说公元1404年(明代永乐二年或者清初)的一天,山西省洪洞县的成年男子牛起林和妻子郭氏领着自己的孩子牛明珠、牛明好等在洪洞县大槐树下,奉皇帝诏,踏上慢慢东迁的移民之路。他们告别祖籍,告别亲人,经过长途跋涉来到了今天的河北省馆陶县(曾属山东省馆陶县)路桥乡平堡村,这里曾是古代曲梁城遗址,唐代名相魏征故里,宋代是宋辽交战的战场,有许多碉堡,他们平整了碉堡在这里住了下来,就把这里叫平堡村,直到现在。618年过去了,这个砸锅牛的后代已有16代子孙。牛起林就是这里记载的始祖。借此机会,我想问问天下牛姓人家,《牛氏族谱》《牛氏家谱》,你们发现了大约618年前的牛起林了吗?牛起林弟兄几个?牛起林的父母及其上祖是谁?盼告诉我,我们好接续家谱。

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习近平总书记用中华传统文化中十二生肖的动物形象,生动展现出中国共产党的为民初心和中华儿女的奋斗精神,而这恰是中国人民砥砺奋进的鲜明印记。我们历代先贤有许多歌颂牛的诗句,譬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老牛自知黄昏晚,不用扬鞭自奋蹄。”“旱块敲牛蹄趵趵,种得官仓珠棵谷。”“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人勤一世千川绿,牛奋四蹄万顷黄。”“自来鼻上无绳索,天地为栏夜不收。”“日斜草远牛行迟,牛劳牛饥唯我知。”“勿言牛老行苦迟,我今八十耕犹力。”“块块荒田水和泥,深耕细作走东西。”“槽头不怠三春早,垅亩蹄开五谷丰。”“唤去呼来无怨悔,闷头犁套拓八荒。”“足绕山林年复年,平生未出一方田。”“立志原于沃野中,勤劳负重四时同。”……近些年,网络、微信流行,又有了新词,譬如“牛(扭)转乾坤”“牛气冲天”(正面意思),“牛运当头”“牛年大吉”“牛劲十足”“牛运亨通”……不一而足。中国共产党百年艰辛历程,孕育出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的精神。“三牛”精神传承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长盛不衰的强大基因,揭示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砥砺奋进的精神密码,这既是对过去中国人民不畏艰险、锐意进取的深刻总结,也是对未来中国人民攻坚克难、开拓前行的深情寄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我们要继续发扬“三牛”精神,以接续奋斗的优异发展成绩向人民交上满意答卷,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盼望着牛金堂先生,继续在牛氏文化研究领域不断取得新成绩,祝福牛金堂先生健康长寿、家庭幸福!

是为序。


作者简介:牛兰学,笔名陶之垚垚,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现任河北省邯郸市作协副主席、河北省散文委员会主任兼全国文学报刊联盟理事单位《陶山》总编辑、《牛氏文化》顾问、邯郸学院和邯郸大学客座教授、中国行走散文作家联盟副主席、高级政工师、邯郸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员。出版散文集《听花开的声音》《母亲的纺车》《运河纪事》等十余部约600万字,多篇散文入选地方中小学语文读本,先后荣获全国冰心散文奖、林非散文奖、首届河北文学奖等多项。

[上一篇] 乔红的妙笔

[上一篇] "留痕时代 显彰心灵" ——马占顺的《梦回西单》读后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4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