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散文作品 > 麦收记忆
麦收记忆
作者: 马占顺

       那些年一进入六月,北京的麦收(又叫夏收)就开始了!

      在我小的记忆中,麦收这可是虎口夺粮的日子啊,也是最紧张的季节。听老人们讲,这个时候雷雨大风和冰雹的不确定性,为抢收麦子增添了许多预想不到的困难。那会儿没有通讯设备,山区、郊区听不到天气预报。没有机械收割就是人海战术,专等人们的弯腰一把一把收割,这就是最原始的劳动啊!

      由于种地要靠天、收成也要靠天。这其中的收割、脱粒、晒干都得感谢太阳公公的笑脸啊。

      要知道自古以来人都是以食为天!

      记得收割小麦一般是六七天的时间,那会儿可是全民动员支援“三夏”!

      我最早知道这个收麦季节,是家里上初中哥哥他的出行。在到了六月学校总要组织他们这些中学生去郊区,帮着农民伯伯进行麦收。那时哥哥从家里就带床被子、带条床单(集体睡麦秸铺的地铺)、脚穿球鞋和洗漱用具集合就出发了。

      在哥哥参加麦收之前,母亲说麦芒这个时候最扎了,一定要注意。不论是拔麦子还是割麦子都不能光脊梁,也不能穿背心,要穿上一件破旧的长袖衣裳,才能避免麦芒的扎伤。那年哥哥回来满手的血泡,母亲一问才知道,由于生产队的镰刀不够用,再加上生产队长想要麦秸根,晒干了分给社员们当柴火烧,这次他们只好都用双手拔麦子了!那个年代手再疼到能哪找双手套带啊?

      我认识小麦,是在我十多岁随着父亲来到农村的“五七”干校里,才真正领略到了小麦的壮观!

      不怕寒冷的小麦,一笼一笼在冬天坚强地迎风挺立、顽强地顶住大雪这灭顶之灾的迫害!春风吹起时这一望无际的麦地,好像集体联合起来每天都变着魔术一般,回馈大自然的恩赐!它们会在几天里嫩黄变成了油绿;过一段时间油绿的衣裳还在展示着小麦无穷魅力并告诉天,麦子这美丽的身段和挺拔的身材之时,绿衣又包不住孕妇的肚皮了,胎儿待产以后的不久,一片金黄又渐渐展现出来......

      到了这个季节在开镰收割时,干校几台大型的收割机,轰呜着由青年们开着,不到一周的时间把小麦就颗粒归仓了,这大机械真正显示出现代化的魅力!

      后来回京上学,到郊区学农是经常的。丰台花乡、顺义的杨镇都留下我们的足迹......

      春天的学农劳动,在小麦正在成长时期扛着铁锹在小麦地垄上,挖坑种玉米籽是我们中学生的活。这样的套种据说是可以收了小麦玉米就长起来了。套种玉米也是力气活啊,挥锹挖坑可不能小傕,那时我个子小,说起来还没有铁锹棒高呢,可想而知用这铁锹挖坑不得有劲才行啊。尽管每天三顿饭各是俩个窝头进肚,一碗白菜或者萝卜汤跟着,还不到收工的时间肚子就开始不高兴地“罢工”了。它罢工咱不能罢工啊,记忆犹新的是日子再苦、肚皮里清汤寡水;肚皮外被虱子咬的红包浓肿,我们这些中学生也走过来了!

      要说真正手持镰刀到麦地里收割麦子还是当兵的日子里。

      七十年代末的那个麦收季节,京郊大地也是炎炎的烈日,空气中好像浓缩的就剩热浪了。军装的风纪扣,锁住了当兵人脖子以上以下的要害部位。

      这次麦收,是接到了地方政府的请求。头一晚连队进行了严肃地动员。我们连长这个四川大山沟里走出来的汉子,嘴里老是像含着根大棒槌一样,连骂带吼地进行了一番战前的血腥动员。他喊道一周收麦子的任务,必须在3天之内完成!哪个兵吊蛋就滚出这个大熔炉;哪个兵怕出汗就自己去找凉快地儿去!

      血腥的连长带着血腥的战士。任务定格在3天之内,每天麦田划定在三分之一!大家憋着一口气,共同喊出了 “收麦子、豁出命” 的悲壮口号!

      几天中,我们都是在村头高吼的大喇叭声里,听着马玉涛老师《看见你们格外亲》的歌曲一身汗水、一身汗度过的。

可是当满头、浑身的汗水袭来时,《看见你们格外亲》的歌却又似变成了手中镰刀发出刷刷震天的怒吼。这如军人的正步铿锵、这如心跳加速血脉的流淌!

      是啊,耳灌着《看见你们格外亲》,田间地头大铁桶里淡淡的绿豆汤一碗碗被嗓子冒着烟的我们喝干,金黄色的麦子一笼笼被我们弯腰的镰刀收割......

      这个麦收的几天里,日都没有劲了!

      2023年6月4日

[上一篇] 父亲的老酒

[上一篇] 仰望雪山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4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